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3:从红星生产社开始

第37章 补上专辑最后一张拼图

    下午一点半。

    沈浪带着那依提前来到了央芭,带她一起来,一方面是因为她闲,一个没有单位的无业游民,回到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跟着过来。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央芭离她家近。

    央芭位于太平街,就在天坛公园西边2公里多一点,距离体委大院只有5公里。

    下车之后,看到周煦已经站在门口,沈浪跟那依连忙加快了脚步。

    “煦哥,让你久等了。”

    “没事,我也刚到。”周煦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走吧,我带你去见卞老。”

    “煦哥,我问下,卞老为啥要点我名?”

    途中,沈浪抽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件事,他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卞祖单是啥人?

    国内指挥家的门面级人物,倒不是沈浪看不起流行乐。

    古典乐和流行乐,没有谁更高贵。

    他意外,是因为像这种级别的指挥家通常都很忙,不是出国演出,就是国内各地演出,或者各地走访、开会。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周煦无奈道:“卞老是什么人,我哪敢问,反正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副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前。

    咚!

    咚!

    虽然房门开着,但周煦还是敲了敲门。

    “进。”

    接着,一道温润的声音从房间里传了出来。

    踏进房间,沈浪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办公室大约二十个平方左右,陈设很简单。

    正对着房门的是一套木沙发,旁边放着一整排的文件柜,往左几米放着一套木质办公桌椅。

    “卞老。”

    周煦领着沈浪来到办公桌前,主动介绍道:“他就是沈浪。”

    “卞老,您好。”

    “嗯。”

    卞祖单微微一笑,点头道:“你们先坐,我这边一会就好。”

    言罢,他又重新握着铅笔,似乎在标记乐谱。

    一时间,办公室里只剩下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沈浪跟周煦都乖乖的坐在椅子上,至于那依?

    她没跟着来,而是找朋友去了,她有一个同学就在央芭,正好顺路去看看。

    约莫几分钟后,卞祖单抬头起来,温和一笑。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闻言,两人连连摇头,说了几句客气话。

    客套了一阵,卞祖单开门见山道。

    “叫你过来一趟,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谱子有点怪怪的。”

    “当然,总体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一些细节方面有点小瑕疵,所以,我顺手把它稍微改了改。”

    “这是你的作品,在正式排练之前,肯定要征求你的意见。”

    说着,他将刚刚标记的那份谱子推到沈浪面前。

    “你看看。”

    “好的。”

    沈浪低头捡起乐谱道:“麻烦您稍等。”

    紧接着,他快速看了一遍谱子,看着,看着,饶是他脸皮厚,也不住有点脸红。

    开头那处错误,太低级了。

    当初检查时,竟然没看出来?

    接着,他又继续看了下去,看到那些修改的地方,他大概明白了错在了哪。

    有些地方的编排有些不太合适,比如某一段,那里用小提琴就显得比较突兀。

    换成其他乐器更好一些。

    还是经验不足的缘故,虽然沈浪记忆中有蝎子乐队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原曲,但原版曲子是《Hurricane2000》。

    而他准备发行的是《我相信》。

    两者的曲子不一样,所以,交响乐部分需要改,改动的地方还不少。

    这一改,就改出了不少毛病。

    毕竟,沈浪不是专门搞古典乐的,前世他勉强算是‘正规军’,但方向更偏向流行音乐这一块。

    “卞老,劳您费心了。”

    看完手中的谱子,沈浪站了起来,朝着卞祖单鞠了个躬。

    虽然暂时还没看到演出效果,但那些改动,确实更适合《我相信》的整体走向。

    至此,他也明白了为什么拖了这么久。

    多半是因为改谱子。

    这一拜,沈浪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坐下吧。”

    卞祖单微微一笑:“我听周煦说,你是想着推广古典乐,也算有心了,是个好孩子。”

    听到这话,沈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羞愧’。

    推广古典乐属于对症下药的话术。

    周煦教他的。

    卞祖单一直致力于推广古典乐,有这句话,央芭这边接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比人家,沈浪的功利心的确强了一点。

    还是觉悟不够。

    不过,沈浪也明白,他永远也成不了那种人。

    他就是一俗人。

    未来,多做点慈善吧。

    搞一个教育基金,或者多捐几座学校,像他这种俗人,除了用钱砸人,还有什么……

    等等。

    忽然间,沈浪觉得自己或许还能做得更多一点。

    其实,在沈浪最初的选曲名单中,抛开那首序曲《奔赴战场》,专辑《朝阳》一共有11首歌。

    劝人积极面对生活,总得有个引子吧?

    就像是故事,必须要有一个开头。

    按照最初的规划,引子是下岗。

    虽然第一轮下岗潮的高峰期是90年代末,但80年代末,价格闯关受挫,国企改革就被提上了日程。

    时间进入90年代,国企内部掀起一阵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浪潮,下岗大潮的序幕,缓缓拉开。

    契合这股下岗浪潮的歌,自然是万青的那首《杀死那个石庄人》。

    然而。

    沈浪不太敢选这首歌,他担心步崔建的后尘。

    因为《石庄人》的歌词隐喻性太强。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

    ‘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这里面的词,有点敏感。

    尤其是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毛子刚刚解体不久啊。

    大厦崩塌?

    谁崩了?

    云层深处的黑暗?

    哪黑?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

    保卫?

    你想怎么保卫?

    用你那假钞买来的假枪?

    还是什么?

    如果把这首歌放进专辑,他的第一张专辑或许会被河蟹。

    也有可能没事。

    谁说的准呢。

    之前,沈浪宁愿第一张专辑没那么完美,也不想把这首歌放进专辑,但他现在的想法有点变了。

    要不把《石庄人》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