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刘协:穿越当天,董卓被杀

024 大朝会终

    刚才说话之人,便是少府田芬,冀州巨鹿人。

    作为王允在长安的盟友之一,与其族兄田丰,充当着王允联系袁绍的中间人。

    面对众多关西人的攻讦,他这盟友也不能不站出来为他说话,以免王允在今日朝会上落了下乘。

    “司徒三番五次冒着危险密谋诛董,一心全是为了汉室和陛下啊!还请陛下能够明白司徒的一片忠心!”

    尚书令士孙瑞则出言反驳道:“为国除贼,为君解忧,本就是为臣之本,不是藐视君上的理由!

    陛下虽以冲龄即位,但也久历国事,耳濡目染,处事有方。如今朝廷初定,四方仍混乱不堪,此非常之时,应行非常之事,岂可拘泥于一隅?陛下亲政,我看可行!”

    王允看向士孙瑞、马日磾等人,脸上虽无表情,但心中已经厌恶到了极点,想必从一开始陛下与自己争论的背后就有这些人的身影吧?

    若是士孙瑞得知了王允心中所想,肯定大呼冤枉,现在他们还没有和皇帝接上头呢!

    “士孙尚书令此言差矣,陛下虽然久经国事,但终究对朝廷制度不甚熟悉,仅凭一卷孝经可是无法治国的!”

    王允态度坚决,还是在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让皇帝来亲政肯定是不可行的。

    刘协见两方争执不下,也明白此时王允肯定不会答应他这个时候亲政的,除非王允被黜落失势。

    看来只能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在上朝之前,刘协有复盘了前三天的行动,觉得自己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亲政的权力有些不太现实。

    现在距离李郭二人领兵攻破长安还有两个月不到时间,刘协觉得在一个月内拿到真正的权力,应该问题不大。

    关西士人与关东士人的潜在矛盾,从今日朝堂关西人对王允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陛下,前将军臣谦有事启奏!”

    就在众人沉默之时,赵谦手持笏板,出列奏事。

    “赵公有事禀奏?”刘协一改刚才严肃的表情,面带微笑的微微抬手,示意赵谦起身说话。

    皇帝对赵谦的态度也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侧目,为何皇帝对赵谦的态度如此亲切之?

    “陛下,臣这些年来为朝廷东征西讨,引病上身,自知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如今已经不能再为国领兵!臣手下的叟兵本就是朝廷之兵,现在臣愿将叟兵指挥之权交与陛下,请陛下令派良将领之!”

    赵谦一言既出,引得不少朝臣议论,没想到赵谦居然在这个时候将手里的兵权给交出去。

    王允见状,则率先开口,试图收回这支令他有些忌惮的叟兵军队,“前将军颇有大义,在征讨凉州兵之前,主动献兵于朝廷,忠心可嘉!”

    一旁的吕布也满怀期待,这段时间他基本完成了对长安附近的军队整编,唯独对赵谦统领的这支叟兵素手无策,同时也对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垂涎三尺,想夺到自己手中来,不过却始终找不到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司徒,你会错意了!谦不是把兵献给朝廷,而是要交给陛下,充当羽林军。

    董卓在时,将守卫未央宫的羽林军缩减了人数,又全部将士卒换成了老弱病残,对此谦也看在了眼里,为了保护陛下的周全,我决定将这叟兵交于陛下!”

    王允被人当面拂了脸面,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只是赵谦说的有理有据,这支叟兵哪怕自己抢了过来,估计也难以镇压,除非解散。

    赵谦在朝会上如此直接的反驳王允,也变相的承认了自己站到皇帝这一边,刘协这个时候也就不能不有多表态了。

    “赵公好意,朕已明了!既然如此,那就将叟兵并入羽林军,充当未央宫宿卫!至于统兵人选嘛?”

    “陛下,臣认为这支叟兵可交给奋威将军吕布统领,正好可以为这次征讨凉州兵增添胜率!”王允还想再努力一下,连忙建议道。

    “司徒,前将军的话说的还不够明白吗?这支叟兵属于羽林军,专门护卫陛下的!”太尉马日磾开口说道,很明显不想让王允手里的军队实力再增添一分。

    “启禀陛下,臣认为负责宫廷宿卫的中郎将徐荣老成持重,治军有方,自其承担宫廷守卫后,也无差池。臣举荐徐荣为羽林中郎将,专门统率整编这支叟兵。”侍中杨琦抓住时机,起身按照剧本说出了自己推荐的人选。

    其实对于徐荣,他只是听说过而已,也没有见过本人,但是这是奉车都尉推荐的人,也是得到了皇帝首肯。

    为了杨儒的护羌校尉一职,他不得不站出来推荐此人。

    “徐荣?朕记得他。他很称职!那就让徐荣出任羽林中郎将!”刘协没等王允反应过来,直接敲定了人选。

    尚书令士孙瑞进言道:“陛下,如今羽林军有了新的兵员,应该恢复其编制,朝廷应在派一位羽林监协助羽林中郎将训练士卒。”

    刘协也觉得可以设置一位副手在徐荣身边,一来徐荣是王斌所推荐,自己也只见过一面,不知其人真正品性如何,有羽林监在旁也可有所牵制,二来也可以卖士孙瑞、马日磾的面子,再拉拢起来也容易很多。

    刘协看向士孙瑞,开口询问道:“那不知尚书令可有合适的人选?”

    听到皇帝的问询,士孙瑞来了精神,没想到皇帝竟真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回陛下,北宫司马盖顺,乃是前京兆尹盖勋公之子,为人清白,且颇通军略,可胜任羽林监一职。”

    士孙瑞与杨儒一样都曾是盖勋的部下,担任鹰鹞都尉,深受盖勋的器重,如今有机会,自然是要提携自己当年的恩公后嗣。

    再说羽林军即将成为皇帝手里唯一一支亲自掌握的兵力,安排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在里面任职,对自己也有好处。

    “哦?居然是盖公之子。盖公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朕亦曾听言盖公当初有意讨董,但因兵少而不能成事,最后郁郁而终,令人惋惜。今遇其后人,若真有贤才,自当用之。明日可带至宣室殿来,朕自然是要认识一番。”

    “臣谨诺!”士孙瑞当即应诺。

    这时,司徒王允在此说道:“陛下,如今原御史中丞皇甫嵩已任征西将军,现在御史中丞空缺,臣请奏原侍御史桓典任御史中丞一职。”

    刘协也知道王允能够允许自己今日在朝堂上过问那么多事,已经到了他的极限了,也不再激他,“就如司徒所奏,桓典接替皇甫嵩拜御史中丞。”

    反正自己这次朝会最重要的就是目的就是名正言顺的通过朝会获得赵谦手里的那支叟兵,并安排自己所属意的人统领这支兵。

    ......

    在王允又宣布了几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后,刘协穿越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