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知子莫若父
朱元璋听完郝文杰的回答后,眼中一丝的希冀瞬间变的暗淡起来。
休息一年半载,哪里是那么容易休息的。
以朱标现在参政皇太子的身份,每日要处理数百份启本。
何谓启本?
天下官员上书皇帝曰奏本,上书给皇太子亲王,曰启本,以此作为区分。
可以说,朱标每日几乎得不到休息的时刻。
一旦发生了重要事件,如地方蛮族反叛,何处出现水灾、干旱,那朱标熬夜处理都是常事。
别说皇太子了,就是平常农户家正值壮年的顶梁柱病了,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养病。
很简单,主要的劳动力休息了,那几十亩的农活谁来做?收成怎么保证?夏税秋粮如何按时按量缴纳?
让近七十岁的老父重返农田么?
还是让一直织作于家的妻子干农活?
亦或是说,让家里那两个没成年的孩子来垦地?
妻子与孩子垦地,虽然很累,但时间长了也会熟练,只是可能会影响收成。
可皇太子要休息了,这繁重的政务能让未成年子女来帮忙么?
还是说,让精力不济,年近七十的老父朱元璋重新捡起来么?
还是说,要把这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的权力,再次下放给朝臣?
无论哪个选项,都不是朱标愿意选择的。
所以,太子静养,勿操劳就是个伪命题。
也许任何一个皇帝或者握有实权的皇太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是治病,暂时放下政务。
还是咬牙硬撑,继续担着这天下重担。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不用多考虑,都知道他的长子会如何选择。
“郝卿,朕命你,一定要根治太子旧疾。”
朱元璋思绪转了很多圈,最后强硬的命令道。
“臣遵旨。”
郝文杰心中一苦,但还是拱手应道。
在朱老板手下干久了,就得要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冲劲,不然有的是人能替他迎难而上。
要知道他手下那两位和他一般,是子承父业的左右院判,可是从没想过要在院判的位置上终老的啊。
“太子病情,不得外传。”
虽然知道郝文杰口风很紧,但朱元璋还是特意叮嘱道。
“臣遵旨。”
郝文杰再次拱手应道。
挥手让郝文杰告退之后,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殿内,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登基二十四年的皇帝,朱元璋向来在做一件事情前,都会万般考虑,先从最坏的结果开始设想。
就如此时,皇太子朱标旧疾复发,须长时间调理。
那朱元璋就要考虑到这件事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外臣们对皇太子患病暂时无法露面的看法。
其他的儿子们对兄长生病的反应。
东宫那两个皇孙在父亲生病时,如何应对。
那位借着正旦进入大明朝贺的高丽使节,是否会将大明皇太子生病的消息以讹传讹,传回高丽。
皇太子乃国之根本,身系国家安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避免,那他就要将这件事彻底利用起来,看看有没有人想要借着这件事情浑水摸鱼。
……
也许整个皇城大内,对皇太子旧疾复发早有预料的人,有两位。
一位是郝文杰,他早知皇太子留有病根,也知皇太子近日的操劳,隐约中会预料到皇太子会再次患病。
第二位,自然是朱允熥,他带着后世的记忆,对朱标可能会生病一事,早有预料。
当然了,就像郝文杰在得知皇太子患病,露出一副凝重的样子一样,朱允熥也一脸忧心忡忡。
自皇太子寝宫的门打开一次,让陈乔与郝文杰离开之后,就再没打开过。
没有人敢敲门询问,父亲醒了没有,父亲此时情况如何。
就连最受吕氏疼爱的朱允炆也不敢去问。
朱标的儿女们,害怕自己的反复询问,会影响父亲的休息,只能站在门外干瞪眼。
幸好,郝文杰向他们说了一句,皇太子的病情只是受风寒发热,让他们稍微安心了一些。
也许孩子们的担忧也传到了昏睡的朱标的脑海中,他悠悠转醒了。
“殿下,您醒了。”
一直为皇太子更换放在额头的冷帕的吕氏,立刻惊喜的凑上前。
“你怎么在这里。
我……我这是病了?”
大脑的昏沉,身体的无力,以及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妻子,让朱标立刻了解了自己的状况。
“殿下发热了。
郝院使已为殿下诊治,开了方子。”
吕氏眼见皇太子思维清晰,不知不自觉的松开了手中纠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手帕。
“现在什么时辰了?”
朱标声音干哑地询问道。
吕氏如实回答了,见丈夫精神不济,便不等他询问,直接将自己知晓太子生病后的所作所为一一告知。
朱标点点头,表示对吕氏处置的认同。
虽然生病了,但此刻的朱标还有些庆幸,庆幸这几日朝中正好放年假。
这样,就算他生病,也不会影响到朝政运转。
“殿下,您先休息。
等药熬好了,臣妾再唤醒您。”
吕氏见丈夫仍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便说道。
朱标听了,点点头,继续睡去了。
见丈夫的呼吸声渐渐平稳,始终悬着颗心的吕氏,也放下心来。
她将替换下来的冷帕交于身后的内侍,吩咐他要勤换。
随后,吕氏整理了衣衫,也整理了面容,等她重新恢复成为人前那位温婉贤淑的皇太子妃后,才推门而出。
“母亲,父亲如何了?”
离门最近的朱允炆,立刻冲了过去,低声询问道。
“方才你们父亲醒了一次,刚刚又睡着了。
你们先各自回院里,别在这里聚在一起,影响你们父亲歇息。”
吕氏望着长子担忧的脸庞,又在其他子女们的脸上从容扫视一遍,方低声道。
“母亲,儿子想在屋外等候父亲醒来。
母亲放心,儿子定不会发出吵闹之声,影响父亲休息。”
朱允炆神情恳切的请求道。
“你既然如此有孝心,你就在外等候吧。”
吕氏听了长子的话,又看了一圈儿子女儿们,发现他们的脸上也表露出与朱允炆相同的意思,便说道。
说完,她又看向朱允熞,命令道:“允熞,你领着两个妹妹回屋去。”
“是,母亲。”
听到母亲那不容置疑的语气,朱允熞只能不情不愿的一手牵着一个妹妹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