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封制陶

第五章习练陶艺6

    想通了这一点,宁封高兴地对这个犯错的窑工说道:“你这个错误犯得太好了,我要重重地奖赏你。”

    窑工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在宁封兴高采烈的样子,想到一贯大方的首领对自己有重赏时,不禁也开心地笑了起来。周围众人纷纷向这个犯错的窑工贺喜。

    宁封紧急叫停了所有陶器的制作和烧制。带领全体窑工按照自己的设计,做出了一大批一模一样的圆柱形中空的陶坯,还有一部分盖子。众人无条件执行首领命令的同时,都心存疑惑,不知道做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待做完后,宁封告诉了大家答案,他笑眯眯地对大家说:“别看这个东西简单,用处大着呢,我们将小件的陶罐装在这个东西里面,能装四到六个,装好后再一层层地摞起来烧制,既节约空间,又提高产量。”

    众人一听,“哄”地一声兴奋地议论起来。

    宁封看着激动的众人,不由得一笑,大声说道:“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还没告诉大家。”众人一下子惊呆了,静了下来,大张着嘴,吃惊地想,还有更大的好处吗?耳边传来宁封的声音:“这个好处就是,陶罐放在里面,盖上盖子,烧制的时候就没有烟灰落在陶罐身上,烧出的陶罐颜色更纯净,色泽更好,也不用害怕干柴戳在陶坯的上面,大家说好处大不大呀!”

    “大、大!”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宁封将这个东西命名为匣钵。匣钵的使用,使得陶罐的产量极剧增加,部落里每一家都分到了陶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族人们对陶罐的偏爱,陶罐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陶瓮,族人们不但用陶罐取水,而且,还开发出了其他很多功能。有的族人用陶罐装零散的物品,有的族人用陶罐烧粥喝,有的族人甚至将肉腌制在里面。

    见到族人们这样使用陶罐,宁封不禁哭笑不得。同时,召集众窑工,开始尝试设计制作专门用于烧饭、储藏、烧水、喝水、蒸煮、喝酒等作用的其他器具。

    经过反复试验,豆、缶、鍑、盆、釜,甑、钵等陶器终于烧制出来了。窑工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陶器烧出了很美观的形象。宁封鼓励这种创造力,众窑工热情高涨,花样不断翻新定型。宁邑窑厂烧出的陶器品种多而且美观,受到联盟部落的热捧。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邑窑厂烧制的陶器在满足部落联盟所有人需求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富裕,临近边界的部落用多余的陶器同其他部落交换急需的物品,周边部落的人们也非常喜欢宁邑出产的陶器,小范围的交换满足不了需求,有些部落的首领干脆派人直接到窑厂换取所需陶器。

    一大早,北方豢鸟氏部落(今河南省陕县)的人就赶着牛羊来到了窑厂,要换取陶器。由于豢鸟氏换取的陶器有一部分品种没有现成的,刚入窑烧制,来人便来到窑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