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世界尽头归来

第三十三章 形单影只

    韩仲垣没再说废话,随手取出一沓复印纸,将合作草案发给厂商们。

    童默然以手托腮,认真翻阅合作草案,方知化霾丹经过反复实验,已经通过了初步临床测试。至于本次商业合作,旨在预售少量化霾丹,并计划借此完成一项追踪实验。

    按合作草案所述,化霾丹的制作并不复杂,然核心原料唯研究院独有。所以在这次合作中,研究院会提供制作方法,再为每家厂商分发少量核心原料。待样品制作完成后,则会由专家进行评判,以此决定后续的销售权分配。

    获得销售权后,厂商需先行缴纳保证金,并按指导价进行试水销售,同时配合研究院进行追踪跟进。待实验内容全部完成,化霾丹进入量产阶段,相关厂商便可领回保证金,并获得化霾丹的特许经营权。

    童默然轻拨纸页,神情越来越认真。

    注重渠道,合作让利,厂商竞技。

    刘建光刚才的那番预测,十分贴合研究院的意图。

    即便有些细节没料到,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还不错......”

    童默然念及此处,自顾自轻轻点头。

    余光瞥向身侧之际,刘建光刚好看过来。

    两人四目对望,随后相视一笑。

    “你笑了。”刘建光找了个笔记本,慢条斯理地写上三个字,然后不动声色地递给童默然。

    “笑有什么奇怪的。”望着纸面上的字迹,童默然的笑意更浓,随即在本子下面回了话。

    “你之前可没给过我笑脸。”

    “我这人比较慢热。”

    “建议继续保持,笑起来更漂亮。”

    “你还真挺有见识,明明刚接触这些,就能猜出个大概。”

    两人自顾自传起了本子,仿佛上课开小差的同桌。

    虽然没有发出太大声音,大庭广众之下仍旧显眼。

    对面的中年女士莞尔一笑,胖小伙子则假意咳嗽起来。

    童默然见状不动声色地收手,刘建光则朝对面竖起小拇指。

    两位研究员看在眼里,倒是没有插嘴的意思。

    相较于出售技术,合作的条件更为优惠,对在场商家极具诱惑力。看过合作草案以后,虽然有人在细节上提出疑问,却无人对合作方向提出异议。协商一致之后,韩仲垣便掏出合作意向书,并向厂商们分发了核心原材料,以及存有化霾丹制作方法的电子介质。

    “只够做五枚,请大家珍惜。”韩仲垣仔细叮嘱,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注意事项。“两周后的今天,请大家带成品来院里,会有专家组进行评判。这件事情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的安定,恳请诸位多多费心!”

    韩仲垣交待完工作,陈武清又说了几句,如此便算是散了会。

    厂商们领了任务,便准备各回各家,临走前也少不了一番寒暄。

    “冯姨,好久不见。”刘建光走到会议桌对面,亲切拉住中年女士的手。

    “这才几年的功夫,建光都成大人了。”冯姓女士温婉一笑,拉着刘建光走向两位研究员。“陈主任,韩组长,容我介绍一下,这孩子叫刘建光,是金炳刘家的后辈。”

    “原来是商界新秀。”韩仲垣先前与童默然交谈,没有太留意刘建光,闻言方才点头致意。

    “两位领导,初次见面。”刘建光优雅欠身,朝两位研究员恭谨行礼,保持着得当的言行举止。

    “刘董家的三公子?”陈武清先前始终缄默,此时终于开口询问。

    “是的,陈主任。”刘建光有些意外,没料到陈武清会认识自己。

    “金炳集团这是跟{锻炼}公司深度合作了?”

    “目前跟集团关系不大,主要是我个人的选择。”

    “原来如此。”

    刘建光吃不准话外之意,便用了模棱两可的说辞。

    陈武清微微点头,也没再多问什么。

    ......

    正午。

    郊区高速公路。

    童默然悠闲地开着车,还不忘与刘建光聊天。

    两人通过一上午的相处,如今已经慢慢熟络起来。

    “那个张先生,是什么来头?”

    “那个发面包子叫张远大,九斗集团三把手的儿子。”

    “原来是张家的人,怪不得跟你犯冲。”

    “这又怪不得我,他家一水儿贱人,成天没事儿找事儿。”刘建光抹了抹鼻子,颇为不屑地哼了一声。

    “那位冯女士倒跟你关系不错。”童默然没有盲目附和,转而问起了中年女士的情况。

    “她叫冯荃,生息河集团董事长的妹妹,我小时候见她的次数不少。”刘建光如实回答。

    “这回参与合作的厂商,背后都有财团的影子。”

    “哎哎哎,可别把我算上,我就代表我个人。”

    “看来建光不想罩着我们呀。”

    “要罩也是童姐姐罩着我嘛。”

