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玉京

第九十九章 王府密谈

    第二日放榜,贾琼得中解元的消息瞬间传遍全城,贾家又是一番热闹自不必提。

    却说鹿鸣宴上,主考官何重道推说身体不适没来参加,由副主考吴衡主持。

    这让贾琼大感遗憾,他还想着好好“谢谢”这位座师呢。

    乡试的竞争十分激烈,王易和唐英都未取中,连程玉龙也只排在第一百零七名,险些落榜。

    与贾琼一同中府试的,只有两人上榜,县试的同年一人也没有考中,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得中解元之后,贾琼的身份可就大不一样了。

    连之前只是送过贺礼的甄家,也下帖子来邀请他过府饮宴。

    不过贾琼可没兴趣沾上甄家,直接找个借口推脱了。

    乡试之后,贾琼一家就要启程回京,因为家里都是女眷,还是要坐船出行。

    这需要的时间比较久,所以不能耽搁。

    离开京城转眼已经四年多的时间,贾琼也该回去了。

    在那里,他将面对波云诡谲的朝堂,也将与风华初显的众钗们相会。

    临行之前,王穆将他叫到府中,两人单独在内书房中说话。

    王穆靠在藤椅上,感慨的说道:“贾小子,老夫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娃娃。

    那会儿你好像才到我胸口这么高,一晃眼都这么大了。”

    贾琼笑道:“爷爷,那可是六年前了,我能不长吗?”

    “是啊,已经六年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六年啊。

    我今年七十七,再过六年就八十三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那时候。”

    这话可透着不祥,贾琼心里不由一咯噔。

    他忙说道:“爷爷您身体这么硬朗,活到一百也是轻轻松松的。”

    王穆摆摆手说道:“但愿吧,不说这个了。

    当年王季思问过你,你的志向是什么。

    你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套话老夫是不信的,今天我也想问问你,你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贾琼笑道:“爷爷你怎么突然问我这个?

    我之志向,上不负天恩,下不负所学,如此而已。”

    王穆说道:“跟我你还不想说心里话?”

    贾琼郑重的说道:“爷爷,我说的就是心里话。”

    贾琼心里想着:老天爷让我穿越到这个世界,我肯定不能辜负他。

    所以上不负天恩,下不负所学,一点都不假。

    王穆严肃的盯着贾琼看了很久,突然展颜一笑。

    “很好,你这次上京以后,八成是要入仕了。

    我今天叫你来,就是为了好好跟你说说朝堂上的事。”

    贾琼恭敬的说道:“孙儿洗耳恭听。”

    王穆喝了一口茶,幽幽说道:“当年圣上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太上皇经历连番打击。

    再加上生了一场大病,看起来十分凶险。

    他自己心灰意冷心思懈怠,才生出退位之心。

    当时太子被夺爵圈禁,剩下的几个王爷明争暗斗,朝局因此混乱不堪。

    四王八公十二侯,当年多是太子拥趸,但是有太上皇压着,也没人敢违逆圣意。

    我做过众皇子之师,觉得诸王之中,当今圣上最有人君之像。

    因此拥戴他继承大宝,这其中的种种争夺我就不与你细说了。

    当年争位之人,太子被赐死,宁王、怀王、燕王都就番地方,圣上笑到了最后。

    但是太上皇一日不死,勋贵势力拥护的就依然是他,

    因为太上皇能保他们荣华富贵,而当今圣上对勋贵可算不上友好。

    圣上这些年倚重文臣,不管是当年的我,还是如今的张纯阳,都是为了压制武勋势力。

    本来要是太上皇能早些归天,或者早早交出兵权。

    以当今圣上的手段,未必不能中兴大楚,再造盛世。

    但是太上皇偏偏又如此长寿,圣上继位这么多年了他依然康健,这真是谁也预料不到的事儿。”

    贾琼听到这里差点儿一口水呛死,心说这老头是怎么活到现在的,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能讲得出来?

    “爷爷,慎言啊!”

    “无妨,这里就你我二人,你不会去告发老夫吧?”

    “这自然不会……”

    “那就别打断我,好好听我说。

    刚才我说到哪了?

    哦对了,太上皇活的太久了,又喜好奢华。

    每年内务府的支出,有八成要花在他身上。

    修皇陵,修宫殿,修避暑山庄,这些年花费了无数银钱。

    最近几年天灾频发,朝廷年年入不敷出。

    圣上可真的是有些沉不住气了,所以近来频繁有一些小动作。

    这些年圣上一直试图收回兵权,以便大刀阔斧整顿朝纲,但是收效缓慢。

    最大的阻力,就是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势力。

    圣上用王子腾来执掌京营,本是一步好棋。

    可惜这王子腾立场摇摆不定,而且胃口大的很,是个墙头草,并不可靠。

    你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又是宁国公的后人,加之能文能武,既能做文臣,也可掌兵权。

    你进了朝堂,圣上很可能会想利用你来收拢兵权,他给我的密信中也曾透露过此意。

    贾小子,如果你安安稳稳做个纯粹的文臣,以你的声望本事,二十年内当能位极人臣,总领朝政。

    但你若顺了皇上的心思,帮他收拢兵权。

    可能很快你就能权倾朝野,比宁荣二公在世时更加风光。

    你,想走哪条路啊?”

    王老头今天第二次问他的志向,贾琼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这个我倒是没想过,我所求的不过是一展平生所学。

    位极人臣也好,权倾朝野也罢,恐怕都不是我能左右的。”

    王穆定定看了他半响,见贾琼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不由摇头失笑。

    “你这个滑头,莫非打娘胎里就学过如何做官不成。

    行了,我也懒得问你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

    古来权臣皆不得善终,你要好自为之。”

    贾琼笑道:“爷爷放心,这个我懂。

    爷爷,您看太上皇和皇上的这场争斗,谁会赢呢?”

    王穆道:“太上皇若是能赢,还会等到现在吗?”

    贾琼奇怪问道:“太上皇手握兵权,怎么会赢不了?”

    王穆笑道:“如今勋贵势力确实还大多听命于太上皇,但是他们求的无非是荣华富贵,又有多少肯为他卖命呢?

    再说太上皇也曾是一代英主,他还没老糊涂呢,难道真的能不顾江山社稷,掀起刀兵吗?

    如今的大楚,可经不住这种折腾了。

    圣上在位近二十年,根基已经牢固,这一点太上皇心里非常清楚。

    他把持着兵权,只不过是为了继续享乐罢了,再有就是求个身后名。

    说实话,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太上皇在重华宫逍遥快活。

    圣上宵衣旰食操心国事,没准儿他还真耗不过太上皇。

    也难怪他会心急,万一他要是死在太上皇头里,这皇位会落在谁身上,可就由不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