在明末撸铁的工科生

第15章 铁路建设终于来了

    对于铁路的建设,其实徐富贵早就想弄。可是条件不允许。

    第一,连年大旱,大家连吃都吃不饱,怎么搞铁路,没那闲心,得先打井种田。

    第二,当时的地盘还不是那么大,也没那个需求。

    第三,当时才多少人?才几万人,往工业里一分配就没人了,怎么搞铁路。农业不搞了?没人。

    第四,那是还没发现什么铁矿呢。唯有几个小矿,能支持住起步的工业就很不错了。

    而现在则是不同。

    现在以徐家庄为中心,向北直入草原一千五百多里,也就是七百多公里。

    往西北已经到了玉门关,有两千多里。

    往西直抵吐蕃高原之下也有两千多里接近三千里了。都到北羌地了

    往西南和南边也有千多里地了。

    除了东边还没有大动,基本上西北地区都是被控制着了。

    而要控制这么大的地区。只是靠手扶大路虎和马匹来回跑,就已经很是吃力了。

    所以铁路也就提上了日程。

    而且,现在经过两年的丰收,粮食危机已经暂时解决了。

    人力问题,现在治下有接近七百万人口,可以说按现在的工农业水平是完全不缺人的。

    接连这两年多的探矿,现在找到的可以开发的矿山,也是有了足够的富裕,都是在等着人去开发呢。

    而且现在工程机械在不停的发展,足以满足现在的矿山使用。

    在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时候,现在上铁路,是水到渠成之事。

    至于火车头,那还是事吗,虽然还需要点时间设计和验证。但是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

    剩下的就是勘探铁路路线,生产机车车头和铁轨,配件这些小事了。

    现在最主要的是要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铁路安全规则,因为铁路运行起来最可怕的就是“乱”。

    而通信就是铁路安全最好的保证手段。

    那么就只有电报和电话了。电报,电话可以在火车运行时告知各处火车运行情况,而调度可以根据这些进行调度安排。

    没有调度的铁路运输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第一步工作就是电报和电话的研发工作。其实电报和电话如果了解其中的原理,是真的一点都不难。

    就是基本的电磁感应原理。以现在西北的工业和电力知识储备,弄这些东西真的是太简单了。

    以前没弄一个是一直没有太大的需求,再一个就是徐富贵习惯了现在的慢节奏,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想要搞铁路,那就有需求了。而且条件完全具备。那就弄呗。

    金匠二师傅对电磁力是真的很敏感。

    当徐富贵跟他说完电报电话的基本原理之后,金匠二师傅直接就懂了。不就是你发点电磁波,然后我接收吗?小事,都是一条线上的,没毛病,我来弄。

    这边安排下去,那边就把铁匠两位大师傅找来了。一起对火车车头进行研究。

    最后决定,还是用活塞式蒸汽机作为主动力。一个是制造简单,大家大大小小的活塞式蒸汽机弄了不少了。

    再一个,在眼下能达到最大功率的还是活塞式蒸汽机。

    现在活塞式蒸汽机最大可以做到三千五百马力,而汽轮机现在还在一千五百转悠。还在进行技术储备,等着进行二次升级呢。

    为什么没用活塞式蒸汽机来带发电机?一个是活塞式蒸汽机大马力的体型太大。而且汽轮机才是未来,所以就直接把汽轮机先弄出来了。

    但是大一点的活塞式蒸汽机在火车头上就又显得不那么大了。所以先上活塞式,没得说。这件事就交给两位铁匠师傅进行前期准备,蒸汽机上火车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大马力的。

    而铁路勘探徐富贵就有点挠头,找谁干呢?

    算了,先弄个短一点的铁路,一百公里,这是自己来弄,不行就安排人找直线平路开铺就是了,试验吗,不急。

    事情都安排下去了,徐富贵得赶快回家看看老婆孩子,这次一出来又是好两天没见了,怪想的。

    现在老婆孩子是一天不见似三年,两天没见像十年。得赶快回家。

    就是不知道十年后教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用不用准备救心丹。希望自己命好吧!!!

    这一晃就在家和老婆孩子黏糊了半个月。

    这一天,金匠二师傅和铁匠二师傅还有磨匠木器师傅(就是那个做棺材的)一起来到了徐富贵现在住的这个山清水秀小庄园。

    不过,大冬天的,也看不出什么山清水秀来了。

    三位师傅过来可不是没事瞎溜达,都是带东西过来的。

    木器师傅带来的是枕木,从两米五到三米五的都有。宽度都在23厘米。厚度在18厘米。

    因为徐富贵没有按后世的标准走。弄的是一米五的轨距,而且弄的是重轨,所以枕木就比后世大了一些。这都是小事。

    所有的枕木全都用沥青煮过了,油沁已经达到快一半了,什么虫子也活不了。

    至于为什么不用水泥的轨枕?一个是标号还达不到要求。再一个各地都在兴修水利,各种建设。就那几个水泥厂都快累死了,还不够呢。有木头用就很不错了。而且木头的也很不错的。

