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岁月里,长大成人

第二章

    “文慧,你醒啦?妈!文慧醒啦!你快把孩子抱来,给他妈瞅瞅!”

    我爸自从送走了接生婆刘婶之后,就一直坐在炕沿上守着我妈,生怕错过我妈从昏迷过程中醒过来的时候。

    由于我爸一直是坐在炕沿上一言不发的注视着我妈,所以,我妈缓缓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爸也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发现我妈醒了之后,我爸便大声的喊着,此时正在另一个房间里照看着我的奶奶,将我抱到了我妈的面前。

    我奶奶听见我爸的喊声之后,便将我从西屋抱了过来,放在了我妈的面前。随后我奶奶笑呵呵的说了一句“你小两口儿唠吧”就转身离开了。

    “文慧,你看,咱这大胖小子,眼睛像你,嘴巴像我,哈哈哈。”

    我爸坐在炕沿上笑呵呵的跟我妈说着我的样貌,自从看见我妈醒了之后,我爸嘴角消失的笑容就从嘴上再也没消失过。

    我妈看着自己丈夫有点傻有点憨的样子,嘴上也是悄然浮起了一丝幸福的笑容。父母那个年代的爱情,就是如此简单与纯洁。不需要有太多的言语作为表达,也不需要鲜花的陪衬,有时候,浪漫总会在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上悄悄爬上了彼此的心头。

    “他爸,给你儿子取个名儿吧。”

    我妈看着笑意盈盈的老爸,轻声细语的跟我爸说着,要他给我起个名字。

    “起名?对对对,这个是正事,可是取个啥名呢?要不媳妇你给咱儿子取个名儿得了。你好歹也是初中毕业,我这才小学毕业,也没啥文化水平啊。”

    我爸一听这话,顿时也是有些泛起了难。那个年代虽然并不缺乏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但那也只是针对中上等家庭里的孩子开放的,在农村,一家近乎都是五六个孩子,能保证他们健康的成长就已经是很伟大的一件事了。至于上学,也只能保证他们不是个文盲而已。

    我奶奶生了八个孩子,我爸是最小的那一个。

    虽然我爸是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一个,但等我长大一些的时候,隐约也知道了,最小的孩子并不代表着,就是那个最被心疼的。

    听我爸说,那时候,我们家很穷,我爸小学还毕业,就已经跟着哥哥姐姐出去挣钱接济家里生活了。

    由于他自幼便跟着哥哥姐姐打零工,干体力活儿的原因,身体发育的并不是很好,以至于我在初中的时候,在个头上就已经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妈一听,我爸把给我起名的伟大任务甩锅给了自己,顿时也是一阵头疼。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好到底给我取个啥名儿好。便又把这个伟大的人物丢了回去。

    “哪有爹不给自己儿子起名儿的,你起,你起,撒冷的,别墨迹。”

    我妈装出了一副没好气的样子,跟我爸说着。

    “哎呀妈呀,你这不难为你老头嘛。得得,我起好起赖的,到时候,你也得认啊!可不兴玩赖的啊。”

    我爸听我妈都这么说了,顿时挠了挠头,抱着一副老子起啥名你都得认得模样看着我妈。

    “哎呀妈呀,撒冷的得了,你可别墨迹了,反正你起啥名,他都是你杨成良的儿子,到时候也不磕碜我。撒冷的得了。”

    我妈又摆出了一副不耐烦得样子,跟我爸说着。

    “得得,那就叫杨落得了,取一个母子平安,乖乖落地的意思。”

    我爸眼珠子上下转了转,想到了大儿子平安落地,正好也是母子平安,索性就给我取了一个杨落的名字。

    “哎?你还别说,老头子,你还真有两下子,我早咋没瞅出来呢?”

