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只想当皇叔

第15章 大明官员的集体素质

    南京城里的官员们,如同朱君法猜想的一样。

    此刻正因为数万流民涌入城中,陷入纠结和犹豫之中。

    有人在考虑得失,有人在担忧自身安危,还有人思考着能否从这件事情里获得好处和足够多的利益。

    倒是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如何应对当下这数万进入南京城的百姓。

    始建于成化年间的应天巡抚衙门,南京城内各部司衙门堂官,应邀前来,汇聚在一起。

    这里面有南京六部尚书,也有南京九卿官员,另有南京锦衣卫、守备司、兵马司、兵备道等功勋武将。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高官厚禄,若非应天巡抚有着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的全称,算得上是南直隶一带权力最大的官员,这些南京各部司衙门主官,可是轻易不会像眼下这般齐聚一堂。

    有着浙江莆田出身,后又迁往四川成都,军户出身的现任应天巡抚庄祖诲,在通判朱启元的陪同下,自后衙出现在南京文武百官面前。

    他是万里二十二年四川道乡试中举,万年十二年三甲第五名进士。

    随后出任浙江道嘉兴知府,转任山东河工副使,历任浙江道左右布政使,于崇祯四年末升任应天巡抚。

    说起来,庄祖诲不像旁的官员,专心治水,修筑河堤、筑造河海港口。

    为官以来,廉名能恪,嫉恶如仇。

    此刻望着眼前的南京官员们,庄祖诲的心中便顿时生出一份沉重。

    “今日南京城外,灾民不忍饥饿,为生计入城意欲就食果腹,却不意致使南京城防重压,城中百姓心生不安。

    本官为应天巡抚,代陛下牧守南直隶,绝不能叫南京生乱,特请诸位,共商入城灾民安抚之事,诸位皆久居南京为官,当知如何安定南京。”

    庄祖诲坐定,便面朝在场众人,开口坦明今天的议题。

    在座的南京吏部尚书谢升微微一笑,轻声开口:“抚台封疆,总领南直隶十一府军政要务,此番南京生乱,我等当以抚台为首,平定城中民乱,保全孝陵周全。”

    谢升话一说完,在场众人无不颔首点头。

    然而庄祖诲却是眼底凝重。

    自己刚一开始便点名,这进城的百姓乃是灾民,进城也只是为了不被饿死。到了南京吏部尚书谢升嘴里,就成了民乱。

    而最让庄祖诲无法反驳的,就是谢升剃刀的保全孝陵周全。

    要知道,南京城东北边钟山上的孝陵,可是葬着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

    庄祖诲这一次处置妥当,那只是他这个应天巡抚的本分,要是一个处置不当,激起更大的民变,生出更大的乱子。

    那他庄祖诲这个应天巡抚就要多上一条,施政无能,致使孝陵被流民冲击,惊扰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的罪责。

    “哪有什么灾民,哪有什么民乱。以本官看,这就是一帮乱民!暴民!”

    忽的,堂下响起一道暴喝声。

    庄祖诲和众人看过去。

    正是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

    只见郑三俊面色生怒,继续说道:“我看啊,就该下令兵马司、守备司出动大军,于城中封堵这帮暴民。再下令急调苏松常镇兵备道官兵驰援南京,绝不能叫这帮暴民毁了南京城!”

    在谢升将今日冲进城中的流民定义成乱民之后。

    郑三俊这位南京户部尚书则是直接将那些人给定为暴民,更是要大动干戈的调动兵马严惩那些人。

    庄祖诲的脸色冷了下来。

    在他的印象中,郑三俊可不是那等酷吏,平日里亦是为人端庄严谨、纯正清明,在朝廷里算得上是少有的正气凛然之辈。

    随即,庄祖诲的脸色多了几分揣测。

    而他的目光则是扫向在场其余人:“诸位,可也是这般以为的?还是另有成算?”

    世守南京的大明开国功勋魏国公府,第十一代魏国公徐文爵轻咳了一声,引来众人注视。

    虽然魏国公府在永乐一朝不受待见,等后来因为大明政治核心北上,魏国公府也就慢慢成了南直隶功勋及卫所兵马的领衔人物。

    徐文爵看向众人,轻声道:“依我看,这入城的都是我大明子民。且不论他们今日只是杀了一个私自贪墨赈济钱粮的蠹虫,还是进城之后也未曾徒增杀戮。我等为天子镇守南京,还是要多些仁心。何不……”

    说到此处,这位第十一代魏国公,目光再次扫过众人,看向坐在上方的应天巡抚庄祖诲。

    庄祖诲当即问到:“魏国公有何建议,尽可说来。”

    徐文爵微微一笑:“本公以为,不如户部和应天府筹算一二,出些钱粮给这些百姓,再好言相劝叫他们离城而去,各返乡里?”

    他一说完,郑三俊便当即笑出声:“国公当真是好成算,可是我南京户部,从去年就一直支应各方,年初又将最后那点去岁陈粮送去北京,眼下哪里还拿的出粮食来?

    前番南京城外积攒灾民,也是应天知府衙门调拨钱粮赈济。再说了,叫那些百姓已经进了城的百姓再出城,他们还能答应了?”

    “依我看,还是郑尚书前番的话在理,这个时候我等首要确保南京不能乱,该调动大军将这些百姓都赶出城外。”

    说话的是南京兵部尚书傅振商。

    而另一侧,一同镇守南京的隆平侯张拱日却是说道:“本侯以为魏国公所言无错,我等皆为朝堂命官,当思百姓不易,岂可轻易大动干戈调兵遣将镇压我朝百姓?

    再者说,那些百姓为何会进城?

    还不是因为他们吃不饱肚子,一个个都快要饿死了。

    这解决问题,还是得要从根子上解决,给了他们粮食吃,他们当真愿意待在南京城而一直不回乡里?”

    眨眼间,巡抚衙门里就分成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两派人物。

    以南京吏部尚书谢升、户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傅振商为首的文官们,一个个怒不可止,言辞振振要动用大军镇压冲进南京城的百姓。

    而以魏国公徐文爵、隆平侯张拱日为首镇守南京的功勋武将们,却是纷纷指责文官们的计划太过凶狠,当善待进城的百姓。

    几番争论不下,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上方眉头紧皱的庄祖诲。

    您老抚台是南直隶地界上,权力最大的人。

    这件事情,还是得您老决定。

    不管对错,我们都跟着您干。

    但是最后结果怎样,那也得您老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