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转眼就要过年了
张和平是万万没想到啊!
刘大爷亲自请他去拍电影,亲自为他请假一周。
结果,刘大爷把他带到赵家庄,给了他一头牛,是真让他演放牛娃啊!
关键是,他就一句台词:鬼子来啦!
当张和平把鬼子引入地雷阵,并光荣牺牲后,他的镜头就没了……遣返!
回去的路上,张和平左想右想,前世看过的《地雷战》电影里,有放牛娃镜头吗?
……
时间悄然来到12月1号周五晚,刘媛约了全班同学去她家所在大院看电影《地雷战》,着重要求张和平必须到场。
然后,班上同学就在荧幕上,看到了张和平出演的放牛娃……
只是,事后有同学说,他们大院里放的《地雷战》电影,里面没有张和平的放牛娃镜头……估计那才是剪辑后的电影正片。
为此,刘媛还偷偷地安慰张和平,说她爷爷的下一部电影是《地道战》。
刘媛表示,一定为张和平争取一个放羊娃角色……她绝对是故意的!
面对小胖妹刘媛的捉弄,张和平捏住她的两瓣胖脸,往左右拉了拉,然后使劲揉了揉,羞得小胖妹到期末考试结束,都没敢正眼看张和平。
1963年1月11日,周五下午考试结束后,初一(2)班学生背着统一的绿色战术背包,在校门口站了两排,显摆了一会他们的包包后,就各回各家,过寒假去了。
打猎!打猎!打猎……
张和平带着赵建国、狗来福进行了为期3天的高强度打猎活动后,又带着他和大堂哥张翠山,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去昆明湖凿冰钓鱼。
下午3点,在十一学校门岗警卫那里留了两麻袋鱼后,他们就在学校附近转圈圈,一个大院一个大院的给同学们送鱼,一人一条还有剩。
末了,大家相约第二天,去徐慧芝所在的海军大院,蹭室内游泳池。
1月16号上午,张和平和赵建国给战术马甲插满子弹后,穿上老张师傅用猪皮、兔毛、旧轮胎,为他俩定制的黑色中筒战术靴。
然后,就见他俩全副武装没带枪、弩,骑车找同学显摆去了。
等他俩从室内游泳池出来,又被一帮同学凑钱请去老莫西餐厅吃了午饭,他俩才带着一纸脚长数据,以及一把钱票回家,请老张师傅做战术靴。
一共23双,男多女少。
1双战术靴,十块钱,再随便给些家里多余的票,绝对的友情价。
之后,他俩又开始往前山村跑。
在这没有电脑、手机的年月,在不愁温饱的时候,打猎成了最好的消遣方式。
可惜,1月20号,赵建国就被叫回去挨揍了……老六这次考得非常好!
语数外、理化政,全科满分!
跟张和平的分数一样!
答案也一样!
只因张和平的字写得好,赵建国的字写得丑,赵建国就被老师认为作弊了……好像没冤枉他。
当天下午,老张的4个战友跟家人拿着礼物来张家拜早年,顺便询问给已故战友家属拜年的事。
然后,父亲张兵就看向了正在保养步枪的张和平。
“想要我的肉,就拿你的私房钱跟我买,一斤肉3块钱,不二价!”张和平的话,让一旁的马秀珍情不自禁的扬起了嘴角。
“我没藏私房钱!”老张同志一脸正色地否认道:“绝对没有!”
“妈!”张和平笑了,“收过年钱!”
接下来,只见母亲马秀珍指挥两个闺女,把家里一个个竹柜抬起,从一根根竹脚下,扣出一卷卷用橡皮筋捆绑的毛票。
4个战友见势不妙,赶紧招呼家人撤了,把家庭战场留给老张打扫。
“爸,你不能怪我和大姐,实在是弟弟给的太多了!”二姐张盼娣伸出右手,扬了扬手腕上戴的上海牌女士手表,然后把老张的补鞋工具箱打开,又从中找出3卷毛票。
“姑父……”大表姐马丽莉从缝纫机肚子里拿出5卷毛票,不好意思的还给了张兵。
末了,她还用左手拉了拉右衣袖,遮盖右手腕上的手表。
张和平看着堆在身前的钱卷,笑道:“老张同志,我代表前院张家,再问你一次,这些钱,是不是你的私房钱?”
“是我的!”老张师傅狡辩道:“但不是我藏的!”
“哼哼……”张和平冷哼一声,坏笑道:“为了瓦解以老张为首的藏私房钱团伙,我不惜花费480块和4张手表票,先后策反奶奶和我3个姐。”
“本次收缴的私房钱虽然有一百多块,但打击效果还不明显,必须让老张同志认识到错误!”
“奶奶,给你3分钟,教育教育你的三儿子。”
接着,就见奶奶谢二妹取下她右手上的男士手表,一边凑近看表盘时间,一边笑呵呵数落三儿子张兵的不是。
这手表,是奶奶谢二妹选的,说是等大孙子张翠山结婚时,给他充门面。
张和平想到她眼神不好,也就任由她选了那款大表盘的男士手表。
这几个月,张和平为了储备毛皮和腊肉,可没少打猎。
一些不好吃的猎物,都卖给了前山村供销社,再加上爸妈的工资等收入,他家存款曾突破1500块。
因为一直没找到独门独院的私房出售,加上前几天他从同学那里,通过战术靴订单搞到的一堆杂票,张和平索性把手表票和家里那张缝纫机票都用了。
这不,东厢房客厅窗下,原本放书桌的位置,换成了两台缝纫机,加上借许大茂的那台缝纫机没还,他家现在就有三台缝纫机了。
即便有如此大的开销,家里存款依旧有八百多块,加上刚刚收缴的私房钱,又快冲上千元平台了。
“好了,老张同志明天可以拿一些兔肉干去送人,但是不能动其他肉。妈,你负责全程监督。”
1.21号,受街道办所托,张和平带着轮休的大堂哥,跟对门阎埠贵借了自行车,一人一骑去了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