    我妈听着杨落这个名字,慢慢的品味着此中含义,越想越是开心,也就顺嘴夸了夸我爸的机智。

    “哎呀,那是你早没给我生个大胖小子,你要是早给我生个大胖小子,你早就知道了,哈哈。”

    我爸洋洋得意的瞅着我妈,脸上的笑容也是越发浓郁了。

    “你滚犊子吧,一天没个正经儿的。不过,这个落地的落带着个草字头,写起来笔画太多了,不如?把草字头去了?反正都叫杨落嘛。”

    我妈笑骂了我爸一句,随即也是提出了异议,她觉得这个落地的“落”字有草字头,写起来笔画太多,倒不如给草字头去了的好。我爸一听,顿时也是拍手称好,连忙笑着夸着我妈聪明。

    就这样,我爸我妈便把我的名字定为了--杨洛。

    我的名字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我家到了我这一辈儿,已经没有了严格的族谱排字了。所以,取名字这种事情,自然是老爸老妈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好。毕竟我家只是乡野山村里一户农家而已,并非是什么大的家族。

    小家庭有小家庭的快乐,大家族有大家族的烦恼。

    小杨只能说,凡事无愧于心便好。

    在我父母为我取好名字的同时,我奶奶已经做好了午饭,午饭很简单,两荤两素,虽然说是两荤两素,其实荤菜主要的食材就只有奶奶在外面捡回来的鸡蛋而已。

    四个菜分别是,韭菜炒鸡蛋,鸡蛋羹,呼土豆,酱茄子。很普通也很简单的四个菜。

    其实那时候我家真的是挺穷的,平时基本也很少会吃到肉。后来听我爸说,我奶为了给我妈补身子,一狠心,将家中唯一的老母鸡都给杀了。

    我奶奶在炕上放好炕桌,我爸见状,帮我奶奶拿来了碗筷,我妈妈抱着我,支撑着依然还有些虚弱的身子坐了起来。在桌子上拿起了一块苞米面饽饽,就着我奶奶蒸好的鸡蛋羹一口一口的便吃了起来。

    给大家再简单的解释一下哈,“苞米面饽饽”是何物。所谓的“苞米面饽饽”也就是用玉米磨成的面粉贴在铁锅上所蒸熟的馍,不知道各位平时吃东北铁锅炖吃的多不多,如果你平时喜欢吃铁锅炖的话,就应该很好理解这个“苞米面饽饽”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是很少吃白面与大米的,吃的最多的便是玉米面,也就是苞米面。原谅一个东北人的习惯吧,把苞米叫玉米实在是有些别扭哈。各位看官,多多理解,多多理解。咱们言归正传,面是苞米面,那么米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米呢?

    对,可能有些东北的朋友已经猜到了,这个米就是高粱米。因为小杨实在是对高粱米饭不怎么感冒,所以现在实在有些形容不出来这个高粱米饭是一种什么感觉了。嗯...怎么说呢?这个高粱米饭的口感略微有些粗糙,没有白米饭那样入口软糯。但嚼起来,确实别具一番风味儿。

    “妈,我和文慧给你大孙子取了个名,叫杨洛。你看怎么样?”

    我爸便吃着手中的苞米面饽饽,便含糊不清的跟我奶奶说着给我取名的事情。

    “都是当爹的人了,以后好好说话,名儿你俩起就好,杨洛,这个名字挺好的,就叫这个吧。妈也没别说的。”

    我奶奶数落了一句因为吃饭而导致口齿不清的父亲,而这一举动,也间接导致了我自幼便被我爸教育,食不言,寝不语。用他的话就是,吃饭就他么好好吃饭,别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有啥话,吃过了饭再说。

    “良啊,你看这文慧也生了,你是不是也该张罗张罗这下奶的事情了?”

    我奶奶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望了一眼我妈怀中抱着的我,然后转头对我爸说道。

    “嗯呢,知道了,妈,一会吃完饭啊,我就挨家给他们打电话张罗这事,您就放心吧。”

    我爸这次可是学乖了,乖乖的把口中食物咽下去之后,然后才跟我奶开口说道。

    “行,那就行,这礼钱啊,谁家也别落下,谁家也别多叫,有礼的就给个信儿,至于那没礼的,到时候你买几挂鞭,在院里儿放俩炮仗,人家听着动静了,来了是心意,不来咱也别挑理就是。”

    我奶奶苦口婆心的嘱咐着父亲,生怕父亲遗漏了什么。

    “行,妈,我知道了。你看这饭也吃完了,您也歇会吧,顺便让文慧也休息休息。”

    我爸听从着奶奶意见,听话的说着。

    “行,好了好了,知道你心疼你媳妇,我回屋就是了。”

    说罢,我奶奶便起身下地,朝着她所在的西屋走了回去。

    不记得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一个观点:

    只要家中尚有父母,你自己无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值得肆无忌惮的撒娇、卖萌、做个孩子。

    至少,我和我敬爱的daddy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