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3:从红星生产社开始

第16章 还有工资??(求追读)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途径一家音像店时,听到耳边传来的《小芳》,沈浪神色一怔,这首歌已经火到了燕京吗?

    在他的记忆中,《小芳》确实是93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但具体是什么时间节点,他记不太清了。

    《小芳》的创作者李春啵,最早其实是搞摇滚的,80年代从奉天来到燕京,然后考入海政歌舞团,在那里上了八年班。

    期间他还组了个摇滚乐队,李春啵是TOTO摇滚乐队的贝斯手。

    不过,那会燕京的在野歌手没什么出唱片的机会,有资格出唱片的,要么是晚会歌手,要么是OST(影视原声带)歌手,亦或者翻唱歌手。

    没有资源的李春啵,只能一边工作,一边为其他大牌歌手录制伴奏。

    在刘卓晖、张裴仁、陈建添等港台音乐商人大举进军燕京之际,李春啵又南下鹏城。

    最终被羊城中唱分公司发掘,成了签约歌手。

    《小芳》红到什么程度?

    在申海人民广播电台‘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力压《花心》(周桦建)、《该走的时候》(刘得桦)、《童话》(张学有)、《雨中感叹号》(郭富成),豪取三连冠。

    要知道申海广播电台历来对大陆创作歌曲不太待见,《小芳》却能力压四大天王、周桦建、林艺莲、李柯勤、草蜢、优客李林等一众港台歌手。

    可惜。

    即便《小芳》火遍大江南北,正版磁带的销量也没有突破100万张,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只卖了7-80万张。

    (数据来源《十年·华夏流行音乐纪事·1986-1996》,97年出版,业内公司主编,可信度很高)

    至于盗版,那是不计其数。

    几百万张起步。

    没办法。

    内地音像市场环境就是这么恶劣,那些号称内地销量破百万的歌手,十个有九个半是谎报。

    包括四大天王。

    一般而言,第一波订货会的订货量,再加上个十万二十万,差不多就是专辑总销量。

    当下,专辑第一次订货量能够达到一百万张的歌手,大概也就杨玉莹一个人。

    毛拧都差点意思。

    内地版税收入什么的,沈浪根本没有指望过,商演和后续的英文EP,才是他的摇钱树。

    这也是他为什么迫不及待发英文歌的缘由。

    在内地发行唱片,它真的不挣钱,从90年代到2024年,鲜有歌手能靠专辑吃饱饭。

    两人散了会步,最后还是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花了两块钱,来到了流芳宾馆。

    “沈浪,你来的正好。”

    来到404号房,张伟宁将一个盒子递到他面前。

    “这是Leslie给你配的BP机,摩托罗拉,带汉显的,月租已经给你交了一年。”

    沈浪接过盒子的时候,顺口问了一句道:“这算公司资产,还是送给我的?”

    “额。”

    张伟宁愣了一下:“他没说,反正是给你的,用Leslie的话说,连个BP机都没有,人都找不到。”

    “张哥,我不是不想买,而是没钱买啊。”

    沈浪的钱都花在了乐器、录音、房租、磁带上,哪有钱买BP机?

    一台摩托罗拉汉显机(带中文显示,能留言),最便宜的也要2000多,月租费一年600块。

    于他而言,BP机属于该省省的范畴。

    不是必需品。

    “哈哈。”

    张伟宁笑着掏出了两份信封,然后一左一右的递给了沈浪和那依。

    “喏,财神爷给你们发工资了。”

    “每人三千块,是你们一个季度的工资,你们点一下。”

    看到信封,沈浪和那依都很意外。

    “愣着干什么,这又不是我给的,是Leslie给的,对了,他回香江了,估计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

    闻言,沈浪接过信封直接揣进了口袋。

    不拿白不拿。

    “你不点点?”

    看到沈浪点也不点,张伟宁意外道。

    “张哥,你这话说的。”沈浪呵呵一笑,好话章口就来:“咱们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我对你是百分百信任。”

    一旁,那依也像模像样的将信封塞进了口袋。

    拿钱了,开森!

    一个月一千块,比她爸爸、妈妈的工资加起来还要多。

    “哈哈,你小子的性格,我喜欢!”

    张伟宁乐呵呵的拍了拍沈浪的肩膀,小事见人品,那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他还真瞧不上。

    昨天晚上,沈浪虽然醉的快,但喝酒那架势就是能处的人。

    输人不输阵!

    咚!

    咚!

    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张伟宁直接喊道:“门没锁,直接进。”

    话音刚落,哗啦啦进来好几个背着乐器的人,领头的两个是留着长发的青年人,看这发型,多半是搞摇滚的。

    见到几人,张伟宁主动上前道。

    “赵蔚,你们来的正好。”

    “沈浪,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说着,张伟宁朝着沈浪招了招手。

    “这几位是轮回乐队的成员,3月份发行的那张《摇滚燕京》里就收录了他们的歌,那首《烽火扬州路》,贼带劲。”

    紧接着,他一一将眼前的几人介绍给了沈浪。

    “这位是吉他手赵蔚,央音的高材生,主攻黑管。”

    “黎强,吉他手,他跟你女朋友是校友,军艺毕业的高材生,学萨克斯的。”

    “焦全捷,鼓手,军艺打击乐专业。”

    “周煦,贝斯手,央音管乐系。”

    “吴桐,乐队主唱,民乐世家出身,各种民族管乐器,信手拈来,对了,他也是和声(合音)的主力军。”

    介绍完前面五个人,看到那第六个人,张伟宁卡壳了。

    这人,他不认识。

    “我来介绍吧。”

    吴桐笑着道:“这位是汪锋,我同校的校友,管弦系在校生,从小学习小提琴、中提琴,是我们学校乐团的风云人物。”

    “没有,没有。”

    汪锋谦虚地笑了笑:“桐哥过奖了,我就是小提琴拉得好一点,其他的还差得远。”

    “您好。”

    “您好。”

    接下来,双方来了一波商业互吹。

    轮回乐队的大名,混过摇滚圈的沈浪,怎么可能不知道。

    ‘轮回’是国内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

    国内第一波玩摇滚的人,基本是大院子弟,或者艺术世家出身,比如崔建、万马李王乐队等。

    第二代则是以学院出身为主的乐队,成员多是来自各大高校,如轮回、鲍家街43号等乐队。

    沈浪也没想到,张伟宁居然把轮回乐队打包了,更没想到汪半壁也在。

    另一边。

    轮回乐队的几人对沈浪也特别客气,昨天晚上,张伟宁约了他们喝酒。

    第二场酒局里就有他们。

    当时,他们不仅听了demo,还看了谱子。

    看完之后,他们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一个大神!

    然后,他们就接下了伴奏的任务。

    他们很想认识一下这位横跨多种风格的大神,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