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仪天下

第十二章 仙音子弟

    青鸾目瞪口呆之际,灵虚子继续说道:“要说起此事原委,想来也与你自身脱不了干系。前些时日你是否有所奇遇?或是发生什么怪事?”

    青鸾一听,立时紧张起来,一边装作冥思苦想的模样,一边飞速地转动脑筋,想了想便道:“要论奇遇,自是未曾遇见,青鸾并非有意遮掩,我一直居住在侯府,若有奇遇,他人岂能不知?只是自从老侯爷殡礼那日起,一觉醒来,便觉自己思维异于往常,清晰无比,旁人也说我较之以往判若两人。例如今日为凌风治伤之事,实是灵光一闪而来,却又坚信此法可行。不知这算不算得上是怪事?”

    灵虚子听罢,沉吟道:“这便是了。你出生之时,易夫子恰在北域巡视,一时兴起便为你占了一卦,却没曾料想大吃一惊,依照卦象,你必活不过十二岁,如若活过十二岁,则必会兴起一番风云。”

    青鸾缓缓道:“意指我乃妖女,所以必剪除之?”

    灵虚子点点头,道:“可当时易夫子也未知今后之事,于是便只得预先做好准备,以观后事。”

    青鸾问道:“预先准备好那巫蛊和黑衣人么?”

    灵虚子默然片刻,算是默认。他接着道:“你满十二岁那日,易夫子便前往仙音山,于仙门复卦,确信你异于常人之后,才禀报仙门,发动仙门上下与你为难。”

    青鸾不解问道:“仙音山距玄武城数千里之遥,他如何能如此迅速下手?”

    灵虚子说道:“仙门自有仙门的手段,涉及师门隐秘,恕吾不便多言。”

    青鸾点点头表示理解,复又问道:“那侠士为何又要救我?”

    灵虚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易夫子虽是近百年来仙门翘楚,然行事手段却不甚光明磊落,吾非其类尔。况吾观你之相,并非妖类,恐怕只是行事太过出众,或会触及仙门易夫子一派与朝中利害,故其视你作眼中钉罢了。”

    青鸾心道:“你看,我就说吧,既然穿越到这里,就必有天命在身,哼哼。”

    灵虚子继续说道:“吾救你性命,便是想印证卦象,看你是否真能为这王朝带来一丝新气象。”

    青鸾虚心拱手道:“请侠士指点迷津。”

    灵虚子摆摆手道:“吾担当不起,你今后如何行事,只有你自己知晓,其他人等皆只能旁观追随。”他瞧了瞧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黑衣人尸体,皱眉道:“不过现下倒有一事,须速速解决。”

    青鸾道:“侠士请讲。”

    灵虚子分析道:“此批杀手未能得逞,仙门明日若得不到回复,便会再遣下一批人过来。因此,你等首要大事便是逃命。”

    青鸾奇道:“侠士在仙音门中可有助力?”

    灵虚子腆着脸说道:“现下仙音门分作两派,吾自为一派,其余众人皆对易夫子唯命是从。”

    青鸾顿时哑口无言,凌风趴在地上叹道:“真是难为侠士了,如此一来,就要累你和我们一同亡命了。”

    灵虚子摇头道:“吾虽不认同易夫子,但亦未与其在明面上针锋相对,今日实乃危急,吾不得不冒险出手,师门应不会知晓。往后你二人须靠自己,吾只在暗中关注,不会再像今日这般相救了。”

    思量片刻,灵虚子继续说道:“如今你二人既已无事,吾当立即离去。切记,一路向北而行,愈是向北,仙门势力便愈是薄弱。”

    青鸾向灵虚子拱手谢道:“多谢侠士指点。”

    灵虚子起身道:“吾既非侠,亦非士,今后莫再如此唤我了。”

    青鸾想了想道:“那便唤你作前辈吧。”

    灵虚子点点头:“我这便走了,你二人好自为之。”

    凌风勉强转过脖子道:“凌风多谢前辈救命之恩,不便起身相送,还望前辈莫要怪罪。”

    灵虚子摆摆手道:“无妨,你好生休养,青鸾之法颇有可取之处。记住,一路北上,后会有期。”说完便往屋外走去,不一时便消失在夜色中。

    青鸾在门口站了一会,便返身走了进来,对凌风说道:“你赶紧歇一会吧,天一亮我们就出发。”

    凌风应了一声,便沉沉睡去。青鸾看了看屋内,叹了口气,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将屋内的尸体拖至屋外,累得满头大汗。做完这些,她走到柴房,想要洗洗手,却又回到院内,再次吃力地将所有尸体拖至柴房,连同之前倒在外头的,一共七人一犬,当真是累了个半死。

    待得拖完最后一具,青鸾已觉得浑身脱力,她强撑着舀了些清水,洗了洗脸和手,便走回屋子关上门,一头倒在榻上,疲惫地合上了双眼。

    恍惚之间,青鸾又闻到一阵烤肉的香味,她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天已经亮了,门也开着,香味正是自门外传来。她起身出门,便看见凌风正在火堆旁烤着肉。

    “早啊!几时起的?”青鸾打了个招呼。

    凌风瞧见青鸾出来,脸上现出灿烂的笑容:“早!你稍等片刻,待我烤完这些,收拾一下用完早膳便出发。”

    “哪来的肉?你背上有伤,怎能乱动?”青鸾疑惑问道。

    “我将昨夜的猎犬剥了。只烤肉无须使太大的劲,伤口应无大碍,多亏了青鸾,换作以往,如此伤势确是不敢妄动。”凌风道。

    青鸾点了点头:“嗯,你还是尽量少动为好。幸亏有现成的狗肉,不然我们可就要饿肚子了。”想了想又道:“你多烤些,路上尽量带足吃食。”

    数日后,玄武侯府玄武殿。

    数人正在殿内用膳,玄武侯与一鹤发仙颜的老者同坐在首席。

    老者放下手中杯著,向玄武侯道:“承蒙玄武侯款待,城内诸事既了,老夫这便动身前往边塞。”

    玄武侯微一躬身,道:“易夫子客气了,侯府尚有丧事,本侯便不与夫子同行了。”

    易夫子眼中精芒一闪,道:“玄武侯节哀顺变。”

    玄武侯略一点头,便算是答礼。

    易夫子站起身来,玄武侯以及殿内诸人也都纷纷起身,送易夫子出门。

    行至殿外,易夫子突然问道:“听闻郡主落水后,送回侯府已是面目全非,玄武侯确定那是郡主?”

    玄武侯悲怆道:“本侯亦希望是自己老眼昏花认错了人,可惜确是青依。青依无福,果如夫子所言,不过十二。唉!”

    易夫子点点头,道:“老夫同样心系郡主安危,故听闻郡主落水后,便即刻遣麾下仙踪堂弟子前去查探,当夜便听得回报,说是城外禾水下游发现些痕迹,本以为郡主吉人天相,遂向玄武侯小心求证一番。玄武侯既已确定,那便罢了。”

    玄武侯心中阴晴不定,脸上却依然悲痛如斯,面不改色答道:“多谢夫子悲悯。”

    玄武侯一路将易夫子送至侯府外,易夫子一众手下已备好车舆候着。易夫子登上车舆,向玄武侯作揖辞行,车舆缓缓离去。

    玄武侯拱手施礼,待易夫子一行已消失在视线外,方才露出慎重之色,吩咐左右道:“速去唤苍雷到书房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