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坏了,我成许大茂了!

68. 从接触式光刻机到投影式光刻机。(四千)

    这还是李安第一次自己主动来徐领导这里,往常时候都是司机来公社大楼或者是胡同口接的。

    距离有点远,骑自行车穿胡同也要二十分钟,大院高耸的围墙围着大门紧闭,门口的守卫并不认识他。

    “同志,麻烦帮我通知一下徐领导,我叫许大茂。”

    李安笑呵呵的说道,这种大院儿的安全保障非常高,要是他能把媳妇儿带进来住就好了,这样就不用跟着丈母娘去相港了。

    只可惜这样的院子不是普通人能够住的,即便他现在是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编外人员,也还没有这样的待遇。

    连沈教授都住不进这种院子,更别说他了。

    门口的同志倒是挺和气的,毕竟没有人敢来这里闹事儿。

    很快林秘书就来到了大院儿门口。

    “等你下次来的时候,我给你弄一张通行证,这样比较方便一些。”

    林秘书笑着说道,从一些方面来说,许大茂现在的级别比她要高了一些。

    “谢谢林姐。”

    李安笑着说道,如今他和林秘书已经很熟悉了。

    “正好今天领导没什么事儿。”

    林秘书带着李安穿过操场,径直来到徐领导家里。

    “我这刚念着,不请你你是真不愿意来啊。”

    徐领导笑呵呵的说道。

    “小林啊,帮我把棋盘拿过来。”

    “另外再让小陈去请沈教授过来,就说我请他吃晚饭。”

    “今晚就在这儿吃啊,尝尝我老婆的手艺。”

    徐领导笑着说道,熟练的摆棋,今天下的是象棋,他也没问李安会不会,不过会下围棋的,一般下象棋也没什么问题。

    “我这空着手就来了,怪不好意思的。”

    李安笑着说道,他也想过带点儿东西,但思索了一番还是算了。

    “不带才好,带东西显得多生分?”

    徐领导摆摆手,到了他们这个层次,送礼已经不顶事儿了,而且也不允许。

    “我上次回家反复看了很多沈教授给我的资料,涨了很多见识,同时心里头也有不少想法,想着看是否管用,毕竟我这都是一些土法子,有时候根本没有关联的。”

    李安笑着说道,再不加快点儿进度,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时间就来不及了。

    同时他还要向徐领导要一些杂交水稻的资料,这样他农场空间里头的这株雄性不育株才能名正言顺的给拿出来。

    太过于突兀的表现是会引起别人的怀疑的怀疑的,所以对以后要做的事情,必须要先埋下一条线,这样才能有个前因后果。

    “土法子有时候也是个法子啊,我们以前打仗的时候,我手底下有个新兵蛋子,打仗不厉害,但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特别多。”

    “有一次他用土法子研究出了一个燃烧雷,你别说,那效果比普通的手雷还厉害!”

    徐领导笑着说道。

    土法子也是法子,重点在于思路。

    后来那燃烧雷经过科学的改进之后,已经在全军共用了。

    “上次碰到沈教授,他还说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提供的思路非常好,给实验室做了很大的贡献。”

    “我就是突发奇想,能做到贡献当然是最好了,您真要我上手去做,我还做不成呢。”

    李安谦虚的说道。

    “领导,最近我下乡里去给乡亲们放电影,看见田里都已经放水插秧了。”

    李安引起话头,率先跳马,自从他的博闻强识技能升级了之后,他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以前下棋的时候只能摆出固定的谱子,现在已经能够猜棋了。

    他甚至能够猜到徐领导后面的几手会怎么动棋,同时还有各种的法子能够应对。

    这就是博闻强识给他带来的最大的改变,那就是全局观。

    “我听几个队长们都在说,今年种的水稻有两个品种。”

    “一种长得好,不容易受环境影响,不过产量方面不行,一亩只能产三百斤左右,另外一种产量高,一亩能产四百斤呢,但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李安不紧不慢的说道,水稻生长周期很长,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的变化影响,所以不可预见的情况也就多了。

    如果想要收获更有保障,那就只能种比较耐旱的种子,如果想要高产量,那就种高产的种子。

    “所以我就在想啊,要是这两种水稻用来杂交的话,那是不是就能培养出又高产又耐旱的水稻品种了?”

    “以前我跟着我爸下乡里的时候,有一家养骡子的,他说骡子就是马和驴子杂交生出来的。”

    “骡子这东西,既有驴子的耐性,又有马儿的力气,性格还比驴子和马温顺很多,而且好养活得很,啥玩意儿都能吃。”

    李安接着说道,通过骡子的杂交培养,为下一步杂交水稻的提出铺路。

    “所以我就在想啊,动物能杂交的话,那植物应该也行吧?古代都可以移花接木的嫁接呢,说明应该也是行得通的。”

    嫁接和杂交是两种不同的领域,这里李安说出来主要是为了显得自己没有那么专业。

    “你说的是杂交水稻吧?”

    “这个几年前就有团队在研究了,只不过这几年好像没有什么信儿,而且这东西复杂得很,我也就听说过。”

    徐领导点点头说道,能够想到这一点的人很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难的,它涉及到生物遗传学的领域。

    “最近研究出来的产量远远不如普通水稻。”

    他也知道一点儿,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不过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太大的进展。

    “我知道,就跟近亲结婚是一个道理嘛,两兄妹之间生出来的娃基本上都是歪瓜裂枣的,有基因缺陷。”

    李安点点头,话头得从这里开始,他得展现出来一点儿自己的专业性。

    “是这个理儿没错,海楠那边一直在做实验,我也是听说的。”

    徐领导点点头,想不到许大茂竟然能够想到这么多。

    李安不紧不慢的下棋,海楠终年气候炎热,早稻一年可以种三茬,确实是杂交水稻研究最好的地方。

    “想不到你下象棋的水平这么高。”

    徐领导看着自己被将死的局面,诧异的笑了笑,在象棋这方面他也算略有研究,但许大茂的棋力犹在他之上。

    这还是许大茂有时候故意再让棋的情况。

    “嘿嘿,小时候没玩具,就天天用石头当子儿,尽研究这个了。”

    李安笑着说道,象棋这个东西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一点儿,它如今的普及率比围棋高得多了。

    “领导,沈教授到了。”

    两局结束,林秘书来到客厅说了一句。

    “老沈,看看谁来了?”

