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封制陶

第七章陶正授艺12

    在梦蝶的参与下,宁封组织窑工专门制成了一大批木制工具,上面刻满了绳纹、鸟纹、鹿纹、鱼纹、水纹、蛙纹、人面纹等花纹。在制作陶坯的时候,根据陶坯的种类,将这些精美的条纹印制在陶器上。有了整齐划一、大方美观的花纹,扒丘窑厂出产的陶器更受人欢迎了。

    改良了花纹制作工艺后,宁封仍然天天待在陶坯工坊,仔细查找需要改进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巡查,宁封发现了制陶工艺的又一个缺点:窑工都是将陶坯固定在陶板上,制作陶坯的时候,只能是弯着腰,弓着身,围着陶坯不停地转来转去。工坊里不仅显得杂乱无章,而且费时费力,一天下来,每个窑工都腰酸背疼,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能恢复体力。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宁封围着陶板转来转去,一筹莫展。

    正在发呆,女儿跑了过来,边跑边喊:“爹爹,爹爹。”宁封一惊,忙看过去,见女儿正张着双手向自己一路飞奔而来,宁封害怕女儿摔倒,连忙喊道:“慢点,别摔着了。”

    突然,宁封看到女儿面前有一根木棍,急忙站起身,顾不得腿被碰了一下,跑过去抱起了女儿。

    陪女儿玩够了,宁封又回到陶坯旁,突然发现陶坯的位置变了。原来是自己怕女儿摔倒,起身的时候碰到了陶坯下面的垫板,垫板发生转动,陶坯也就调转了方向。宁封心中一动,用手转动垫板,陶坯的另一面就出现在自己眼前。宁封将这一发现告诉了众窑工,窑工们也按照宁封说的方法,在制作和修整陶坯时就不用再围着陶坯转了,只要转动垫板就行了。

    时间一长,宁封又发现这种方法的弊端,做小件陶器时还不觉得,做大件陶器时,这个方法就不灵了,特别费劲。同时,用手转动垫板时做不到平稳,有些陶坯还会出现歪斜的状况,一不留神,就烧制出了次品。怎样才能既省时、省力而且还能保证陶器的质量呢?宁封考虑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方案。

    这个问题困扰了宁封很长时间,百无聊赖之中,宁封就去逗女儿玩耍。女儿见宁封主动跑过来陪她玩,非常高兴,举着手里的东西就向宁封跑来,那个东西还在转呀转的。宁封说道:“乖女儿,让爹爹看看你拿的是啥东西?”

    女儿忙将手中的东西递给宁封,献宝般地说道:“阿妈做的,跑起来会转。”

    宁封接过来仔细观看,发现是一根木棍,顶端有一个小孔,一根削尖了的细木棍上穿着一片干透了的干树叶,插在小孔里,用手拨动树叶突出的部分,树叶边绕着细木棍转动起来。宁封忽然想到了解决陶坯垫板转动问题的方案。他高兴地抱起女儿,在女儿娇嫩的脸上亲了又亲,欣喜地说道:“你和阿妈真是上天赐予我的珍宝啊!”说完,陪女儿尽情地玩了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