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刘协:穿越当天,董卓被杀

081 整军之事二

    看着王方、李蒙等人投来焦急的眼神,董承为了拉拢这些董卓旧部以壮大自己的声望,自觉也要在这个时候为他们发声。

    董承斟酌再三,小心说道:“陛下!如此众多的士卒归附朝廷,一时间军心未定,若是仓促行事,臣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依臣看不如暂缓议行,或下令让诸将各自领其部曲驻扎他县,由当地供给粮草,如此一来也能减少朝廷开支。”

    驻扎一县,就食当地,这俨然一副军阀割据的做派。

    刘协好不容易搞定了关中,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遂道:“如今凉州马腾、韩遂等人皆已向朝廷呈递降表,以示归顺。现在凉州、关中除了些许匪患以外,再无兵事。这正是施行休养生息,安抚百姓的时候,朝廷也就不需要维持这么多兵马。”

    “陛下!”

    这时候,以前在凉州诸将中不出门的王方站了出来,忍不住说道:“臣等手下将士已经为朝廷征战多年,即使未有立下寸许功勋,那也是付出过血汗!”

    王方涨红了脸,继续叫道:“现如今臣等好不容易决定归顺朝廷治下,为的就是希望能再为朝廷效命。现在陛下一句话就要下诏裁撤臣等部下,这让众多将士如何能接受?还请陛下能够体谅军心!”

    不得不说,王方说的合情合理,朝廷冒然裁军,确实会让一些曾经在凉州战场上为国杀敌的老兵寒心,帐内的许多新归附的将士闻言心里不由担心起自己麾下士兵的前途来。

    刘协沉默良久没有说话,他抬起头看了看这些凉州将校,笑着说道:“诸位莫慌!你们都想错了!朝廷裁军只是要裁除老弱伤病这不能再上阵之人,若是不裁撤掉这些人,浪费钱粮且不说,日后就算上了战场恐怕也是让他们白白送死,这又岂是你们所要看到的?”

    “这......”王方转头看看董承,又看向一旁的李蒙等人,一时无以答复。

    司徒赵谦轻咳一声,看向王方等人说道:“你等为自己部下着想,也算是常理!不过你等就没想过陛下施行裁军措施的用意?这些人毕竟在先帝时就为国征战,于国有功,被裁掉之后,朝廷又岂会放任不管?,

    赵谦语罢,董承、王方等人俱是一脸讪色。

    对于赵谦,他们并不陌生,早在赵谦为前将军时,便深受董卓忌惮,更何况他们这些小辈?

    如今身为百官之首司徒的赵谦威风更胜之前,在与皇帝两人说完后,董承一时也没了话讲。

    不过,性格有些莽撞的李蒙突然说道:“那这些人被裁撤之后,朝廷将打算如何安置?“

    董承在听到李蒙的话之后,一脸无奈的表情,心中大骂李蒙蠢货。

    现在凉州诸将校都还没答应皇帝裁军的事,李蒙就问及什么裁军的后续事宜,这岂不是默认他们同意裁军了么!

    赵谦见状,与皇帝对视一眼,随即开口说道:“前不久,朝廷陛刚刚根据陛下的诏令整顿北军与牛辅、董越等人手下的凉州将士,裁撒了其中的老弱伤残。

    陛下担忧他们的生存,特意命大司农在三辅寻找无主荒地,发放良种农具,命他们屯田,是为民屯。

    同时陛下也深知军中有许多人眷恋军旅,且身体矫健之人,只是由于伤残而被裁撒,这些人则归入军屯,闲遐时屯长可组织操训,必要时亦可返回军中效命。”

    刘协则接过赵谦的话,继续说道:“这次裁撤诸军,不仅是你等,就连皇甫将军、南北军等部皆要重新安排兵额。

    至于所裁撤下来的士卒,一概由朝廷发放田地屯垦,朝廷将为此设置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等官负责这些屯户的管理事宜,诸位若有意退出军旅,朝廷可根据情况安排官职。”

    话说到这个份上,凉州诸校也都想明白了。既然朝廷裁撒的都是些没什么用的老弱伤残,对他们实际的兵权影响并不是很大,就算不裁撤留下这些人日常管理起来也是件麻烦事,倒不如就此裁撤了。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恩威并施,凉州诸校最终接受了裁军的诏命。

