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刘协:穿越当天,董卓被杀

002 弘农杨氏

    宣室,东配殿。

    偌大的殿内只有侍中杨琦正与太医令脂习二人在此等候皇帝苏醒的消息。

    今日大朝会,本应该与所有内外朝官员在北掖宫门前迎接董卓的杨琦留在了宣室殿,陪伴年幼且身体刚有所恢复的皇帝。

    出身弘农杨氏的杨琦与其弟杨瓒都参与到了这次刺董的谋划之中。

    只不过身为侍中的他需要一直伴随在皇帝左右,因此具体参与到谋划中的还是在尚书台担任吏曹尚书的杨瓒。

    只不过杨琦也明白这其中的风险何其严重,在没有确定董卓已死之前一直担忧不已。

    在得知董卓被杀之后,杨琦那颗一直悬吊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皇帝在听到董卓被诛之后,一会大笑,一会哭泣,然后就昏倒了。

    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杨琦有些失神且慌乱,连忙让内侍请来了太医令脂习前来给皇帝诊治。

    同时,杨琦派内侍将这个消息传给司徒兼尚书令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及其弟吏曹尚书杨瓒前来。

    只不过到现在三人都还未出现,这也是让杨琦有些焦急的原因所在。

    好在及时赶来的太医令脂习经过一番仔细诊治后,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只需要静等皇帝苏醒后服一些安神的汤药即可恢复,这才让杨琦定下心来。

    不过,杨琦见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仍未听到皇帝苏醒的消息,内心充满着焦虑。

    如今董卓已除,朝堂格局必定会重新洗牌,王允与吕布作为并州乡党,且控制着长安城内外绝大多数的军队,可以说将会是朝堂上最大的势力。

    尚书仆射士孙瑞在这次诛董谋划中作为关系人士的代表,与太尉马日磾势必也占有极大的份量。

    虽然弘农杨氏也属于关西著姓,但是自己家族与关东的那些士人们更加亲近。

    更何况他杨氏四世三公,朝中除了他和杨瓒之外,还有曾担任过太尉的光禄大夫杨彪、谒者仆射杨众、河南尹杨懿、原鸟击都尉杨儒等人,可谓是自成一派。

    但杨氏面临着最大问题即是他们的力量都在朝堂之上,在地方毫无力量可以引为奥援。

    原本被董卓任命的河南尹杨懿也算是一支不错的助力,可惜在任不足三月就被驻扎在中牟的朱儁率兵驱逐,现在还在家赋闲。

    杨琦考虑再三,决定还是要紧紧围绕在皇帝身边,获得皇帝的信任,再靠着弘农杨氏的名声与门生故吏,在这即将波诡云谲的朝堂风云中挣下来,并站稳脚跟。

    可,

    在这关键时刻,

    皇帝居然出现了这个状况,这让杨琦怎能不着急。

    “脂令,既然陛下无大碍,你看陛下何时能醒来?”

    杨琦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平稳的语气询问着对面的太医令脂习。

    脂习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杨公,切莫着急。我想陛下也快该醒来了!这是药方,请杨公安排侍者前去安排汤药,等陛下苏醒后便可服用。”

    说着,脂习将手中的药方交给了杨琦。

    待杨琦接过药方看了一眼,唤来了门外的黄门,让其到尚药监前去准备汤药。

    就在这时,刚才一直在皇帝身边服侍的左顺来到二人面前伏身说道:“杨侍中、脂令,陛下醒了!”

    听到左顺汇报,杨琦手中的茶盏一抖,随后喜上眉梢,连忙起身就朝宣室殿后寝的方向走去。

    “陛下何时醒的?”一旁的脂习见状,也起身跟在杨琦的后面,边走边问道。

    “回脂令的话,奴婢见陛下苏醒后就立刻来汇报了,未曾拖延。”

    ~

    刘協,不,现在应该称刘协,正坐躺在床榻上作沉思状,丝毫没有注意到杨琦三人的到来!

    杨琦轻步走向前去,轻声呼唤道:“陛下?陛下?”

