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撸铁的工科生

第21章 定天下【3】

    四月底了,中原大地已经到了草长鹰飞的时节。

    这一个春天,只有几个区域下了一场小雨,勉强算是给地皮湿润了一下。

    可是大部分都还是干旱,今年又是大旱之年。

    好在徐富贵,在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安排打井队,跟随各部队后面前进。

    部队占据一地,开始管理的时候。打井队就开始勘探水脉,开始打水井。

    这一路行来到四月份,已经整整打了七个月的水井了。

    如若不是这么多水井的支持,今年就不要想有什么收成了,都得旱死。

    现在江北百姓户户人家都供奉大民朝皇帝牌位。有几个地方还立起了生祠。

    徐富贵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什么说是奖励或是训诫地方官员。

    只是给所有地方官员传了一句口讯“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老天爷。他们对你们满意了,比我对你们满意了还要重要。”

    所有官员收到皇帝口讯后,上书要给皇帝建大生祠的没了。都在那低头干活去了。

    五月底的时候,各地的麦粟苗都已经长得挺高了。墒情还是不错的,今年就算不能丰收。但是让人多吃几碗粥,还是能做到的了。

    至少能让更多的人不至于饿死。

    直到六月,自己收到父亲来信问定都的事情。

    徐富贵也知道,定都这事已经拖了有点久了。

    一月底,当所有战事告一段落的时候,自己老汉和手下文武问过定都的事。

    当时因为农事紧张,就说是农事之后再说。

    其实,徐富贵自己心里是想定都皇城的。

    因为这里北控草原,东北。

    西控三晋,西北。

    南控中原,可以直下江南。

    东控黄海,可以直接杨帆出海。

    如果是个弱势王朝,这皇城确实不是个什么好地方,就是个挨打的地方。

    但是,当皇朝强势的时候,这里又是个可以把控四方的绝佳之地。

    而徐富贵够强势吗?

    这点徐富贵还是很有自信的,不服就来干。

    至于后人,那干他徐富贵什么事,他也不能把自己孙子的活也都干了不是。

    人到了该死的时候,谁也拦不住,自己就会往井里跳。

    人是如此,王朝也一样。

    爱咋咋地去吧。

    现在,心里想着的,已经不再是陆地上的事情了。

    而是看向了海洋的方向。那里广袤无边。那里才是真正展示力量的地方。

    欧洲早就发现了新大陆。

    而现在,欧洲的百年白银战争也已经打完了。

    英国也已经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了称霸海洋的时代了。

    而现在,我徐富贵也来了。这个世界舞台必须得有我的位子。

    而且我要占c位。

    在四月分的时候,徐富贵去了一趟唐山和天津。

    唐山相传是唐朝是李世民征高句丽时,因其辖地的一座大山叫唐山而得名。

    哪里煤矿铁矿资源丰富,也是后世全球最大的钢铁基地。

    徐富贵到哪里,主要就是为了要在哪里建立起,一个位于东边的钢铁基地。

    主要用于造船。现在欧洲都已经有了木壳铁皮船了。虽然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但那也是进步了不是。