    不过为了向凉州诸校表示朝廷一视同仁,刘协先是让司徒赵谦公布了昨晚刘协与诸公卿商议后的整编方案。

    这次整编对象不仅是董卓的这些旧部,还包括朝廷所辖的所有军队。

    刘协觉得如今朝廷南北军的军制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形式,决定采用三国时期曹魏中外军制度,将南北军编成中军,驻守长安及附近;董卓旧部以及朝廷所辖的其他军队编成外军驻守地方。

    整编后的中军将设置十营二军一辅营的编制,十营即除了原北军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营外,还设置了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五营,其中原北军五营加骁骑、游击二营为单纯的野战部队,每营定额为两千五百人,而中垒、中坚、武卫三营则主要承担皇帝亲军的职责,每营定额一千五百人,十营共计两万两千人。

    二军则是羽林军和虎贲军,每军七千五百人,共计一万五千人。

    至于辅军校尉吴匡所统领辅军营则属于后勤保障性质的部队,规模人数定在了五千人,这些辅军闲时耕种屯垦,战时则保障野战部队的后勤工作,甚至补充野战部队在大战后损失的人员,可以说辅军营属于更加军事化的军屯。

    如此一来,中军人数规模共计四万人。

    “中军作为拱卫朝廷以及出征的主力部队,自然需要选择精锐忠诚之士,因此原洛阳禁军及西园军出身的士兵自当优先补充进这十营二军之中,不过这些人大多都在上次的整编之中甄别出来了,诸位所受到影响不是很大,因此诸位大可不必担心。”司徒赵谦笑着说道。

    原洛阳禁军及西园军归顺董卓后,基本都被编入了董卓亲军及牛辅、董越的麾下的麾下,但也多为牛辅、董越亲自统领,而没有交给自己的手下。

    归顺的凉州诸校听见之后也是松了口气,他们早就听说朝廷在这之前已经整编牛辅、董越、胡珍、杨定等的部下,如此一来,这次整编朝廷从他们手中征调走的士卒自然就少很多。

    刘协其实也打算通过这次整编将羽林军中的叟兵打散,降低甚至消除赵谦对这些叟兵的影响。

    经过这几次的裁撤整编,朝廷手中就会拥有足够的兵力对其他部队的压制,再加上卫尉手下的三千守卫,以及光禄勋手下的郎卫,在长安及周围驻守的兵力就共计达五万余人。

    接下来就是刘协计划中的外军,首先的整编对象便是之前为了对弘农杨氏的示好,任命的护羌校尉杨儒麾下的士兵,按计划经过裁汰整编后设立雍营,兵员调整为五千人,驻守地由原来的郿县西移到陈仓县,用来防御陇西的羌族及凉州叛军。

    至于宁辑将军段煨就交给了贾诩去做工作,如果没什么意外,其手下近万余人就会直接裁撤近半,留下五千兵马,然后驻守华阴。

    听完司徒赵谦的宣读,凉州诸校一时沉默,压力剧增。

    如今董承、王方、李蒙等人抱成一团,在消化掉李傕、郭汜的部曲后,这几人已经拥兵达四万余人,基本与朝廷手中的相差无几。

    刘协肯定不愿接受这等局面,在他的计划中,这四万余人必须缩减到三万人以内才行,并且还要驻扎在朝廷指定的区域,不可随意调动。

    同时对于裁撤下来的老弱病残士卒将会由朝廷指派的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以及典农都尉们带到关中各地开展军屯,为朝廷提供粮草军需。

    董承、王方等人面对朝廷给出的压力,自然也无法抗拒,不过董承还是做出了最后的挣扎!

    “陛下,臣等同意朝廷的整编方案,只是朝廷又该如何安置我等呢?”

    刘协知道董承这是在想他们讨要封赏来了,遂笑着说道:“诸卿莫急,关于这方面朝廷早已有安排!等整编结束后,朝廷就会宣布对诸卿的封赏。”

    刘协的言外之意便是讨要封赏,那首先要看你们的配合程度了。配合的好,封赏自会满足你们,配合不好,那自当另说了。

    听完皇帝的话,董承、王方等人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无不凛然,又饱含期待。

    说完,刘协挥手斥退众臣,留下了几位重臣,还有董承来商议整编后中军诸位将领的人选。

    对于第一次与朝廷重臣参加朝廷会议的董承,心中既兴奋又傲然,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