    由于隔着帷帐,加之两人间还有些距离,杨琦并没有看清皇帝有些紧张的神情,只是隐约看到皇帝好似刚醒来一般,微睁惺忪的睡眼,转头回应着他。

    “嗯?”

    早在三人进入大殿时就被刘协给注意到了,只是他不清楚来人的身份,不敢冒然开口说话。

    不过在应对之时,刘协在脑海中极速的搜索着面前说话人的身份。

    片刻之后,刘协才将记忆里的信息与眼前人对应起来。

    杨琦,弘农华阴人氏,灵帝时曾任侍中,汝南太守,灵帝去世后,再次入朝担任侍中。自董卓立刘协为帝,迁都长安,杨琦一直陪伴皇帝身边,可谓是忠心有嘉。

    同时,杨琦还是弘农杨氏的族长,这一点让刘协不得不重视起来。

    从刚才的回忆中,刘协发现朝廷里杨氏的族人还真不少,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原来是杨公?”刘协看向杨琦回应道,随后眉头一皱,好似有些头痛。

    杨琦也发现了皇帝的异样,连忙对身后太医令脂习说道:“脂令,你快来给看看陛下情况如何?”

    一旁的脂习也在观察着皇帝的情况,只是距离较远,并没有观察到什么,听到杨琦的呼喊,他急忙走到御榻前开始为皇帝诊断。

    刘协也在小心应对着,尽量不做出多余的动作,以免被别人发现一样。

    虽然这具身体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之躯,但是灵魂却是后世的刘協占据主导地位,在没有完全适应环境之前,还是尽量多看少说。

    刚才那一阵记忆消化,他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时代语言的发音和前身的记忆,估计再过几日便可以完全掌握这些东西了。

    在给皇帝诊脉之后,脂习起身说道:“陛下脉象沉稳有力,身体无大碍,稍后服一些汤药再休息两日便可完全康复。”

    杨琦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宽慰说道:“陛下暂且安心休养!董卓既除,前朝之事有司徒王公以及诸位公卿在,万事无虞!”

    刘协也知道自己暂时也无法对前朝之事有所改变,刚才虽然也想出了应对之策,但是王允这两日忙于清算董卓余孽之事,也未必能见得到,还不如将身体休养好,同时再了解朝中的情况。

    刘协自立为皇帝后,一直都是傀儡的角色,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只有司徒王允和太史令王立时常在宣室为其讲经,从而导致他对朝廷制度和运作方式不太熟悉。

    若不是来自后世的记忆,刘协此时恐怕是两眼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刘协沉声说道:“杨公所言极是,有王公等诸公在,朕也就放心了!”

    杨琦正准备点头称是,却又听到皇帝说道:“不过,如今国事动荡不安,朕虽年幼,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朕乎?

    朕昏迷多时,却不见有朝中大臣前来问候,恐怕都在忙于董贼死后之事吧?”

    “陛下,董贼授首,其善后工作干系重大,非王公等人不能处置,况事务繁剧,故而耽误了些许时间!”

    杨琦似乎从皇帝的话中听出了抱怨之意,但是现在正是朝廷亟需安定,君臣一心的时候,还是为王允等人做了辩解。

    “朕何尝不知王公、杨公等人日夜谋划,为国除贼之艰辛,只是董贼虽除,可外患仍在,朕也是担忧祖宗基业能否在朕手中得以留存,故而想见王公一面,问询以国事!”

    刘协故意说出傲娇抱怨之语,其意便是要早些见到王允,商量董卓遗留的凉州军的处理方式。

    原本刘协想休息几日等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再去召见王允商量凉州军士的处理问题。

    可时不我待,他不想白白浪费两天的时间,等王允将决不赦免凉州军的诏书发往关东后就已经晚了,因此刘协必须尽快见到王允!

    “陛下忧国之心,臣已明了!早在陛下昏迷之时,臣就已令人前往尚书台告知司徒王公等人,想必王公应该被事给耽误了!还请陛下好好休养,待王公处理完事情,便会前来看望陛下!”杨琦再次向皇帝解释并安抚了一番,以免君臣之间出现隔阂。

    “也罢,既然如此,就让王公先处理国事吧!”

    刘协也知短时间应该见不到王允,便就此作罢,重新躺在榻上,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