    而徐富贵还没船呢。

    这怎么能忍。

    离开了唐山又来了天津。虽然说后世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在天津。

    但是现在不是还没有呢吗。虽然没有最大人工港,可是还是有深水良港的。

    朱棣也不是傻子,建天津城,就是因为在这遍地滩涂之中还是有深水港的。

    唐山天津这一圈来回就走了一个多月。不是因为距离远,而是为了确定钢铁基地的地点和造船厂的地点。

    回来又到了河北的几个地方看了看这才回到了皇城。

    当在西北的诸位,收到徐富贵的信说是,要在皇城定都。

    大家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哪里也是风水宝地不是。

    该往皇城迁徙的人员和物资也都开始不停的向东运送。

    徐富贵也不想在皇城太折腾,只是在皇宫西侧的,中海和南海那一片区从新建了一片建筑。

    那里虽然连年大旱,但是就是不缺水,应该是有地下水在提供水源。

    皇宫都已经建了几百年了,太老旧了。

    而且昏暗压抑,再加上几百年来,多少冤魂缠绕在哪红墙绿瓦之下,谁也说不清。

    徐富贵也不想去感受那负能量,没意思。

    他都想,等到时间到了。百姓的生活也富足点了,素质高了点后,就把皇宫开发出来一部分。

    让大家也都来逛逛,就当是个乐子了。

    现在要是敢开,今天开了,明天东西就得少一大半。

    不是说百姓都不是好人,而是“仓禀实,知礼仪”。

    这边还在饿着肚子都快死了。你放只热烧鸡在我面前,还告诉我:这烧鸡,只能看不能偷走吃了。

    滚你的蛋吧,干死你。

    没这烧鸡还好。现在你把烧鸡放我嘴边还不让吃,你什么意思?

    到了九月秋收的时候,第一片小区域的建筑已经可以住人了。

    本来六月就建好了,但是毕竟是要住人的,尤其是还有孩子。

    所以就放了三个月,就是为了散发木漆的毒性和味道。

    而且他把暖气都给接到里面了,到了冬天就不会冷了。

    自己家老汉和老娘,加上姨娘,妹妹还有老婆孩子的一大家子在九月底前到了皇城。

    在新建的那一片,住人的别院里大家总算是安顿了下来。

    整个朝堂在六月份,确定定都皇城的时候,刘一泽就带着部分朝堂官员开始了向皇城迁徙。

    到了九月早就迁徙完毕了。皇城现在空着的大宅子多的是,

    虽然没让所有人都是豪宅大院,但也没有委屈了这些人。

    按着级别也都是住的很舒服了,毕竟他这皇帝都没有那么奢侈,你们想怎什么样?

    现在西北老家是由原来的管家兼护卫队长孙老大来驻守。

    那是跟了徐老汉儿三十多年的老人了,从小一起长大的。

    现在也是将军级别了,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

    而徐富贵的护卫队长二狗子,一直是带着整个禁卫旅。谁见了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声“王将军”

    到了九月底,江北和四川所有的地方,粮食都已经收了上来。

    这一年虽然旱情依然严重。但是,因为打井队跟进的速度不慢。送水也算及时,墒情大部分还算可以。

    所以虽不能算是大丰年,但是,收成还算是很不错了。至少北地也已经很少有人说是饿死了。

    能有这样对我成果,徐富贵也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对于下边的官员也是勉励有加,还把不少白齐山收刮那些王公贵族,豪门大户们的珍玩给赏赐下去不少。

    尤其是一个三晋地区的当地主官,竟然把齐民要术里看到的梯田和本地百姓自行弄的梯田结合起来。

    又用单缸柴油机加龙骨水车,弄出了超长的水爬梯。

    开发了大量的新梯田,使得底处的水源可以浇灌高处的土地。

    就这一项,就让其管辖之地,可耕种的土地增加了近三成。

    这个主官,被徐富贵点名嘉奖,并约定,再看一年,若再立新功,直接给与户部右侍郎的位子。

    这个主官,原来不过是晋地的一个知州。后投了徐富贵,被提到知府的位子。

    看到新朝有万象更新之感,也是玩了命的干活,这才有了新成绩。

    当看到大民皇帝手书对他的嘉奖令,还有御赐的珍玩。最后听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布政使,给自己传来的皇帝口信。

    只要自己好好干,再立大功,明年户部右侍郎的位子就是自己的了。

    当时就激动的面东而拜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必再立新功,以慰陛下爱民之苦心”

    那布政使也是一脸的羡慕,对着知府说到:“思原啊,陛下对你深付厚望啊,你可得努力,莫使陛下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啊”

    这知府,姓王名芦字思原。

    这王芦王思原,赶忙对着布政使拜道:“多谢大人对下官的爱护,若无大人恩情,何来下官今日之功”

    布政使听了,也是哈哈大笑了几声,说道:“那是陛下爱护贤臣,我这区区,不过是把详情禀报上去罢了,那有什么恩情。你只要谨记陛下的恩德就好了。”

    “下官谨记大人教诲”王思原赶紧再拜。

    “好了,现在没事了,你也去忙吧,民朝新立,吾等都不可懈怠啊”听了布政使的话,王思原赶紧告退。

    看着王思原离开,布政使自己低声喃喃自语道“今日送你蹬天路,明日借你上青云,那朝堂相位,谁不想去坐一坐呢?”

