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第三十章 安西征南

    皇帝同意了段峙的请求,但到底没有熄灭兴兵讨伐凉州的念头。护羌都尉陈知礼虽然没能得封平西将军,却也得到了安西将军、凉州都督的任命。

    魏王府内。

    段基端坐在榻上,愤愤地说:“没想到真的让段峙寻到了机会!”

    段林依旧淡然,说道:“兵行险着啊。但想来也是个道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就怕老虎咬掉了他的脑袋!”段基讽刺道。

    “事已至此,二哥也不必动怒了,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平灭一国,甚至还能为大夏开辟财源,这也确是天大的好事。”

    “我只是气愤,都把他丢到云州那样的地方了,竟还能让他寻得立功的机会!”段基咬着牙说,转而又问:“算了,不提他了。六弟,你什么时候出发去建康?”

    “不去了!”段林冷声说道。

    “为何不去?父皇极看重定一库,你这次为定一库办事,以你的才智,定能立功。”段基不解道。

    段林轻笑一声,回答说:“时机不对。同一时间,有两位留任京城的皇子受命外派,再有第三个人离京,就未免不好看了。”

    “更何况,人家代王爷替户部办的是实事,也是咱们新首相在户部最后的命令,赵王爷更是为国请命,深入敌营,以期立不世之功。我这魏王爷却常年风花雪月,吟诗作赋,才一出动,就是去找自家弟弟的麻烦,说出去也不好听。”

    “那怎么办,就让段然把那事顺利办成了?”段基问。

    “还能如何?他把代王的帽子一戴,谁敢不从?在京城还好,在台城,他那顶帽子是无敌的。”段然说。

    段基搓了搓手,思索片刻后,问道:“要不,让小哲去办?”

    段林抬起头,反问段基:“五哥办得成吗?”

    提起段哲,段基就一副很铁不成钢的样子,可谁让他是自己的亲弟弟呢?于是也只好问道:“试试吧?至少他不在乎老七那顶帽子。”

    ……

    还没等到定一库来人,却先等到了新任润州刺史,说起来也是熟人,正是原来的峡州刺史王举道。从峡州到润州,确实是高升了。

    “恭喜啊王大人。”段然拱手道贺。

    王举道也拱手回礼,同贺道:“殿下如今也是亲王了!”

    段然哈哈一笑,却见王举道愁眉不展,于是开口发问:“王大人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其实说来也难怪,原本在荆国时,他就是一方大员,那时就没少来到建康。按他年轻时的憧憬,是要做几十年郡守,再争取到荆国中枢为一任重臣的。

    而今时移事易,自己已经成了夏国的朝廷命官,曾经繁华的建康,如今的台城,却成了他的辖地。

    来不及感叹流年,真叫王举道犯愁的,是这润州刺史到底该如何做?

    了解到王举道的痛处后,段然再度大笑起来,劝慰到:“王大人做了几十年刺史,难道还不懂如何为政吗?无非是初来乍到罢了。”

    王举道却依旧神色凝重,段然不解地问道:“难道真有什么是你这个上州刺史不好办的?”

    “实不相瞒,真有这样一件事。”王举道拱拱手,说:“说来此事还与王爷有关。”

    段然颇为好奇,问道:“哦?愿闻其详。”

    “当初本官还在峡州时,就听说了王爷在归州办的大事——也就是度田。细细想来,此事真是关系到家国命脉的,于是本官便效仿贤达,在峡州的几个县城,也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度田。”

    一听是此事,段然立刻严肃起来,听得愈发认真。

    “来了润州,本官也是准备继续这样做的。不过虽然对润州,尤其是台城的情况,做了些心理准备,但在真正了解后,却还是胆战心惊。”

    闻言,段然心头一凛,于是再度拱手相问:“台城的情况很严重?”

    “何止严重,台城周边的田土,几乎都是豪大家的!本官此来,也是为了这件事。”王举道回了一礼。

    段然将手高高举起,指着苍天,对这位润州主官说:“我素知王大人心怀百姓。今日小王就说一说肺腑之言。”

    “作为夏国的皇子亲王,本王不希望有人冒犯皇室的尊严,侵犯皇家的财产。”

    “作为户部的郎中,本官需要拿到最真实的数据,捍卫朝廷的法度。”

    “作为我段然私人,在下希望王大人不负心中志向,不负润州百姓,不负为官的良心!”

    段然言辞激烈,王举道心情倒舒展起来,反过来劝慰道:“本官自是要对得起这身绯袍的。”

    段然低声说道:“若实在难为,大人不妨下重手!”

    “老夫犹豫的就是此事啊!荆国虽亡,但南征还没结束,左将军曹公正在南面经略地方,这个时候,本官实在不知到底该不该下重手。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最早投降,并配合我夏国方略的人,一旦处置不当,恐怕要生乱子啊!”

    听到这话,段然突然厉声喝问起来:“王大人几十年刺史白做的吗?你真不懂民心吗?荆国一腐朽之国,还能有多少遗民,又能有其几次反复!反而我大夏天日昭昭,绝不能因此等虐民残贼,逍遥法外!”

    王举道立刻作恍然大悟状,躬身拜言:“谨受教!”

    段然摆摆手,说道:“台城就有一营征东军,现在已被左将军接手,我这就修书给曹公,讨一封调令,助刺史大发神威!”

    王举道赶忙又拱手,低下头答道:“那就多谢殿下了。”

    ……

    很显然,段然被王举道骗了。他这次来台城,哪里是为了那些人?他就是特地奔段然这顶帽子来的。

    想来也是,一个稳坐一州刺史二十年的能吏,哪里会缺少雷霆手段?说不定他已经把那些人的死法都定好了——归州的邓平不就是个很好的案例吗?到时候一并推给段然和曹原,留给他一座干干净净的润州。

    不过念在其本意是好的,也确实是想做好度田这件事,并且真的是受到了阻力,因此段然也就不再计较了。

    细细算下来,段然似乎也需要从军队里借些人手以供调遣了。因为他万万没想到,定一库的钦差大人,居然是段哲这个草包。

    对付这个人,就得来点硬的、直接的了,毕竟段然很怀疑自己的这位哥哥,他是否有能力看得懂官场里的那些弯弯绕绕。

    坐在台城县衙提供的临时府邸里,段然正在思考当下的应对之策。当周辅和刘全一起敲门见礼时,段然知道,在曹原调令下达之前,遏制段哲的办法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