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58章 风波再起(再求追读!)

    敦贺总石高两万一千石,信重封赏的有功之臣占据了一万七千石,投降信重的敦贺国人,如堂山城城主宫保长实、御庵山城城主鸟羽信庭等保留三千石,剩余的两千石和敦贺港则纳入信重直领,由平井利政担任敦贺代官进行管理。

    由于收缴了栗屋元隆、内藤胜高等反叛家臣的知行地,加之武田氏宗家的直领、宫川武田氏的知行地,以及霞美城周边的领地,信重手中实际握有的领地石高达到了五万八千石,约占若狭总石高的七成,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若狭剩余的两万七千石领地,主要掌握在大饭郡的逸见昌经、三方郡的熊谷胜直,以及本乡、大草等奉公众,松宫、香川等少数国人手中。

    此外,这次评定上,信重还宣布对家中的评议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原来的“重臣合议制”,是大名久居京都、无暇管理领内事务的产物,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不在国的大名,在国内并没有威信,而长期代替大名处理国中政务的重臣则是威望和势力与日俱增,因此,一旦大名将重心转移回国内,必然触动重臣的利益,矛盾便由此激发。

    这其中,有的大名能成功压制家臣,维持领内稳定,如大内氏、今川氏;但更多的则是在“下克上”的浪潮中败下阵来,如斯波、上杉、土岐等;而若狭武田氏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保持守护之名,却无足够的能力统御家臣,眼睁睁看着家臣做大、反叛,而无法采用强硬手段进行镇压,久而久之,威信荡然无存。

    信重继任家督之前,以“武田四天王”为首的“重臣合议制”掌握着若狭的局势,武田元信、武田元光、武田信丰祖孙三代都因能力和实力有限,未能扭转这种局面。

    如今,信重掌握了若狭七成的土地,亲手提拔的家臣更是掌握了整个敦贺郡,此时的若狭武田氏今非昔比,实力和威望都足以碾压家臣和国人,这时候进行改革也算是水到渠成。

    但是信重心里也清楚,如今形势虽然对自己一片大好,但离实现“领国一元制”仍有不少的路要走:

    “武田四天王”中的熊谷胜直、逸见昌经可都还在呢,特别是逸见昌经,别看此时参与丹后防御还算尽心,可那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罢了,想想之前的多次反叛,谁也不能保证今后他能“金盆洗手”、安享晚年。

    而自己的岳父熊谷胜直重病缠身,恐怕命不久矣,不出意外的话,嫡子熊谷元直将继承家业。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信重清楚,熊谷元直这位内兄,确实是一员猛将,但他对熊谷氏利益的重视程度,是大于对自己的忠诚度的,这点和熊谷隆直大不相同。

    因此,对于他,信重觉得既要使用,又不能重用,要通过提拔其他年轻家臣,逐渐稀释三方郡熊谷氏在若狭的影响力。

    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听取山本重幸、香川盛久等人的建议,评定这天,信重终于拿出一套较为适合当前若狭实际情况的制度——“家臣轮流合议制”。

    简单说来,就是废黜原来以“武田四天王”为首的传统“重臣合议制”,取而代之的,是以有威望的重臣为笔头家老,其余家臣轮番参与合议的制度。

    具体而言,以信重的叔叔山县秀政担任笔头家老,这主要是名誉职务,只参与家中大事决策,日常管理则是交由家老处理;

    另外设立“一番家老”三位,分别是熊谷胜直、白井光胤、逸见昌经,在信重的统筹下,协调处理家中事务;

    此外便是“轮值家老”若干,具体数量由信重决定,主要作用是辅助信重、一番家老,轮流参与、商议家中具体事务,他们直接对信重负责,是这一制度下真正的实权派。

    这次评定上,信重任命山县盛信、山本重幸、香川盛久、熊谷隆直、栗屋胜久等五人担任轮值家老,实际管理家中大小事宜。

    这个“家臣轮流合议制”,明面上是对旧的“重臣合议制”的妥协,仍旧保留了熊谷胜直、逸见昌经两位“天王”的职务;实际上,却是用“笔头家老”“轮值家老”对其进行限制,逐渐实现权力弱化和架空,从而进一步强化武田氏在若狭的权威。

    这次金崎评定,既是一次庆功宴,更是一次权力的大洗牌,既为武田氏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也让众人意识到,眼前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家督,不仅有着武士应有的果决和勇敢,还有着当权者敏睿的政治嗅觉和特有的政治手腕。

    正当众人沉浸在大胜朝仓军的喜悦,以及获得封赏的兴奋之情中时,一名使番的到来,打断了殿内欢快的气氛。

    “启禀主公,木芽峠来报,朝仓军正在岭北的虎杖城集结军势,似是要对本家发动袭击。”

    “怎么这么快就准备反攻了?”殿内气氛顿时压抑起来,没成想刚损失了一万多人,朝仓军竟然还有能力发动反攻。

    “大概有多少军势?”信重忙问道。

    “具体人数尚不清楚,但据飞脚来报,少说有四千人,且人数还在增加中。”

    “四千人?!”信重倒吸一口凉气,不禁感叹道:“不愧是朝仓家啊,家底就是雄厚,这么快就能集结一支四千人的军势。”

    “主公,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殿内一众家臣赶忙向信重请示道。

    “要么还是退回若狭吧?”有些家臣打起了退堂鼓:“这敦贺乃是朝仓氏的禁脔,想想也不会这么轻易就让与本家,早点撤军,给他们个台阶,双方兴许能偃旗息鼓。”

    此话一出,立即招致栗屋兄弟和熊谷隆直等人的不满,刚得到手的知行地,怎么能这么轻易放弃?

    “主公,一万三的大军都被我们消灭了,这临时拼凑的四千人又能奈我何?”栗屋胜家朝着那些建议撤兵的家臣翻了个白眼,不以为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