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和,再续炎汉

第九十八章:定婚

    刘和走了过去,董白一双光洁的腿随着秋千来回晃动,也许是伤势还未痊愈,少女巴掌大的脸蛋有些苍白。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正望着远处发呆。

    刘和在她身后站了会,才轻声道:“可是想家了?”

    董白微微一惊,秋千差点失衡。

    刘和双手将她扶住。

    董白捂了捂胸口,脸上有些惊慌,她跳下秋千,后退两步,才有些羞怯的对刘和行礼。

    “见过君侯!”

    刘和微微一笑,拱手回礼。

    先前她便是这般拘谨守礼,但若是董黑出来,便是个不拘礼数、上蹿下跳的猴子脾性。

    只是眼前这个循规蹈矩的董白让他有一种疏离感,反倒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董黑更让人感到亲近一些。

    “你的伤如何了?”刘和想到当日那深深的剑伤,心里不由得紧了紧。

    她是替自己挡剑,才受了伤,况且董平曾对他说那一剑伤及了胞宫,极有可能导致她丧失生育能力,更让他心中愧疚难安。

    “董先生医术高超,经过他的调理,已经没有大碍了。”

    董白低着头说道。

    “那便好!”

    刘和松了口气,而后又道:“左右正好无事,你可愿随我走走?”

    董白迟疑了片刻,点了点头。

    刘和与董白并肩而行,往园子里走去。

    典韦带着亲卫在门口站着,阿瑛抿了抿唇,没有跟上去。

    “本来早该让你回去的,可惜耽搁了,还让你陷入了那样的生死危机,这事是我做的不够周全!”刘和带着歉意道。

    “君侯不必说这些,君侯曾放我离去,是小女子自己留下来的,这也怨不得君侯。”

    董白小声道,董白与董黑虽是一体分出的两个人格,但对方的一举一动彼此之间都十分清楚。

    “你替我挡了一剑,这份恩情不知如何才能报答……”

    “那是她做的,你要报答也应该去找她。”

    刘和一愣,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过心里却嘀咕着,你和她不就是一个人么,找你和找她有什么区别吗?

    董白见他神情有些犹豫,于是出口道:

    “君侯可是要说我大父派人来的事?我也知晓了,听说来的是贾文和先生,不知他带来了什么消息?我大父可曾说过几时接我回家?”

    对上少女明媚的眸子,刘和定了定神,从袖子里拿出一卷书绢。

    “这是从长安发来的诏书,你看看吧!”

    董白细细的柳眉微微皱起:“这是天子诏书?我可以看吗?”

    那书绢用黄布缀成,一看便知是天子所用。

    “无妨!”刘和将诏书递给她。

    董白将信将疑的接了过来,打来了诏书。

    从头看到结尾,董白合上了诏书。

    “君侯打算奉诏么?”

    刘和看着她眼神中的镇定,心中起了戏谑之心。

    “奉诏的话如何,拒不奉诏又当如何?世人皆知董卓霸占朝纲,这诏书么,只怕天下人也没几个会当真……”

    “既然如此,便请君侯早日送我回长安,天有些凉了,请恕小女子不奉陪了!”

    董白小脸上蒙上了一层寒霜,目光变得冰冷,她将诏书丢回刘和怀中,径直就要离开。

    刘和如何看不出她脸上的怒气,于是上前拦住了她。

    “戏言,戏言!方才不过是戏言罢了!天子诏书,我如何能违背?”

    刘和连连道歉:“你我相处已久,况且你又替我挡了剑,能娶你为妻是我之荣幸,怎能忍心抛下你,污了你的名声?”

    “所以你愿意接受这门婚事,是因为天子诏命难违,还是出于报恩,亦或是对我的怜悯?”

    董白扬起小脸,目光直视刘和双眼。

    刘和迎上那双纯净无暇的眼,心头有些柔软。

    他站直了身子,正面看着董白,一字一字地道:“我刘和,愿娶董白为妻,乃是出于我的真情本心,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原因。便是没有这道诏书,我也是这般决定!”

    说罢,刘和上前拥她入怀:“你可愿意吗?”

    董白刚刚还绷紧了的身体一下子柔软了下来,眼角两滴泪珠滑落。

    “嗯!”

    刘和怀中的小脑袋轻轻点了点。

    -----------------

    刘和在襄平停留了数日。

    随着迁移过来的苦力越来越多,襄平铁矿产出的铁也越来越多。

    刘和十分重视这里的冶炼产业,在襄平城外的铁矿旁,用于冶炼的炉子昼夜不歇,所有参与冶炼的工人实行三班倒,轮流工作。

    刘和到辽东至今已有一年,目前这里能够每日能够生产上百件铁制农具,这些农具从襄平运送到幽州各郡县,使得铁制农具在幽州得到普及,极大的提高了幽州农业生产的效率。

    打造农具只是产能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部分的产能主要用于锻造武器和甲胄。

    这里生产出来的钢铁,让幽州军队的武器也得到了革新。

    原本汉军的标配武器是卜字戟或长枪,配备短兵为汉剑或环首刀。

    但是随着铁甲的普及,汉剑和环首刀这种破甲能力弱的武器已经不太能满足未来的战争需要了。

    但刘和并没有将汉剑和环首刀退出军队装备的序列,只是由一些轻甲士兵装备,而身披铁甲的重装步兵则有了更新式的武器。

    刘和军中士卒的标配是一长杆一近身,配一面盾。

    等燕弓的产量提上来之后,还要做到人手一张弓一袋箭。

    长杆武器已经渐渐的淘汰了过去使用的卜字戟,转而使用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武器:长枪。

    刘和让人在幽州四处寻找一种树木,这种树木在后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白蜡树。

    这种树木树干通直,且柔韧性好,尤其适合用来做长杆武器的杆。

    这还真让他找着了,辽东这块地生长着不少的白蜡树,足以满足幽州军的使用。

    刘和还怕白蜡树不够,特意让人大量种植这种树,以期将来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

    这种枪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就是一根白蜡杆带一个铁枪头,生产方便,能够量产,可以很快的列装军队。

    至于近身武器,刘和放弃了汉剑,并且环首刀进行了改进。

    改进之后的环首刀,刀身不再笔直,而是有了弧度,刀尖上有反刃,既能劈砍也能直刺,刀柄也为了符合人体的发力方式而有些弯曲。

    这是刘和根据后世的雁翎刀而进行改进的,比起环首刀来更加好用一些。

    除了武器,铁甲的产能也在持续提高。

    随着燕弓的大量装备,襄平的铁匠们开始生产出大量的重箭箭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