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临渊

第31章 张齐献计

    张翀急功冒进,在王当的持续攻击下已明显不敌,眼看就要毙命对方斧下。

    就在张翀准备好接受事实的那一瞬,只见一支利箭从自己耳畔飞过,随后直直插进了王当咽喉。

    受此一击,王当必杀一击瞬间泄力,动作也为之停顿了一下。

    生死刹那,张翀也不顾是谁射来的这一箭,奋力挥起长枪隔开了王当的巨斧,接着一枪刺出,枪尖贯穿了对方肚腑。

    王当死了!

    张翀重重缓了口气,这才回头看了一眼,这射箭之人不是自家二哥还能是谁,顿时心中感激。

    张齐指着王当尸体示意,张翀领悟,迅速捡起地上的开山巨斧上前砍下了王当头颅,然后高高提在手里,大声喊道:“王当已死!”

    身边家兵也跟着大喊:

    “王当已死!”

    “王当已死!”

    黄巾余众闻声纷纷回头,看见自家渠帅已死,顿时士气大跌,很快都放下武器投降,少数还想抵抗的人都被一一击杀。

    此次伏击,共击杀黄巾士兵三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逃跑一千余人,汉军伤亡只四百余人。

    战后,张齐见张翀心中气馁,上前安慰道:“翀弟无须气馁,你如今不过十四岁,那王当却正值壮年,无论经验亦或气力都长于你,你败给他不足为奇。今后你只消勤加修炼,为兄相信,不须一年,你便足以独挡今日之王当。”

    张翀心中感激,神情坚定道:“今后定当勤加苦练,必不负二哥期望!”

    张齐闻言,欣慰点头。

    先是提议在林中设伏,后又斩杀了贼军渠帅,才使汉军得以一举歼灭这八千黄巾。经此一战,刘悼对待张齐等私家部曲,态度明显缓和。

    于是乎,清点完战场之后,刘悼特地派人叫来了张齐等人,一起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卢植派给这支汉军的任务是伏击从广年出来的黄巾部曲,如今任务已然完成,接下来该如何做,刘悼问众人有何看法。

    “卢中郎给我等的任务是伏击这支黄巾军,既然如今任务已成,自当回营复命。”有人如是说道。

    刘悼眉头微微一皱,看了一眼那人没有说话。他忽然觉得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就好像当初卢植看自己时候一样,心中一阵苦笑。他召众人来不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答复。

    如今成功伏击了出城的这支黄巾部曲,留在广年城的黄巾不过两三千,他觉得这是个立功的机会。

    如果能拿下广年城,那将是此次北伐收复的第一座城池,功劳定然不凡。

    但他自知,以五千兵力攻打有两三千守军的城池绝非易事,何况还有三千多俘虏需要看押。立功心切,却苦于没有计策,这才叫众人前来商议。

    王恒看出了刘悼的心思,悄悄耳语张齐。

    刘悼见有人在底下私语,心有不满,训斥道:“军议期间,岂容尔等窃窃私语!”

    王恒闻言退到张齐身后,眼观鼻,鼻观唇,不再言语。

    见校尉发怒,大家有样学样,都作观鼻之状,不再有人出声,氛围登时陷入尴尬的寂静。

    王恒有心打破这安静,但想到方才不悦,也忍住没有作声。

    现场沉默片刻,突然有人开口道:“我有一想法,不知校尉可愿一听?”

    众人闻声看去,竟是义军头目之一的张齐。

    王恒也从身后看着张齐,眼神中既担忧,又期待。

    终于又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了,刘悼很是欣慰。

    他深知自己这些手下在京城混得久了,个个成了老油条子,他们都知道现在只需唯唯诺诺,保持安稳,事后凭着在京城的关系,少不了封赏。并非他们看不出自己的意图,而是都不想做这个出头之鸟,万一有个不慎,落下话柄,那可真就栽了跟头了。

    刘悼也深知眼前这些义军部曲不像自己这些手下,他们没有官僚牵绊,少了许多油滑的想法,也不怕栽跟头,此次跟随出征,很多人本就是为了多立功勋,以求封赏。此时见张齐站了出来,刘悼便满怀期待开口道:“且先说来听听!”

    张齐略微调整思绪,冲刘悼抱拳开口道:“校尉,广年这路黄巾泰半已被吾等所灭,今广年城内已无重兵把守,值此良机,在下斗胆请校尉出兵取此一城!”

    刘悼闻言内中欣喜,是自己想听之话,上前扶起张齐之手,开口道:“我正有此意,奈何未得将军之令啊……”

    叹了口气,佯作思虑,又道:“何况此刻我等只足五千兵马,又有三千新俘在押,如何攻打尚有两千人马守城的广年城呢?”

    没有卢植将令,他不敢私自出兵,跟自己那些手下一般,他也是在京城混的,也怕此举出差错,栽了跟头,如此相问,是想让张齐自己说出来,毕竟张齐身属民兵,到时有了功劳自己有份,出了差错,那也有口可推了。

    王恒等人不傻,看出了刘悼计划,担心张齐中了圈套,日后受制于人,欲上前替张齐解围,被张齐伸手制止。

    张齐目光对上刘悼,神情坚定,振振说道:“校尉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黄巾新败,如今取城正当时机。依我看,这行军打仗本就应该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岂能迟疑不决,迂腐行事?若贻误战机,事后就悔不当初了!”

    刘悼欢喜,微笑问道:“好一个君命有所不受,敢问足下可有良策取城啊?”

    张齐从容回道:“三千新俘,校尉可亲自看押回营,一面再派人快马回报将军求取将令。在下不才,愿自带本部一千五百人马为校尉取广年!”

    一千五百人就敢去攻打有两三千人防守的城池,刘悼闻言大感惊讶,即便他再立功心切也不敢如此行事,连连摆手道:“不妥,不妥。一千五百人马太过冒险,我再派些人手于你。”说罢也不看官兵,直接对着下面民兵出身的头领们问道:“你们谁敢与张军侯共同出兵,去取广年啊?”

    民兵头领们闻言大都面面相觑,相互议论,思索利弊。只有郑既、审配二人不加迟疑开口道:“在下愿往!”

    见有人开口,就有人附和:“在下也愿往!”

    富贵险中求,本就是来博取功名的,虽说有两千人守城,也不是不能一试,到时候见机行事就好,这人暗自盘算着。

    随后众民兵头领都争相开口。

    “在下愿往!”

    “在下也愿往!”

    张齐见状开口道:“贼军新败,在下有一计可取广年,但却不须人多,人多恐为其识破。另外还需校尉协助方成。”

    刘悼闻言疑问道:“噢?是何计策?”

    张齐上前低声对刘悼道:“此计不难,只需校尉如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