    看完枕木,徐富贵对着这个自己的八徒弟,八大匠的老小说到:“不错,做的很好。这东西,一个是怕虫蛀,再一个就是怕沁不透,使用寿命短。”

    木器师傅赶紧说到:“师傅,这个木方还有那个木杆”然后指了一下边上和枕木放在一起的一根碗口粗细的原木接着说道“我们在沥青池中连煮带泡了两天,不敢弄太狠了,怕里面芯子受不了,毁了芯子”

    徐富贵听到说“有道理,现在这个浸透度已经够了,芯子最多不过还剩两个厘米也有油花,可以了。”因为方木都是浸完切开剖面的,所以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看完了木头,徐富贵又看了铁匠二师傅带来的铁轨,连接夹板,螺栓,道钉这一堆东西。

    铁轨弄得是加重型九米工字轨。徐富贵看了看轨道剖面,轧的很密实,没有沙孔夹纹什么的。看来温度控制的很好,点了点头。

    铁匠二师傅说道:“师傅,现在我们弄得这个轨道轧钢机,一台一天弄个三千米千米不成问题,也就是多搞几台轧轨机的是,不会当误师傅的大事”

    “好,不错。做的很好。看来是你亲自看的火候吧?掌握的不错。”徐富贵也表扬了一下。

    “是的师傅,不过我下边的几个徒弟也都能掌握了。弟子知道这东西用起来需求量大,所以让那些不成器的都必须掌握。”

    徐富贵听到后很满意,又点了点头说道:“这东西以后岂止是需求量大啊,简直是无穷无尽,以后还需要更好的的呢”

    现在的钢轨弄到九米就行了,适合本土使用,也不想弄什么无缝钢轨。咱也不弄高速铁路不是,能有个八十公里的速度就很厉害了。要什么自行车啊。

    然后又看了看一些配件,夹板,螺栓,道岔扳手,拉杆和岔头什么的,都还很满意。

    最后的是金匠二师傅向前一步说道:“师傅,我已经把电话和电报几弄出来了。现在徒弟们把线都接好了,您试试看?”

    徐富贵有点惊讶的问到“这么快就成型了?”

    金匠二师傅回答道:“师傅,我按着您的指点,用了五天就把电报弄出来了,我让徒弟们用绕圈的方式弄了接近二十里地的线路,结果是,接收清晰无误。我感觉就是二百里地,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徐富贵听到说了一声:“好,太好了,做的非常好。那电话呢?”

    “禀师傅,我同样在这条线路上试验了您让我做的电话。昨日第一次试验,通话也是非常清楚。我是和玉器师傅一起通的话,当时他都跳了起来。”

    “好好好,太好了,我们一起进屋看看电话是什么样的”

    当徐富贵看到整体都是黑色的电话和电报机的时候,有点发愣,虽然样式和自己给徒弟的样式差不多,都是老式电话的那种。

    但是这怎么感觉有点像工程塑料啊?

    徐富贵问到:“这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外壳?”

    金匠二徒弟赶忙回答道:“禀师傅,这是用虚峒道长做实验时的废料做的。徒儿当时想拿木头做了,后来感觉不太好用。后来有一天见到虚峒道长的徒弟往外丢废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些黑色的片子,我也是好奇就拿起来看看。

    结果就发现这东西挺硬的,我就问了一句,说:这东西挺硬的,是干什么的。虚峒道长的徒儿回答说:是废料,这东西凉了就是硬邦邦的,但是一到二百多度就软了,本来想做高速摩擦密封的,结果还是不行。

    我一想,这东西虚峒那不行,但是我这正好可以用啊。于是徒儿就去找了虚峒,然后就有了这个材料”

    徐富贵听完说了一句“你真是运气啊,这虚峒也是运气”然后徐富贵又问到“你做过绝缘试验了没有?”

    金匠二师傅马上回答道“做过了,低压情况下无法击穿,我还准备这次回去做一下高压试验,看看多大电流电压能够击穿它”

    “回去之后赶紧做实验,这东西对你的电力工具很重要。你想想,现在的配电盒还都是木头的,总是有点危险,万一遇到潮湿也会导电,这东西就不会怕潮湿了”

    金匠二师傅马上回答道“是的师傅,我回去马上就做,如果可以我马上和虚峒说还要研究这个东西”