    其时太阳初斜,厂商们争分夺秒,于返程的路上疾驰。

    同一时间,研究院的食堂里,两名研究员正在享用迟来的午餐。

    韩仲垣饭量不大,就只点了一份牛肉米线。

    与韩仲垣相比,陈武清的午餐要丰盛得多。

    一盒土豆泥,一块鸡胸肉,一片煎鱼排。

    一盘蔬菜沙拉,半根长棍面包,一碗奶油蘑菇汤。

    “你多久没吃饭了?”瞪着陈武清的餐盘,韩仲垣不禁瞠目结舌。

    “回家懒得做饭,跟单位吃饱了算。”陈武清费力地啃着长棍面包。

    “夏琼一出差,你就跟个流浪汉一样。”韩仲垣打趣道。

    “嗨......”陈武清无奈摇头,眼神里闪过不可察觉的落寞。

    “你说他们能达到要求吗?”韩仲垣没有留意,转而聊起了工作。

    “咱们选的这些企业,水平多高不好说,只论合格的话,问题不太大。”陈武清放下半截面包,将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我觉得相比于生产能力,他们的销售能力更重要。”

    “咱们直接走星盟的渠道也行吧?”韩仲垣有些不解地问道。

    “星盟非常松散,咱们既要销售化霾丹,又要完成好跟踪实验,最后还是得落实到每个独立的联络点才行。咱们请的这三家,自己就是星盟的联络点,这方面他们比咱们更擅长。”

    “我反正是看不上他们的手艺......”

    “{灵能迸发}这个项目体量太大,不允许咱们每个环节都事必躬亲。化霾丹虽然意义重大,但工艺要求并不苛刻,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做。让更多力量参与进来,给他们一些成长机会,总有一天能帮到我们。”

    “道理是这个道理,总感觉不完美啊......”韩仲垣挠了挠头发。

    “这才是现实嘛!”陈武清豁达一笑,又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

    下午的工作不算繁忙,陈武清难得没有加班。

    他于傍晚准时离开单位,驱车回到自己的别墅里。

    客厅看起来一团糟,像是很久没收拾过。

    陈武清扯掉工服,换上宽松的衣裤,一屁股陷进沙发。

    他打开电视机,随手播了几个台,却都觉得索然无味。

    他走到楼梯口,见厨房黑着灯,显得毫无烟火气息。

    他沿楼梯爬上二层,发现书房寂静无声,桌面上落了层浅灰。

    至于墙边的高大书架里,则存放着数千册实体书。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研究院更是走在前列。身为一名高级研究员,陈武清与高新技术为伴,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却偏偏喜爱某些传统设计。

    譬如他更喜欢实体书,而非数据堆砌的电子读物。

    又如墙角的机器人,虽然配有语音图文识别系统。

    可他却更在意操纵感,始终没淘汰掉操作手柄。

    陈武清端起手柄,按下红色启动按钮,娴熟地摇晃操作杆。

    机器人便跳了起来,嗖嗖嗖地爬上书柜,从高处夹来一本书。

    这是一部访谈录,撰稿人正是夏琼。

    陈武清扫了眼目录,迅速翻到某篇采访笔记,便看到了受访人的姓名。想起那番似是而非的回答,研究员下意识露出笑容,可表情又慢慢趋于苦涩,随后将访谈录丢到桌上,晃晃悠悠地走回卧室。

    其时天色已晚,卧室漆黑一片。

    陈武清摘掉眼镜,一头栽倒在床上,大字型仰面朝天。

    左手传来异样的眼神触感,像是绣有凹凸纹路的衣料。

    研究员缓缓偏过脑袋,发现是一件黑色胸衣。

    他把胸衣拎到眼前,缓缓扣在自己脸上。

    一吐一息之间,幽香漫入口鼻。

    那是他无比熟悉的、残留不多的女人香。

    “呼......”

    陈武清闭眼享受片刻,撇下胸衣走向储物柜。

    储物柜的抽屉里,躺着一张旧照片,正是他和她合影。

    她搂着他的脖颈,眼睛笑成一条缝。

    他傻呆呆地望着镜头,于羞涩之中透着窃喜。

    “唉......”

    靠着墙壁发呆半晌,陈武清将照片放好。

    旋即拉开另一个抽屉,从里面捏出一柄飞刀。

    飞刀长约三十厘米,纤薄的刀身轻盈至极,寒光流溢的刀刃锋利异常,刀身中心刻有柳叶形印记,又被附以高档灵墨的涂绘。刀柄光滑坚硬,绘有似云似浪的图案,而在刀镗和刀尾的位置,则有一大一小两个圆形镂空。

    陈武清捧起飞刀,摩挲冰凉的刀身。

    仿佛把玩着无价珍宝,似乎忘却了时间在走。

    某时某刻,大脑收到轻微的刺痛感。

    研究员回归清醒,发现已是午夜时分。

    自己左手的食指尖端,则被利刃划出一道细口。

    “嘶......”

    陈武清轻吮手指,将飞刀放回抽屉,重新栽倒在床上。

    视线挪移之间,目光落在床头柜上,便看到了那张信纸。

    纸面上的字迹很漂亮,于干练中透着一缕随性。

    他吃力地捏过信纸,一字一句地品读起来。

    这封信始终放在床头,他已经反复读了很多次。

    可明明知道信的内容,他仍旧难以抑制地叹息。

    “我说什么你都不听......”

    仿佛是有些委屈,又仿佛是在置气。

    陈武清使劲掀起被子,狠狠把脑袋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