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第十三章 度田

    秋后,在丰收喜悦的感召下,兴山百姓对娱神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段然也亲自参拜了当地的土地神庙,看了几出社戏。

    归州地区虽早已归附大夏,然民风民俗依旧是荆国特色,即使是外来的那些军户,也都早已被沐化。整个兴山县一片繁荣。

    趁着此时,段然决定激励百姓参与到虫儿山以及周边山水的整治中去。此处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因此在段然的计划中,也不是什么规模宏大的工程。只要规划妥当,参与的人手足够,段然有信心在年前就完工。

    但起初依旧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由于虫儿山在城北,因此城南的百姓本就积极性不高,然而让段然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城北,也响应者寥寥。

    这是段然所不能接受的,他原定要在这些人忙碌于工程时,浑水摸鱼,去做一件更大的事情——度田。

    如果不能在年前正式开工,甚至即使能够开工但进度过慢的话,都将对这个计划产生极大的影响。假使在春耕前不能完成人口和土地的调查,那么万事皆休。

    段然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就算没有度田的计划,整治虫儿山依旧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工程。段然真正体会到了为政的难处,他发现他几乎没有办法通过正统的手段来展开这项工程。

    最后,段然不得不将百忙之中的周辅调回兴山,让他去城北游说一干农户。至于城南的居民,王修则承受了段然的重压。

    上工的人依旧不多,在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他们的积极性不容乐观。但到底这项工程还是艰难的展开了。

    兴山的基层吏员全部被段然赶上了虫儿山,他们显然不能够作为度田的人手,对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即使是归州城调来的吏员也依旧不可信。

    于是段然给峡州和夔州的两位王刺史去了公函,企图借调一些人手,甚至荆州的曹让,也收到了段然的私信。

    战争给了段然极大的阻力,也为段然提供了便利的环境。

    阻力来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支援南征依旧是整个大夏的头等大事,段然绝不会、也不敢去挖军方的墙角。

    几十年前,在归州还是秭归的时候,这地方虽仍称不上是大郡重镇,但借助长江水道,确也有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自从成为了临战区,这笔收入断绝,归州的财源就变得很单一了,抗风险能力极差。段然的预算很紧张,他没有更多的钱和物资来投入到这一系列计划当中。

    但战争的好处也是有的。由于是战区,在军队的眼皮底子下,土地兼并的情况还不算太深。军方也在无形之中为段然提供了“势”,百姓习惯了战争氛围后,并不会对他的政策有过于激烈的反抗,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段然计划的风险。

    峡、夔二州到底没能支援来多少人手,总数也不过五十人,反倒是荆州的曹让,一纸调令以协助运粮的名义,送来了二百人马。

    段然只能期待这个数目够用。

    于是对整个兴山县的清查便强行开始了。从城南到城北,每一乡每一里,都有段然撒出去的官吏。

    案牍劳形,这是段然的深切体会。

    每日都有不同篇幅的汇报呈上公堂,段然手边是一卷兴山县的全图,他需要将文书上提及的一切要素标注在地图上,然后绞尽脑汁地思索应对办法。

    度田计划在全县各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抗,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但好在尚没有成规模的武装斗争。有时度田吏员会采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段然也视而不见。

    不过也是有好消息的,在度田时以妨碍军略的理由惩治了几家大户后,居然开始有许多人主动投入到了虫儿山的工程当中,计划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起来。

    “殿下,不能够再查了!”王修脚步急促,闯进了这原本属于他的公堂。

    对这个人,段然有清晰的看法,他的确是有一些治县手段的,但那只是经验使然。

    在段然看来,王修毫无疑问是个软骨头,软到既不敢为难百姓,又不敢违逆段然,绝不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因此在度田展开后,段然便将他赶上了虫儿山去与百姓“同甘共苦”了。

    之所以留着他,不过是因为这把软骨头,正好可以作为段然和县民之间的缓冲。

    段然并不理会他,依旧批阅着手中的文件。

    “殿下!”王修喊道:“真的不能再查了!殿下!”

    段然放下手中毛笔,看着堂下跪伏的王修,淡淡地问:“王县长不在虫儿山主持工程,缘何要来此处妨碍本官办公?”

    王修依旧不抬头,只趴在地上闷声说:“下官深感殿下胸中韬略,但度田一事,真得从长计议。即使是一县之地,也恐生祸端啊!”

    “这样说,王县长是得到了什么消息?难道有人要密谋作乱不成?”段然讶然问道。

    “不敢!兴山县都是沐浴王化的顺民,岂敢犯上作乱!”王修说。

    这话也不新鲜,段然原以为真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听王修如此说来,便重拾起毛笔审阅文本了。

    “既是顺民,就更不应该妨碍征南将军军略了。”段然说。

    王修却猛然抬起头,高声说:“度田与军略有何相干?下官以为,维持兴山稳定,才是对军略的最大维护!”

    听见王修不依不饶,段然手中文件还没看完,便又重重地摔下了手中毛笔,答道:“我说有关就有关!回你的虫儿山去,工程一日不完结,便一日不准回来!”

    “殿下!自古度田者,难有善终啊!”

    段然猛然站起身,指着王修厉声喝骂:“本朝太祖一统北国后,就曾度田!刘全!送王县长回工地!”

    刘全得令,便冲入堂中,一把架起王修,扯出了公堂。

    坐下去后,段然看着被标注了密密麻麻的地图,心中烦躁不堪。连这把软骨头都硬了一回,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张乡张槐、旺庄赵凯、藕塘孙生火……看着这一处处地方一个个人名,段然愤愤地对属官说:“加快进度,凡有公然抵抗者,严惩不贷!”

    强项加快进度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主动将计划推到不可控的边缘,更不是段然的一贯作风。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它极有可能会让段然自吃苦果。

    当然段然也有一个不充分的理由,经过他的评估,兴山县大户聚众从而武力反抗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确实是极低的。战区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也不会有足够的胆量。

    段然的帽子足够大,如果他有相应的魄力,敢于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那么一切都会朝失控越来越远。

    事实上,段然是具备这些条件的,并且他已经这样做了。

    在加快进度的命令传达出去以后,段然也向归州去了公函,要求吴颁在保留维持粮道以及州府运转的基本人力后,其余所有人立刻赶赴兴山。

    归州府的官吏中,类似李平的人并不在少数,段然并不信任他们,他要求吴颁尽最快速度实现归州官吏的背调,并安排相对合适的人手。

    即使如此,段然也不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度田当中,只是让他们做一些数据审核之类的事情,同时设下多重流程以及监管。

    必要时,这些人还需要脱下长袍,充当打手的角色。

    既然计划已经开始,既然加快进度的命令已经下达,段然就不会允许、也不能接受任何过于激烈的意外发生,否则他将出以重拳。

    一座小小的兴山县,绝不能阻碍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