    “好”徐富贵点头同意。

    当三个徒弟都回去后,徐富贵乐呵呵的回到里屋里,先是在外屋脱了棉衣,又用热水洗了洗手和脸,把一身寒气都散去了,才进了内室,抱孩子玩去了。

    又过了两天,徐富贵再次来到工业园区,这回他是带着图纸来的。这回是火车头整体的图纸。

    这些天虽然在家,但是也没有什么都不干。

    至少这个火车头和车厢的图纸是出来了。主动力采用的是:卧式双缸,六百钢径,最大三千五百马力的蒸汽机。

    整体机头长有十九米,高四米八,宽三米一,四对主动轮,三对后负重轮。

    看着一摞的图纸,徐富贵的八个徒弟感觉是真的热血沸腾了,这大家伙很快就会从自己的手上出来了。

    徐富贵对着眼前的徒弟们说道:“这个东西要是在铁路上跑起来,轻轻松松当误就可以把人和货物从我们单位东边拉到西边,从南边拉到北边,不管我们是运人还是货物,是运兵还是武器补给,他都会日夜不停地前进,这将是我们发展起来的又一大动力。弟子们,加油吧”

    八大匠齐身站起,施礼到“谨遵师傅教诲,弟子定当努力”

    从这日起,徐富贵的八大弟子和四十位徒孙,还有数不清的徒孙的弟子,一起都忙碌了起来,为了这个大家伙能跑起来。

    现在工业园区的工人都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这些人是让全治下尽七百万百姓最羡慕的一群人之一,再上边的就是职业军人了。

    他们可以在这里挣得口粮银钱,还有衣服发。

    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徐富贵的徒子徒孙之一,那就可以学到很多外边看都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天子门生啊!要得大富贵的。

    所以除了那些当兵的,就属这些工人好找媳妇了。都不用去找,说媒的都能在他们门口打起来。

    春暖花开之时,春播都完事了好久了,麦苗和粟苗早就都出头绿地了。

    徐富贵出门看看天上晒的人暖烘烘的太阳,感觉今天会是一个好日子。

    当他来到了工业园区的时候,天已经到中午了。

    今天是火车头验收的日子。因为早上还有些东西要准备就把验收放到下午了。本来徐富贵在这些事上也不太讲究什么的。

    对人是要讲礼节,对这东西吗?我对你好就行了。

    下午一点,火车头终于被从厂房里开了出来。出头还没出来呢,整个厂房已经不能待人了,浓烟滚滚,雾气蒸腾。

    虽然为了这个大家伙新建的厂房考虑了出来时的问题,特意设计了可开启的屋顶。

    可是当烟雾水蒸气一起出来的时候,厂房里的人都跑出来了,只有两个司机和司炉,还有徐富贵的几个徒孙,在机车里无奈的忍受吧。

    徐富贵在外边看着都难受,就和大徒弟铸造大师傅说“不行下回给拉出来吧。”

    大师傅回到“师傅,这家伙一百多吨。虽然有铁轨,但是拉出来也能拉出来,但是太费劲。我明天让他们把房顶的活板弄大点,边窗也都扩大了,都开开也就没事了”

    徐富贵也没反对,反正就是那么回事。他们怎么方便怎么来。

    当火车头慢慢的滑行到外边的时候,所有人看到的是个整体二十来米,四米多高的巨无霸一样的东西。

    当那三千五百马力的蒸汽机,发出呜呜呜的汽笛声时,简直震耳欲聋。

    徐老汉儿也一起来到这里看验收了。当看到这么大的大家伙跑出来时,一阵满满的骄傲感让他的嘴都咧到耳朵边了。

    自己的儿子就是厉害,绝对是祖宗拜托神仙转世托生到自己家的。

    前两年竟然还有光头敢说我儿子是妖魔附体?想来降妖?砍了你的光头都不冤。

    要不是你的庙是皇城的,看我不杀干净你们一群光头,烧了你的庙。

    在所有人的欢呼之下,火车头已经缓缓的进入了预定轨道,向着实验场地慢慢的跑去。大家也乘上各自的车辆也向实验场地跑去。

    徐富贵和他老汉一起乘着霸王龙装甲车。剩下的都是各有各的,有的乘手扶大路虎的,有的骑马的。

    反正一大堆,一起赶到了实验场地。

    整个试验场地是个大椭圆环形直径三公里左右,总长度九公里多接近十公里,东西长点,南北短点。

    火车头通过岔道进入环道,就开始慢慢加速。

    在环外高台上的指挥人员的旗帜指挥下,火车司机开始继续加速。

    过了计时线时,计时员看着手表开始报表计时。

    不要以为手表是从欧洲过来的。中国有实物记载的,在唐朝是就已经有了使用擒纵器的计时器,北宋就已经有了可以自动报时的钟表。难道徐富贵现在弄块手表很难吗?唐朝华夏人用钟表的时候,欧洲还在采野果呢。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等到以最快的速度过了三次计时线的时候,计时员汇报“少爷,时速已经测出来了,到了一百一十公里每小时”一个时辰是两小时,每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辰。简称小时。

    “很好,在十圈后让他们减速”

    “是”计时员立即通知信号员。信号员通过旗语告知车上的信号员,信号员告知司机和司炉。

    十圈过后,车头慢慢减速,等到停下来时,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倒入岔道连接货车车厢。

    从三节车厢开始,一直到十五节车厢结束。整个试车过程完美收官,所有人都欢呼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