    徐领导站起身笑着说道。

    “我说你怎么今天突然要请我吃饭呢,猜到了一点儿。”

    “沈教授好。”

    李安站起身主动打招呼。

    “好得很啊!”

    “大茂,之前你提出来的想法非常不错,我们实验室已经做出了一个初级的单晶硅炉,带可控制的加热环。”

    “就在上个周,我们已经能够拉出来接近两英寸的单晶硅棒了!”

    沈教授笑着说道,就因为这事儿,他还得到了高度表扬。

    “相信经过不停的实验完善数据,以后我们的单晶硅棒尺寸会越来越大。”

    沈教授接着说道,能够拉出接近两英寸的单晶硅棒,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了,之所以无法提拉出更大尺寸的,主要是因为没有更多的实验数据来进行完善和提升。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不停的实验和数据的积累,最后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的。

    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实验室能够拉出来的单晶硅棒的尺寸,就能够领先全球的物理实验室!

    “沈教授,这东西的尺寸是越大越好吗?”

    李安揣着答案问问题。

    “当然是越大越好了,你也懂集成电路的知识,单个晶元的尺寸越大,那么能够刻画的电路图也就越多,能实现的功能也就越多。”

    “也就代表着越先进。”

    沈教授点点头,但这只是第一步。

    制作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成本太大,主要是因为良率的问题。

    如今的晶片电路刻画的良率,仅仅只有十分之一,可想而知一块晶片集成电路需要的成本有多大了。

    而单个晶片的尺寸越大,在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缩减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成本。

    “沈讲授,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李安笑着说道,既然他之前所提供的单晶硅炉的蓝图已经初步实现了,那也就说明他可以不用管这一步的发展了。

    那么接下来也就能够提出下一步环节的改进了。

    那就是光刻机。

    “瞧瞧,老徐,这就是人才啊!”

    沈教授脸上都笑开花来。

    “想要进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想法,没有想法,怎么去突破,是不是?只要能够有进步的想法,都是好想法!”

    沈教授笑着说道,期待的看着李安。

    从单晶硅炉上,他就已经尝到了李安这天马行空的想法所带来的好处。

    “之前您给我的一些资料里头,包括了那个什么光刻机。”

    “其实我对这东西挺熟悉的,因为它和电影儿的放映机有些差不多。”

    李安不紧不慢的说道。

    第一代的光刻机,需要工作人员在光掩膜上手动刻出线路图,然后直接盖在覆盖着光刻胶的晶元上,利用曝光的原理使得线路保留在晶元上。

    不过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直接覆盖在晶元上的光掩膜,用几次也就不能用了,这样的成本太大。

    而且对晶元的纯度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导致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良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且成本巨大。

    但第二代投影式光刻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放电影也是将胶卷上的一个一个画面,通过一块透过光的孔,将胶带上的画面投放在幕布上。”

    “我那些电影儿的胶带,无论我用了多少次,都还和新的一样嘞。”

    李安笑着说道,双手不停的比划着放映机的工作内容。

    “您想啊,我这电影儿胶带是没有和孔接触的,中间有一段空间。”

    “那如果我们在光掩膜和晶元中间加上一个透镜呢,这样不就不需要把光掩膜放在晶元上了么?”

    “而且我又联想到,电影儿放映机的原理是把胶带上的内容给放大投在幕布上。”

    “那能不能翻过来,就像把放大镜设计成一个相反效果的透镜,把原本在光掩膜上很大的电路图形,通过透镜等比例的缩小了之后,再投射图案到晶元上。”

    “一个透镜可能会有像差,那如果两个透镜一起呢……”

    “那这样的话,同样尺寸的晶片上,不就能刻画更多的集成电路了么?”

    李安耐心的给沈教授解释着中间的细节,甚至还用笔在纸上将其中的细节给画了出来。

    这就是投影式光刻机的蓝图,实际上初代投影式光刻机并不复杂,它利用反射投影的方式,利用两片同轴球面反射镜,将光掩膜上的图形经过三次反射。

    最后投射在硅片上,这样不仅将接触式改成了投影式,同时两个球面反射镜很大程度消除了单个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从而达到光刻所需要的分辨率。

    而投影式光刻机的出现,也就标志着芯片正式进入了微米时代。

    “透镜……双重透镜……减小像差。”

    沈讲授看着李安手中这个本子上写写画画的内容,以他的专业程度,很轻松就能看懂这些图画和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而且李安也是在有意识的将自己所画的东西尽可能的往投影式光刻机上面去表达。

    以沈教授的学问相信很轻松就能看得懂。

    当然了如果这都看不明白的话,李安甚至可以给他画出初代投影式光刻机的所有构造。

    但那样对于沈教授来说就有点儿太惊世骇俗了,自己的身份也会引起很大的怀疑。

    所以如今这个程度就刚刚好,技能让沈教授看懂这中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掩盖自己的学识渊博这个真相。

    因为他的身份是电影放映员,这些原理要说他懂,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现在就要回实验室去。”

    沈教授在李安讲完之后,顿时心情澎湃。

    他拿着李安递过去的图纸,站起身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