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悠闲,我靠捕鱼发了家

第六章 你要小狗不

    在农村,小商小贩是醒的最早的那一批人,而比小商小贩醒的还早的,则是树上的知了。

    在知了最活跃的时期,如果家里再有几棵杨树,那么它们的嚎叫能震的你耳膜生疼。

    或许是因为在家的缘故,周洋昨晚的睡眠质量非常高,天一亮就悠悠转醒。

    当然这和被尿憋的以及外面的聒噪的蝉鸣有关,但是经过一夜的休息,他的确感觉自己精神饱满。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冲个澡,昨晚后半夜周洋就把风扇给关了,因此到了黎明,他已经热出来了一身汗。

    洗完澡趁着天还不是很热,周洋骑车把昨天下的那个地笼给取了回来。

    看来真的是好久没有人去捕捞了,一晚上竟然收获了一桶半。

    以至于周洋带的小桶都没有用上,直接把地笼放在踏板上,带了回来。

    虽然村子的位置不算偏远,但是其实大多数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在家办企业的中年人,再加上村里比较排外,因此这才便宜了周洋。

    偶尔捉几次可以,如果每天都来,用不了几个月,就竭沟而渔了。

    当然周洋也不会每天都来,虽然这里黄鳝比较多,但是其他鱼类相比较水库还是太少了,并且大鱼基本上都是从水库冲下来的。

    所以要想每天都有鱼吃,最好还是买副钓竿去水库里钓。

    为了保护生态,水库已经不让捕鱼了,但是没有禁钓,所以只要不想着靠捞水库里的鱼形成产业,就算每天24小时都在那里钓鱼也是允许的。

    宋庄水库又叫青鱼湖,以盛产青鱼闻名,当然其他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水面积达到五万多亩,虽然有一部分已经承包给了私人养殖,但是剩下的那部分也足够十里八乡的钓鱼佬来这里消遣了。

    不过虽然宋庄水库不能捕鱼,但是其他野湖却是可以的,这里是山区,除了一些山间平原有村落分布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山野。

    并且由于规划原因,也就一部分开发成了景区,其他地方仍然是未开发的状态。

    所以周洋还可以去山里的野湖去下网,不过山路崎岖路远,电动车充满电可能都不够来回,因此现在他只能想想。

    回到家以后他先给自己今天的收获分了分类,活的扔进水池,死的准备待会下锅。

    “早安,哥,今天你打算干啥啊。”

    孟甜那可爱兔子的头像突然闪烁起来。

    周洋把手里已经没了动静的鲫鱼放在地上,用水泥地磨了两下食指回复:“早,可是去买个冰箱。”

    “哇,你也醒了啊,我今天起得很早[龇牙]”

    周洋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8:55,顿时忍不住撇了撇嘴,对于习惯早起的他来说,这已经不早了。

    “去把昨天的地笼拿了回来,收获满满[得意]”

    “想吃[可怜][可怜]”

    和孟甜随意聊了几句,周洋便开始为自己准备起来了早饭,天比较热,所以他基本上都是用油炸的话或者盐炒的,那样可以存放的时间长一些。

    吃过早饭后,周洋便又开始收拾了起来。

    他有强迫症和轻微的完美主义,因此家里必须是完全按照他的规划来,要不然就会不舒服。

    昨天的收拾其实只能让家里勉强住个人而已,今天将会对家里进行深度清洁,顺便规划一下布置家具的顺序。

    爷爷在时已经把家里的家具都扔的差不多了,毕竟这些年家里就没添置过什么家具,连电视剧都是当年爸妈结婚时买的那种大肚子21寸的彩电。

    因为想要周洋结婚要买新家具,因此爷爷很早就开始收拾这个院子了,能用的搬到东边他的院里,不能用的就扔了,并且还找人把房子和院子都修了一下。

    “老周,你孙子今年才十七,你这么着急干啥,再说人家学习那么好,可能以后就留城里了。”

    当时来帮工的人这样调侃爷爷。

    “呵呵,就算住城里也得在村里有个家不是,要不然以后回来过年老婆孩子住哪?这孩子孝顺,不是我逼着他那么高的分都想报市里的大学呢,就想离我近一点。”

    体型高大但是被岁月压弯了腰的老人半是解释半是炫耀的笑呵呵的说道。

    “也是,等小洋毕业了,你就享福了……”

    这还是在爷爷后事上来帮忙的人对周洋提起的,可能那时候爷爷就知道自己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

    “洋洋,洋洋~”

    大嗓门的女生在门外喊起,听声音是家后面的大嫂子,他男人叫周有福,是周洋的同辈。

    虽然叫嫂子,但是其实她孙子都已经上小学了,只不过因为周洋和她当家的一辈,而整个村里姓周的又都是一家,因此才这样称呼。

    “来了,来了,大嫂子,吃饭了没。”

    周洋一边大声回应一边小跑着去开门。

    “吃了吃了,都下地扣了两个小时果子(花生)了。”

    这位有些农村妇女典型特征大嗓门和健硕的大嫂子继续大声道。

    可能是经常下地养成的习惯吧,传统农村人嗓门一般都很大,要不然在地里可能听不清。

    “咦,这么多小狗。”

    这时候周洋才注意到大嫂子怀里抱着三只小狗,都是刚满月的样子,一只黑的,一只白的,还有一只黄的,每一个都瞪着自己圆咕噜噜的小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周洋。

    “是啊,俺家狗下了,今天满月但是养不了了,记得你小时候很喜欢小狗,就来问问你,你要吗?”

    虽然周洋刻意的躲避人群,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见到一些村里人,因此他回来的消息已经在夜晚大路边纳凉的人中传开了。

    “要,要,正好家里有点冷清。”

    说着周洋就开始为自己挑选,虽然农村的小土狗只吃剩饭就可以了,但是养太多了也伺候不起。

    因此一般都是等小狗满月就送人,比较凉薄一些的就直接在地里挖个坑埋了,还能当肥料。

    “你要几个?”

    大嫂子一听周洋要顿时眉飞色舞,迫不及待的问道。

    ???

    啥?

    可以不只要一只?

    “我可以都要吗?”

    周洋弱弱的试探到,这三只被母狗喂的非常好,每一个都毛色光亮,圆滚滚,肉嘟嘟,他还真不知道选哪个。

    “可以啊,呐,都给你,问了一圈了,都不要,再不要就只能去集上卖了,行,好好养,俺回去了。”

    大嫂子一听直接把三只小狗塞到了周洋的怀里,转身就要走。

    周洋赶紧把小狗放到院子里,拿了钱包就往回跑。

    “大嫂子等等,猫换盐,狗换钱,我得给你点钱,要不然不好养活。”

    说着周洋从钱包里抽出来一百块钱,就往大嫂子手里塞。

    “呀呀呀,你这孩子干啥啊,咱自己人不用这些,你年轻花钱的地方多,留着吧。”

    见周洋懂事,大嫂子嘴乐的咧开了花,但是却用布满皲裂和茧子的手把钱强硬的又塞进了周洋的兜里。

    这些钱的确有些多,毕竟两包盐才不到五块钱,就算三只也就二十块钱,狗和猫在农村基本上价值一样,因此以前换个小狗也就十块钱。

    现在去集上也就卖个十块钱,主要是不缺,卖只是不忍心丢。

    “不行,要不我不要了,三只呢。”

    “太多,你给嫂子十块钱意思一下就行了,要多了你大哥还不得揍我。”

    最终在一番拉扯下,周洋给了二十块钱,而大嫂子则是手里拿着钱嘴里嘀咕着离开了,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