    当秋收之后,各地的,军事进攻就又开始了。

    北路张栓柱,在五月春播完成之后,就直接北上。到八月就已经挺进到了黑龙江边。

    这一路势如破竹,刚建立没几年的金朝瞬间覆灭。其皇帝自焚而亡,皇族尽灭。

    各部落王族也是再也没人见到过了。

    三个月直抵黑龙江。看到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黑土地。

    看着那奔腾不息的黑龙江,张栓柱不由的长啸一声“啊啊啊”

    随后对手下说到:“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啊!”

    一个手下从地上抓起了一把黑土,边给张栓柱看边说“这土地,感觉能攥出油来,真的是好地啊!”

    张栓柱听完也是哈哈大笑到“陛下说这是好地方,就一定是好地方。可惜了,陛下说今年不用过江,要不我都要去那边看看了。这远远的看来,那里也是个和这边一样的好地方啊”说完,又拿起来望远镜看向了江北。

    就在张栓柱在黑龙江边大笑的时候。

    八月到九月,所有军士都在帮着驻地所在的地方收粮

    秋收也叫抢收,因为你不知道哪个老天爷什么心情好坏,哪天给你来一下子雨来。

    该来的时候它不一定来,不该来的时候它可能就来了。

    所以只要是能动的人畜机械,全部下田,抢收。

    这就是和天在挣命。

    到了九月下旬所有的粮食都已经归仓,部队归建。

    十月一日,大民朝徐富贵皇帝,再次发出命令,南征。

    一声令下,所有沿江、淮地区,万船齐发。

    总计四十万大军直下江南岸。

    所有的大船,全部都改装加上螺旋桨,大的六到八台不等,都是35马力柴油机带动,小的一两台,全部改成机帆船。

    剩下的小船立帆摇撸紧随其后。

    当万帆争渡的时候,整个南方的豪门大户具都哀嚎,纷纷逃离,有的竟然是远渡重洋,跑到了南洋地区。

    而南方百姓可都是欢天喜地的迎接大民朝的军队。

    这一年来他们可被各位南方的各位正统皇帝们坑苦了。

    今天你说我是忤逆,来打我。明天我说你是逆贼去打你。

    这一年的战乱,不比前两年的大水瘟疫死的人少。几乎都是十室九空了。

    这回,北边的大民朝打过来。这些南方的帝王将相们,死的死,逃的逃。再也了无终影了。

    终于安定了。

    三个月。从十月一日,到十二月底,整个南方彻底的安定了。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山匪流寇罢了,只需要派些人去清剿就是了。

    无伤大雅。

    当南方稳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

    徐富贵可以说是派出了这几年培养的一半水利人到了南方。

    就是一句话,“南方多水患,这治水、用水、安民的重任就拜托诸位了”

    众人应诺,毫不停留的奔赴南方各地。

    现在北蒙古草原之上,所有的牧民都在歌唱着大民朝的长生天大皇帝。

    因为这个长生天大皇帝给了他们这些低贱的,以前只能在草堆里过冬天,抱着牛羊取暖的穷苦牧民们草场和牛羊马匹。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人是怎样活着的。

    东北的山民们,也在歌颂着大民朝的皇帝。因为这个大皇帝让他们,终于不用再忍受贵族奴隶主们的鞭子。终于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样满足的感觉了。

    中原江南的百姓们,也在歌颂着这个大民朝的大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在帮着他们平战乱,打水井,修水利。是真的在帮着他们活命的大皇帝。

    而那些贵族豪门,千年大户们。要不是叫骂着出海逃跑了,要么就是换成布衣去耕读去了。

    至于那些死硬的,都在地下腐化了。

    徐富贵来到这里七年,出兵两年后。

    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