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玉京

第二百六十章 意外的官职

    贾琼晚上下值回家,王语嫣就把明天打算去青龙坊的事和他说了。

    贾琼说道:“我明天要上早朝,你们下午去吧,这样我应该能抽出时间陪你们一起去。”

    王语嫣问道:“你不是不用上早朝吗,这是又出什么事了?”

    贾琼说道:“没什么事,共济司的差事办完了,皇上命我明天早朝进行详细汇报。”

    王语嫣奇怪的问道:“青龙坊的宅子不是才建完一半吗?”

    贾琼解释道:“青龙坊的宅子是共济会的活儿,共济司的职责是赈灾。

    现在灾民们都已经遣返回乡了,剩下的也是共济会的雇工,这差事是时候该交了。”

    王语嫣点点头说道:“我跟凤丫头约好了上午去的。

    你这么忙,就不用专门抽时间陪我们了。”

    贾琼想了想说道:“那好吧,你们先去,等下了朝我就去找你们。”

    第二天,贾琼一大早便来到大明宫参加早朝。

    他这次穿的是五品文官服,站在言官前面。

    等几位高官奏事之后,贾琼看准机会出列说道:“启奏皇上,如今长安附近的灾民已经遣返回乡,共济司职责已毕,臣特请交旨。”

    隆庆帝说道:“贾爱卿,你把共济司这几个月的成果详细说一说。”

    贾琼躬身说道:“臣遵旨,从去年共济司成立以来,共救济灾民六十七万五千余人。

    这期间灾民死亡二百三十三人,基本是年老或患病而死,无一人是因冻饿而死。

    如今绝大部分灾民已经返乡春耕,只有五万多没有田产的百姓还留在京中,这些人以后就由共济会负责安置。”

    隆庆帝赞赏道:“京城附近聚集了近七十万灾民,却无一人冻饿而死,而且朝廷没有花一分钱。

    这都是共济司和共济会的功劳,理应重赏。

    贾爱卿,你将共济司中有功人员的名单尽快报上来,朕会酌情嘉奖。

    至于贾爱卿的功劳,就等青龙坊工程结束之后再行封赏吧。”

    贾琼说道:“是,臣遵旨。”

    隆庆帝又说道:“如今共济司的差事已经办完,贾爱卿共济司司正的差事也该卸任了。

    日前国子监祭酒之位出缺,现在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朕有意让贾爱卿署理国子监,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隆庆帝的提议太突然了,贾琼闻言不由有些发愣,他从来没想过隆庆帝会给他安排这么个差事。

    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虽然国子监祭酒的品级不高,只是从四品。

    但是能当上国子监祭酒的,无一不是享誉士林的名臣大儒。

    京城国子监中有三千余名监生,其中不乏才学不俗者,每次科举也总有些人能金榜题名。

    这些人可都是国子监祭酒的学生,所以每一任国子监祭酒都会拥有很高的人望。

    听到隆庆帝打算让贾琼出任国子监祭酒,闽党中人立刻就有人出列反对。

    礼部右侍郎何重道说道:“皇上,贾大人虽然才学出众,但是年不满二十,如何能担任国子监祭酒,请皇上三思。”

    文华殿大学士罗瑾随后出列说道:“何大人所言极是,贾大人年纪太小,恐难以服众。”

    礼部左侍郎朱晨出列反驳道:“罗大人此言差矣。贾大人是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更是我朝公认的第一诗人,文名满天下,如何不能服众?”

    罗瑾说道:“朱大人,国子监是我朝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祭酒肩负教书育人之重责。

    贾大人年纪轻轻,怕自己都还未定性,如何能教授学生。”

    次辅李世睿说道:“罗大人此言有些偏颇了。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贾大人虽年纪尚轻,但才德之名已为天下所共知,所作所为堪称当世楷模,就算本官也常自愧不如。

    他只需言传身教,学子们自然跟从,如何不能做这国子监祭酒呢?”

    首辅张纯阳出列说道:“贾大人虽有才德之名,但毕竟未曾有过教书育人的经验。

    突然接任国子监祭酒这么重要的位置,实在是有些不妥当,请皇上三思。”

    ……

    朝上众官员吵成一锅粥,当事人贾琼却一言未发。

    他还在盘算着担任国子监祭酒的利弊。

    他现在是五品翰林学士,再往上升,如果还留在京城的话可以晋升的位置其实不多。

    从四品的官职除了国子监祭酒,就是光禄寺,太仆寺,苑马寺这三寺的少卿。

    若是能直升两级,也就有詹事府少詹事、左右佥都御史,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这些选择。

    贾琼原本的计划是等青龙坊工程全部结束之后,寻求外放东南沿海诸省州府主官的机会。

    这样既可以方便筹备出海事宜,又有了在州府历练的履历。

    不历州府,不入内阁,这是大楚朝堂历来的规矩。

    甚至他还想过谋求军职的可行性,但是国子监祭酒,他还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

    担任这个官职好处很明显,他有助于提升贾琼在士林中的威望,提高他在文官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很好的一份资历。

    另外他还有机会将他的思想在国子监进行传播,来培养志同道合者,收拢更多羽翼。

    不过担任国子监祭酒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首先就是在国子监很难出彩。

    如今京城国子监里大部分监生都是官宦子弟的荫监,或者是富家子弟的捐监,真正有志于学的很少。

    这就导致国子监极难管理,学风败坏,而且非常难以整治。

    就算贾琼接手,也没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做出什么亮眼的成绩来。

    还有一点是贾琼比较顾虑的,国子监祭酒是文官中的清流。

    若是贾琼做了,就很容易让世人都给他打上纯文人的标签,这是贾琼不愿意看到的。

    正当他还在考虑时,就听隆庆帝问道:“贾爱卿,你可愿意当这个国子监祭酒?”

    贾琼迅速做了一番取舍,躬身回道:“贾琼谢皇上看重。

    只是微臣确实太过年轻,只怕难以担当此任。”

    隆庆帝见朝臣们实在吵的不可开交,贾琼自己似乎也不太想当,便说道:“既如此,此事就先容后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