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第七十章 诸王

    段哲对自己邢王的封号颇为不满,他觉得这个“邢”字也有“刑”的谐音,不大吉利的同时,未免会让他想起曾今的过错。

    对此,段基也只是宽慰,说古时晋国与邢国毗邻,而兄弟二人的母族王氏郡望翼城,也是在古晋国境内,父皇如此封爵,是在提点他们互相帮扶。

    段基看似豁达,心里却总不是滋味,到了中书省,再也没有当初在尚书房时,拥有的近乎参赞政务的权力了。因为一招不慎,如今已自食苦果,但他远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只发觉近日来段林似乎过于忙碌了,每每去魏王府,段林总是心不在焉。

    封禅,多么伟大的事情,倘若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登临泰山祭祀上苍,那会是何等的荣耀。段基想。

    为了这封禅,户部还在设计来日皇帝出巡的路线,至少要准备三种备,力求在开销上做到最省。

    山东各州府的情报汇集过来,靖安司的公务的确是忙了许多。段林要依据得到的一系列情报,在这些路线里,再挑选出最安全的。与此同时,除了军队系统以外,靖安司的护卫人员也要开始着手培训了。

    书房里挂着一张最新的夏国舆图,从邺城到泰山,段林做了好几种不同的连线,在滁州这两个字上,也被段林画上了一个圈。

    他原本想要上疏建议皇帝也到南面看看,或许也可以去一趟代王将滁州治理得如何。不过他想到越是往南,靖安司得压力也就越大,没道理硬给自己找事,段然前些日子不还破了个荆国残匪的山寨么。再加上朝堂诸卿对封禅一事的态度颇为微妙,尤其事关钱粮,段林也不愿就此得罪他们。因此思来想去仔细权衡以后,还是作罢。

    至于段基的事情,段林早就不愿多想了。

    几个王爷当中,如今最顺风顺水的莫过于秦王段峙。手中稳稳当当地掌握着定一库这样一个钱袋子,还有西域这样一个能持久生利的大后盾,他现在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

    对自己的前任段林,段峙也是佩服的,原本该划拨出去敕造建康行宫的大笔钱粮,被段林截留下来,只掏出了一小部分,将荆国故宫修缮了一遍交差。当段峙接手定一库时,账面上就已经有了不少积攒。

    裴家。

    裴晨照例在书房读经,裴世炎则照例伺候于案前。

    “爹,你说陛下这回封禅,还有别的深意吗?”

    轻轻翻过书页,裴晨答道:“就是封禅而已。怎么,你又有了什么歪心思?”

    裴世炎被裴晨问地直发怵,只是恭敬地说:“二字哪敢。”

    “别多想了,真的就只是封禅,一统天下这样的丰功伟绩,换成谁都要上秉天地的。老老实实办自己的差,这东西还不是你能想的。”

    “对了爹。”裴世炎的目光忽然殷切起来:“你说陛下去封禅,那到时候邺城的这几位王爷,谁留守,谁随行呢?”

    裴晨目光一冷,放下经书,撸起袖子拿起案上的戒尺,裴世炎心知自己惹到了老父,于是只好伸出手心来。裴晨啐了一口,挥起戒尺却打裴世炎的脑袋,骂道:“老夫说了那么多次,这不是你该想该问的,你却从没记住!”

    “想掺和这事情,等老夫死了在说!”

    裴晨刚动手才打了两下,便气喘吁吁起来,放下戒尺,许久后,淡淡说道:“晋王留守,秦王、魏王随行。”

    刚说完,裴晨似乎是怕他儿子乱想似的,又补充道:“晋王行走中书省,没什么明白官身,所以留守。而出巡封禅,一半的钱都出自秦王的定一库,他肯定是要随行的。至于魏王,老夫虽然不知道他的衙门到底叫什么名字,但他是干什么的,却也能猜得出来,因此他也会随行。”

    解释清楚后,裴晨看着裴世炎的脑壳,又心疼地伸手去抚摸。

    “世炎,等我死了,要不你也退隐吧,扶棺回乡,就当给你爹我守一辈子孝,如何?”

    “爹!”裴世炎闻言即刻跪倒在地,嚎啕起来,不住地磕头。

    见此情景,裴晨眼神迅速黯淡了许多。

    “老夫是为你好,你真的不适合官场。”

    裴世炎依旧只管磕头。

    “算了吧。我不为难你了,只望你慎之又慎,保住裴家祖坟吧。”

    裴晨深深叹了口气,看着跪在地上的裴世炎问道:“代王近来如何?”

    裴世炎抬起头,抹干了眼泪,答道:“考功司目前还没有评语,但儿子估计,到年末小考,代王是能得个‘中上’考评的,四善之中,也能满足清慎明着和恪勤匪懈两句。若能在滁州呆满五年,应该可以考评入上等。”

    “嗯。”裴晨闭起双眼,点了点头。

    ……

    虽然还没到年底,段然却已经等不及拍卖盐引了。加上这些年的存货,滁州库里尚有盐两万担,其中一成半是定一库的,段然已经写信给段峙叫他派人带好钱来提货了。剩下的一万七千担,段然准备留下两千担,再开具三张五千担的盐引,卖给曹培同张明德等人。

    实在是滁州缺钱了,今年上半年定远盐场产出的近万担,可都还在那里积压着,到现在都没付钱交割。

    其实这钱本该是户部来赚的,但毕竟还在年中,户部尚未下场,段然自当得把那句“便宜行事”利用起来。

    虽然新盐政让盐税脱离了滁州系统,但曹培同的商路一旦打开,总要再花些钱去造船,去雇佣员工,这也是收入。否则看着迟迟没有入账的滁州财政,段然真是焦急万分,曹培同不能白掏钱疏浚滁河,盐工们也得拿钱养家。

    琅琊山上的水渠就快要投入使用,但他设想的遍布整个滁州的水路网络依旧是一笔大的开销。至于最先开挖的灌溉水渠,段然会眷顾那些旧有耕地,一来是对滁州百姓表现出一副“雨露均沾”的作态,二来也能为那些老化的水路做一些修缮,

    这批盐引出手以后,段然预计能回拢近两万两的资金,这笔钱将会起到大作用,至少一期的工程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