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与你同行

第二章

    弟弟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艰难。

    可母亲并不觉得辛苦,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我还在,还有一口吃的,就绝对不会饿着你们。如果我不在了,到那时你们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小时候不懂,这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想,她懂了!

    …………

    农村的孩子,上学都有些晚了,记得哪一年他们村子出生的女孩儿有五个,两个跟她在一个村子里,她跟同村的其中一个女孩同年同月,不同日,中间差了七天。另外一个女孩比他们都要小两个月。

    五岁,跟她同月的那个女孩子,被爷爷奶奶送去了村上的幼儿园。

    那天放学,那个女孩子将学校发下来的书,给他爷爷奶奶看。女孩说:今天老师,教他们认字了。

    然后,那个女孩读了那天老师教的课文。女孩的爷爷奶奶猛夸她:我们孙女真能干!都会读书了!

    她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应该是羡慕的吧!只是当时她也没多想,只觉得有人夸,真好!

    就看见那个她要叫一声叔公的人(另外一个,农村里一个姓的跟自己父母同辈的都叫叔,老一辈的,都是叔公)对着他招了招手,她屁颠颠的跑了过去,只见,叔公指着书上的字问他,你认识嘛?

    她摇头说自己不认识,叔公摇了摇头。哎,真傻,这都不认识。说完,又喜滋滋的叫他孙女给他念书听。

    小小的她不知道其他的,可是还是知道叔公在骂她。她有些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不开心了好几天!

    那以后,女孩每天上学,只有下午放学的时候,才看得见她的人。

    她想去找那个女孩玩,可是女孩说,她要写作业,没时间玩!渐渐的,她就跟另外一个女孩玩的好了!

    六岁,父母终于送她和弟弟去了学校,刚开始奶奶还说,男孩送去读书就好了,女孩读什么书,反正是别人家的人。

    母亲死活不同意,当初大女儿都读到了初中(九几年的初中,在农村算是高学历了)本来有机会上高中的,就因为家里没钱,最后没去成,结果到嫁人都还怨着。

    母亲说:这两小的,说什么也要送去,学费不够没关系,她给老师写欠条,有钱了就给老师将学费补上。

    奶奶见母亲不听她的,就一直在父亲面前念叨,那时候的父亲,已经不在像以前那样只听母亲的话,对母亲好了!

    那时的父亲跟着一些人,出去贩牛,农村人都称他们:牛贩子。

    他们将从农民手里买到的牛,带到稍远一些的城镇上卖掉,从中赚取差价,或者,以牛换牛,谁的牛大一点,折合成钱补给对方。

    只那以后,母亲就说,父亲学坏了,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不在像以前那样顾家了,有点钱,全都给花完了。做了这么多年的牛生意,啥钱没挣到,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最后,还是母亲将家里的经济大权抓在了自己手里,日子才好一点。

    也因为这样,父亲感觉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也就不再听母亲的话了。

    因此奶奶就在他耳边不停的念叨,念叨的久了,那颗种子在心里也就发芽了。

    她记得那一次,铅笔用完了,想要两毛钱去买一只新的,母亲当时去抬风车(就是那种有一个大大的方形漏斗,一个大肚子,里面安着着扇轱辘,用手摇的。农村孩子应该都见过)准备将新收粮食给吹出来收进粮仓,她没找到母亲,就直接去问了父亲。

    没想到父亲直接抄起了一旁的扁桃,想要打她,她当时吓傻了,哥哥跟母亲抬着风车,正下阶梯,看到了,直接将手上的风车丢了,风一般的跑了过来,将她护在身后。

    哥哥也跑过来,想要夺走父亲手里的扁担,可,那时候的父亲身强体壮,哥哥根本抢不过他。

    她抱着母亲的腿直哭。父亲转着圈的想要打她。母亲也火了,问他:你为啥打她?你拿个扁担是准备打死她嘛?

    父亲说:她好吃!要钱去买吃的!那是老子闺女,我怎么就不能打了,打死活该!

    她边哭边说,她的笔用完了,想要买只笔。她没有要钱买吃的。

    最后,母亲拿了两毛钱给哥哥,叫哥哥送她去学校,隔的老远,都还能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

    那一天,她第一次觉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