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架时光机

第23章 林小白送礼记

    清晨学院的街道有些冷清,路边的商业街大多还没开门,宿舍的舍管大爷还在无精打采地假寐,广播站的音响里飘出来的曲调仿佛催眠曲,在白杨树下的每一个光影里低悠地飞扬。

    闫爱民很享受清晨七点多的这个时刻,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听着广播优雅的曲调,他为自己冲了一壶水丹青。

    闫爱民国画专业毕业,作为老一辈文青,他很喜欢这类充满诗意的名字。水丹青据说有四种不同的绿茶拼配而成,基本外形是“绿叶黄芽翡翠沙”用温水甚至冷水冲泡,十次冲泡以后还会有很好的茶味和茶香。

    刚刚斟满一杯茶,还未来得及品尝,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

    闫爱民眉头微微蹙起,一天到晚也只有清晨这会儿比较清闲,也不知道是谁这么不长眼来扰乱自己的雅致。

    “进来吧!”闫爱民中气十足,挺了挺身子,切换到了工作状态。

    林小白拧开门,探头探脑的走了进来。

    “你是,林....小白?见义勇为那个?”闫爱山有些讶异,这个少年他印象很深,见义勇为帮助学院挽回形象,不过闫爱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对市委韩书记那堪称经典的对话:

    “你感动吗?”

    “一动都不敢动!”

    闫爱民嘴角不由上扬些弧度,就算是现在想来还是有些想笑的。

    “小英雄,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吗?”见到林小白,他刚刚的不悦已经消去大半,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凳子:“请坐吧!”

    林小白拖了拖凳子,顺势将手中的茶盒递了过去:“听说闫校长爱喝茶,特意拖朋友带了些,您尝尝。”

    “小小年纪,就学会行贿了?”闫爱民接过茶盒,打趣道。

    “哪儿有呀,您一个大校长收贿要是只收一盒茶叶的话,那真是太悲哀了!”林小白不卑不亢的回应。

    “呦呵,东岳女儿茶呀!”闫爱民看见盒子上的字,笑了笑。

    女儿茶是东岳的一大特产。它的得名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到东岳参加封禅大典时,要品当地名茶。因东岳并无茶树,于是官吏们选来美丽的少女,到山林深处采来青桐芽,以山泉水浸泡,用体温暖热,献给皇帝品尝,得名女儿茶。

    谁知林小白却摇头道:“东岳的茶是绿茶,您估计早就喝腻啦,这盒是普洱。”

    “哦,云南的?”闫爱民有些惊异。

    林小白点头,他前世作学院记者团成员,曾经有幸采访过校长,当时闫爱民就拿这种女儿茶来招待的。

    短短几句话,就让林小白在闫爱民心中的形象上了一个档次,言语得当,处事得体,投其所好!

    他可不觉着林小白这茶是瞎买的,自己喜欢喝普洱是许多人知道的,但是爱喝这种偏门的女儿普爱茶却鲜为人知:“说吧,来找我什么事儿?”闫爱民从茶盘又取出一只茶碗,替林小白也斟了一杯。

    “我想创办一个社团,需要学院的支持。”林小白双手接茶,坦言道。

    “哦?这是好事呀,按照规定你可以向系里写份申请,等学校审批通过就可以走正常流程了!”闫爱民抿着茶,不紧不慢的说道。

    林小白当然知道这些,只是真的要按照正常流程的话,还不一定要等到猴年马月。

    有限的重生,时间就是金钱,林小白可不想把时间都浪费这些无用的时间上。

    “闫校长,我是想把《社团计划书》还有一些材料直接提交给您,您过目一下,反正最后也得给您审批!“还没等闫爱民开口,林小白早已把装好材料的牛皮袋递了过去。

    “倒是有趣,这么理直气壮的来走后门!”闫爱民笑了笑,打开牛皮袋的绳子拿出文件。

    “您可是学校的门面,怎么看我走的也是前门,不过先要先走一步而已!”林小白可不傻,可不能让闫爱民简单的把这件事定性。

    “哦?收藏?”闫爱民扶了扶眼镜,提起来一些兴致来,这年头大学生社团还真不少,但大多是什么音乐舞蹈,像是林小白这种的收藏社团还真是第一次见。

    趁着闫爱民看的空,林小白粗略的把自己的计划介绍了一遍,闫爱民锐利的目光也随着林小白的讲解明朗起来。

    “东岳是由很正统的历史底蕴的,但在咱们学院却完全没有体会出,我觉得.......”

