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刘协:穿越当天,董卓被杀

010 舅父归心

    “舅父此言差矣,这与年岁、学识又有何关系?我年岁渐长,朝廷大权早晚会归于我手,身边自然也该有几个用得上手的臣子,我看表兄就很合适!舅父你觉得呢?”

    听到王斌有意推托,刘协心里有些不满,说话的语气也淡了很多。

    毕竟刘协对面前的这个便宜舅父有着极大期望,现在想让表兄出仕帮助自己,却被他婉拒,这能不让刘协失望?

    听到皇帝看似询问意见,其实不容置疑的话,王斌有些心乱。

    这些年来,由于董卓和朝廷那些士人们有意无意的阻挠,王斌与皇帝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即使刘协乘坐仪仗车驾,也是有许多的士人陪同,王斌也不敢轻易有亲近之举,因此对皇帝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初见时聪慧谦逊的时候。

    如今,没想到皇帝的性格竟变化如此之大,说话的威势竟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虽然当初驱使他来到长安的动力是对皇帝的甥舅之情,但是内心也有过一丝的幻想:有朝一日皇帝重掌大权,必然需要自己这个外戚,即使达不到大将军那种权势,也会远超父祖,光耀门庭。

    但是前代那几家外戚的下场又让他有些害怕,故而王斌想再次拒绝皇帝。

    当王斌抬起头看向皇帝之时,却见刘协正注视着他,双眼满怀期待。

    王斌有些不忍,身为皇帝血缘最为亲近的舅父,他又如何能说出拒绝皇帝的话语?如果连自己都明哲保身,不肯辅佐皇帝话,那又有谁愿意真心襄助呢?

    难道真要看着皇帝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最终,王斌的感情战胜了理智,郑重应诺道:“蒙陛下不弃,臣代犬子叩谢陛下。从今往后,臣父子三人,任凭陛下驱使。”

    刘协没想到自己一番话,竟然让王斌以全家相托,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

    刚才在听到王斌推托之辞时,内心非常失望,自己好言相待竟得不到真诚的回应,便有些恼怒,说话语气加重了一些。

    “舅父今日之恩,我必不会忘记!”

    王斌听罢,连称不敢。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张昶也自知不能不再说话,于是拊手叹曰:“陛下与都尉的甥舅之情令臣艳羡不已,他日传出去必定是一番佳话!只是臣认为此时目前还不宜张扬,否则对王都尉和陛下都颇为不利。”

    张昶刚才一直在闭目养神,但车内就这么大的空间,刘协与王斌的两人之间的话又岂能听不见。

    从二人的短短几句对话之中,便让张昶重新认识了自己陪伴近两年的皇帝,也得知皇帝胸怀大志。

    张昶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年靠着自己父亲的余荫,自己做到了黄门侍郎的位置,可是自己兄长与幼地弟都不在朝为官,全靠自己一人支撑着敦煌张氏,总感觉力有未逮。

    作为凉州大族,在如今与关东士人交好的王允掌握朝廷大权的情况下,尽管他生性淡泊,但终究需要他扛起家族的荣耀,故而一时间有些彷徨失措,现在他好像看到了一丝的希望。

    “张侍郎所言有理,现在还不是时候,朕也不会让舅父陷入困境之中。”刘协笑着说道。

    王斌先是对张昶行礼表示对他的谢意,随后转向皇帝:“臣斌多谢陛下的呵护保全之心。”

    刘协安抚完王斌之后,转身对张昶说道:“朕听闻张公兄弟三人均为俊杰,卿兄的一手飞白更让朕心向往之。”

    张昶听到皇帝说到了自己的兄长,连忙对曰:“臣替家兄多谢陛下的夸赞,只可惜家兄年事已好,今又沉珂在身,臣正欲告假回华阴家中前去准备后事。”

    张氏虽然为凉州敦煌大族,但张奂久在朝中为官,便定居在了弘农华阴县,一直到张昶这一代。

    刘协惋惜道:“可惜了,一代大家,朕竟未能见上一面。”

    还未等张昶回话,刘协继续说道:“朕还听闻卿弟张猛颇为勇武,曾仕于州郡?”

    “回陛下,确实如此,如今家兄病重,幼弟便回到家中主持事务。”张昶没想到皇帝竟对这些情况如此了解,但一想到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便坦然应道。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南北军也继续勇武之人,我看等事罢,就来朝廷效力吧。”

    张昶瞬间听出了皇帝的拉拢之意,一时间也不好拒绝,只好答应。

    刘协看到张昶没有犹豫,心中也颇为自得。

    “今日车内之事,就暂时不要外传。”刘协又怕自己的筹划打草惊蛇,便对两人说道,同时还对着前面的马车外的车夫看了一眼。

    王斌心领神会,连忙对刘协说道:“自臣任奉车都尉以来,便有意与身边的郎卫交好,以确保在陛下出行时,他们竭力护卫车驾,而且这些郎卫们也是臣一手挑选,皆是对我汉家忠贞不二,故而陛下无需担忧吾等谈话会落入他人之耳。”

    听到王斌的解释,刘协与张昶不禁对面着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刮目相看。

    这还只是历史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外戚,心中也有如此心机,那些名留史册的人物们,又是何等的不凡?

    前世刘协读三国演义时,总是被书中那些演绎化的历史人物所折服,认为历史中人物自当如此。

    可自穿越以来,仅仅两天,他就感受到了这时代的光这些小人物就已经表现的精彩纷呈,更勿论那些三国中的主角了。

    刘协拍腿说道:“善!善!想不到舅父竟想的如此周全,有卿如此,王业何愁不兴!”

    就在刘协还想继续勉励王斌时,却听的外面左顺说道:“禀陛下,石渠阁到了。”

    刘协听到便止住了话题走下了马车,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被水渠围绕起来的木质殿宇,在其不远处还有一座同样的建筑,如果没猜错的话,哪个应该就是天禄阁了。

    面前的石渠阁是在前汉石渠阁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专门用来存放从洛阳运来的历史档案与资料。

    在张昶的引领下,刘协进入了石渠阁内,一排排的书架整齐排列其中,颇为壮观。

    刘协寻了一处有阳光的地方坐了下来,随后又让人将王斌请来,既然这些郎卫都是靠得住的人,他也不再在意,光明正大的和王斌谈起了心中的谋划。

    张昶则十分识趣的找了个安静之处,兀自读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