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要重生的

第四十二章 侠客演绎(一)

    2006年,10月。

    一场秋雨浇灌着这片土地,一场秋雨一场寒,却浇灭不了少男少女躁动的心。

    计划犹如弦上的箭,有时不得不发。

    在这个跑马圈地的时代,你能清晰感知这个时代的魅力,无论你是否害怕被淘汰,都难以避免必须接受一个结果。

    被迫接受一个结果总是比主动接受一个结果要好,因为内心不纠结。

    书生与剑客,联盟与对决。

    经过一周的思量,这个如游戏画面一样的场景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孤苏皓的脑海里,久久都不能忘却。

    这个时代已经远离刀光剑影很久很久,现在又突然从角落里跳出来,现在要把这个故事真实演绎出来。

    这个故事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呢?

    生意人一定是要讲投入和回报是否能成正比的,只有投入而没有回报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孤苏皓一直不愿意把自己定义为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愿成为所谓的生意人。

    宁静的商业计划真的非常有意思,整体策划偏向于文娱。

    追求的是顾客的体验感,同时对细节方面的追求也是达到了一个极致。

    在一个虚拟情境去体验另外一种身份,老爷和丫鬟,侠客和书生……

    10月末,孤苏皓的第一笔投资10万元打入了宁静的账户,这笔钱的投入不抱任何能够有回馈的可能这种希望。

    完全是一种情怀,就比如金庸先生的侠客行,这种能够象征着某种精神或者是追求的事物,总是令人非常向往的。

    宁静的创业之路,也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侠客开始的。

    故事开始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虽然生性愚笨,却向往着仗剑天涯的梦想。

    这个故事情境打造只在一个方圆几平方千米的古典小村落里,用“方寸之间”来形容,也很妥当。

    演员并非来自影视城、大中小影视学院、专业演员,他们真的就是纯朴的山野小民、渔夫、小商贩和普通的百姓。

    找到这些人并聚集在一起,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由于经费吃紧,他们只有极少极少的一些补贴。

    因为热爱,所以有机会聚在一起。

    在“天涯”上,一个身价千万的老板,表达了纵横驰骋商场之后的厌倦,于是写下了一句:愿为贩夫走卒,粗茶淡饭过余生,怎奈何心无所安。

    宁静也是商业头脑清醒,看到后回贴:“书生与剑客,联盟与对决”欢迎您的到来。

    商人居然感动了,接着追贴回复:世间真有这样的地方?俺愿前往!

    一来二去,深入了解之后,商人便签了这份体验合同,六天五夜,188888元的至尊帝王级别的服务,全村人都配合表演。

    这单生意算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犹如给宁静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得宁静的人生方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说起这事,宁静还一直咯咯直笑,完全停不下来,激动到双手一直颤抖,连说话都开始不利索起来。

    这场演绎,光是群众演员就多达三百多人,因为热爱,这三百多群众演员多半都是为爱发电。

    一百多人不仅没有要公司的钱,还自贴腰包,自己带着锅碗瓢盆来到这小小古村落生活。

    这名不见经传的古老小村子,居然开始焕发生机,村民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只有张大嘴巴惊讶的份。

    还有一些怀揣着演员梦的外地人,也自告奋勇来到这里,自己设计不同时代的服装,在小镇上体验古人生活。

    商人“王鼎盛”来到这里的时候,真的被感动哭了,非要说这就是自己梦中情境的再现。

    没有机位,也没有“咔咔咔”的闪光等,也没有这条不通过,重新拍一条这种扯淡规矩。

    连剧本也是没有的。

    商人穿着侠客服装,背着一个包裹,手里拿着一根哨棒,把包裹挑在一头。

    头发也是按照宋人的发型设计的,可费了老鼻子劲儿。

    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很快就有了重回古代的感觉。

    “哈哈哈!就是这种感觉!”

    王鼎盛哈了一口气,用手摸了摸半白的头发,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这是第一天的体验,时间是早上七点,路边已经支棱起了包子摊,等待着唯一的客人来购买。

    卖包子的人一看就像是真的卖包子的,长得壮实,笑容可掬,整张脸已经被岁月打磨成了包子的形态。

    因为姓齐,人送外号:“包子齐”

    王鼎盛来到包子摊前便有些挪不动步了,因为他实在太饿了,这包子又实在太香,怎能不撩动他的胃?

    站在包子摊位前,老板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道:“没有钱就走远点,不要妨碍我做生意!”

    这自然是情景设计,王鼎盛也并没有生气。

    于是往口袋摸索,真的一个钢蹦也没有。

    “老板,您这个包子怎么卖?”

    “5毛钱一个,你需要几个?”

    王鼎盛摇了摇头,道:“我没有钱,你能不能赊我几个?等下次定会十倍百倍奉还!”

    “哼!像你这种口出狂言的人我见识的多了,如果没有钱,便请离开,不要影响我做生意!”

    王鼎盛摇头走来,喃喃自语,道:“真是世风日下,你今日欺辱我,他日飞黄腾达之日,定让你高攀不起!”

    “呸呸呸……他日的事情,他日再说,你不必给我画大饼!”

    王鼎盛逛遍了一条街,没有一个人愿意赊给他吃的。

    现实给了他狠狠一个耳光。

    “这个时候要是遇到宋江就好了!他可是个及时雨!”

    宋江当然是不可能有的,在这个小村里并不缺少侠义之士。

    论淳朴,还得是老百姓。

    王鼎盛推开一家农家的大门,喊了一声:“有人在吗?想讨口吃的,有没有在啊?”

    此时有人突然出镜,笑出了猪叫的声音,这声音之后,这人被宁静派人拖了出去,被“除去了名字”,驱逐出了小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