    事实上,最近东岳大学在省内大学排名的名次是逐年降低的,他心里明白,在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之下,东岳大学的这套体系已经显得老旧了,这个时刻,革新是势在必行的,只是闫爱民一直没找到什么何时的契机。

    如今林小白的这项计划书,算是给正想睡觉的闫爱民递来的一个枕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在茫茫的迷雾当中,闫爱民似是看到了一盏浅浅的明灯,虽然并不明亮,却终归可以为人指引一个方向。

    “很有想法嘛林小白同学,这份计划书我收下了,我个人蛮看好你的这个项社团的。”闫爱民漏出和蔼的笑容。

    “闫校长,其实还有个事儿!”林小白一看他答应的这么痛快,赶忙趁热打铁。

    “说吧。”闫爱民身子向后靠了靠,放松了一些。

    “您看,这不场地还暂缺嘛,我想借咱们学校的服装博物馆用用!”林小白试探的问。

    东岳大学专业众多,但最为出名的还要属服装设计专业,仅仅是这一个专业,就有着近千名的学生,服装博物馆因此而建,每年都会有优秀毕业生的作品收录其中,并且还有着许多服装类展示活动,在行业内有着一定的名气。

    林小白看中这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够大,到时候办一些展览呀,活动呀,事半功倍。

    “啥?”闫爱民揉了揉耳朵,有些狐疑的看着林小白:“你在打什么鬼主意,服饰博物馆可是公益性质,盖不出租!”

    “您想哪儿去了,我就是想申请一个展位,做个背书,从小里说是宣传东岳文化,从大里说是造福全校师生呀!!”

    “哈哈,你小子可真会扯虎皮,到时候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写份申请,这个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审批,操作难度有,倒不是很大。”闫爱民道。

    林小白赶忙道谢,他知道,有了闫爱民的这句话,展位的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

    等到下课,林小白叫着楚茗一起去置办一些社团中的摆件,要又一些底蕴,却又不能太贵。

    研究了半天林小白准备去文化市场。2024/03/1810:38

    文化市场在通天街附近,通天街是东岳有名的小吃一条街。

    当高新区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大开发之时,东岳的重心依旧集中在泰岳区这一块,这一片是市中心,同时也是商业圈所在地被许多商人视为聚宝盆。

    虽然通天街街最热闹的时节是夜晚时分,但是白日里仍然人声鼎沸。

    那些渐渐在风雨中侵蚀了表面的古老的建筑没有阻挡得了人们的热情,在建筑的一楼,老东岳人眼里已经存在了有很长年月的小吃老店排满了人。

    楚茗一闻到食味的香气,顿时兴奋的不能自以:“小白,好多人啊。”

    楚茗很少来通天街,开学这段时间来,她大多是和林小白在一块,一边逛逛湖边公园,赏赏山景闻闻花香,乍一看到这么多人,多少有些吃惊。

    正值中午,周边人下班放学,人多是很正常。

    林小白好不容易排队要了两份别人嘴里所说的东岳最正宗的螺蛳粉,给楚茗端了一大碗,给她加了作料。

    九月份的东岳像是架在火堆上烹烤的煎饼一样,热得人微微一动就出汗。

    螺蛳粉是煮过的,加上了腐竹笋丝等配料,和面不一样,十分地烫嘴,楚茗吃一小口就出了一头的汗,林小白递过纸给她。

    “慢点,没人催你。”

    楚茗抬头,眼角含着笑意,满足的说:“好吃。”

    螺蛳粉是南方特产,现阶段正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火遍全国,东岳街头随处可见的螺蛳粉店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味道并不纯正,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东岳是北方城市,林小白也是问过了本地宿管的老大爷才知道通天街有这一家。

    此时店里人很多,头顶上只有一顶风扇在呜呜地转着。

    “好吃就慢慢吃。”

    两人坐在靠路边的桌子,林小白给楚茗让出了一个地方,因为此时有风吹来,有些凉意透人心脾。

    恍惚间,林小白见到一只肥硕的身影在人群中晃悠。

    “你看,那不是王耀么!”林小白拿下眼镜擦了擦,确定自己没有看错,才指给楚茗看。

    此刻的王耀又换上了那身白色衬衣,头发喷了发胶,向上梳起,亮的耀眼。

    “还真是,但他在这里做什么,看起来鬼鬼祟祟的!”楚茗满是狐疑。

    “跟上去看看!”眼看楚茗差不多吃完,林小白的好奇心也上来了,于是拿起背包,偷摸的跟在王耀的身后,玩起来尾随。

    两人一直跟着王耀从通天街拐到了青年路,再从青年路转到东岳的基督教堂附近。

    王耀好像有些有什么心事,兴致看起来并不高,随脚踢飞了一颗小石子,步履蹒跚的踩着马路牙子缓步前行。

    “他今天有和你说要去做什么嘛?”楚茗问。

    林小白仔细回忆了下,早上因为要去找闫爱民,所以他起的很早,起来的时候就看见王耀坐在下铺投着硬币,当时林小白只觉得他是无聊,却不想张耀却叫住他,向他借相机。

    “可能要参加什么活动吧。”林小白猜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