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佬穿越商朝末年

第八十章 两个我全都要

    司寇的话音刚落,屋内便掀起了阵阵的讨论声。

    坐在前排的司工棣率先发话,他赞道:“司寇的提议确实很好。商王大举营建的沬邑与商邑相近,而周人的丰、镐两邑也仅隔一条沣水。

    邦伯或许可以考虑在昜国郊野附近再择地兴建一座城邑,作为支援。”

    易峟循声望去,见是司工棣在说话。印象里,司工棣是个实在人,虽然言语间有时略显冗长,但所言皆有依据。因此,易峟对司工棣的提议颇为重视的。

    “司工棣所言极是。”易峟站起身,目光坚定,“既然天下最强的周人与商人都选择了修筑双城的策略,我们昜国虽小,也不应甘于人后。

    为了防止城邑再次被戎人攻破,保护我们的族人不再受到伤害,我们应效仿商人周人,兴建第二个城邑。”

    南庭那边有人提出了疑问:“邦伯,我们到底是应该作邑筑城、加强防御,还是主动出击寻找敌人呢?”

    易峟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的确,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主动出击,对附近的戎人进行彻底的犁庭扫穴,以战代练;

    二是在灾年乱世中,新建城邑,高筑墙,广积粮。

    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昜国的国力有限,可能无法同时兼顾两个方案。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很快,易峟心中有了决断,他一锤定音道:“两个方法我们可以同时进行。

    不过,司寇的提议需要稍作调整。我们不再单纯地修建城邑,而是要建设一座设施完备、占地广大、戍守人员充足的大型粮仓城。

    如此既能储存粮食,又能供族人驻守和训练之用。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加强防御又可以提高战斗力,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在易峟的心中还藏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没有说出口。

    他期待着未来的某个恰当时机,要像战国晚期的燕国那样,在易水边修建如燕下都般的大型城池,其功能,主要用于冶铁。

    (参考: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当前正在酝酿的粮仓城修建工作,实际上只是他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所积累的前期经验和基础。

    “邦伯果然深谋远虑,既能兼顾大局,又能保持较低的成本,我们真是无比佩服。“司马宣喜出望外地说道,原本他还担心邦伯会拒绝他的提议,转而选择司寇的方案来筑城。

    弓舟对邦伯的话中多处内容感到困惑:“修建粮仓?囤积粮食?可这粮食又从何而来呢?“

    “关于粮食的问题,就交给你们去解决了,“易峟对弓舟微笑着,眼中闪过一丝神秘,“族人们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啊,难道是要我们......去抢吗?“弓舟突然明白过来,惊讶地问道。

    “说'抢'多不好听,应该说是'借'。“易峟耐心地解释道,“你们要向戎人学习,主动上门去借,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即使没有粮食,也可以借点牲畜,借点人口,我们昜国现在要筑城,什么都缺。“

    “邦伯请放心,我们出去的时候,一定会竭尽全力,能借到的一定全部借走。“司马宣已经明白了邦伯的意图,立刻表示支持。

    “很好。以前戎人能来昜国郊野抢掠粮食,现在我们有了实力,为何不向他们讨回一些呢?礼尚往来嘛。“易峟满意地点点头。

    “筑城需要大量的人力,邦伯的意思是,要让戎人俘虏去筑城吗?“司寇仓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俘虏上。

    “没错,“易峟回答道,“将我们抓获的戎人俘虏进行甄别,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还有能生育的女性俘虏,其余的全部安排去昜国郊野筑城。“

    在族人讨论筑城细节以及如何防止俘虏逃跑的时候,易峟又宣布了两件小事:“弓舟在易水边与戎人作战时表现突出,我提议他担任昜国司射。你们有何异议?“

    “我们征伐戎人能够如此顺利,多亏了弓舟兄弟发现林中小路,他的功劳不小,才能足以胜任司射之职,我们自然全力支持。“司马宣首先表示赞同。

    有了司马宣的带头支持,无论是跟随弓舟去桑树岗放火的,还是在易水边的土山上目睹弓舟率领队伍冲破戎人包围的,都纷纷表示弓舟的表现有目共睹,担任司射一职毫无问题。

    “大巫祝出了意外后,占卜与祭祀的诸多事务亟待有人接管。在此,我郑重推荐卜庄暂时代为管理昜国所有的占卜与祭祀活动。“易峟朗声道。

    邦伯的这一决策来得如此突然,室内众人皆是一愣,气氛顿时凝固。与先前对弓舟的任命时那热烈的反响截然不同,此刻众人面面相觑,既不敢表达支持,亦不敢轻易反对。

    易峟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南庭的每一个人,等待着可能出现的反对之声。然而,静默中,只有卜庄自己站起身,谦逊地表示自己的能力与资历尚不足以担此重任,并恳请易峟考虑其他更有经验的国老。

    易峟见状,语气坚定地说:“既然无人有异议,那么此事便这么定了。今后,卜庄将负责主持大巫祝院子的各项事务。“

    见卜庄仍欲推辞,易峟立刻以手势和眼神示意他必须接受此任,不得有半点犹豫。

    他深知占卜与祭祀之权的重要性,这是古人精神生活和信仰的核心所在。

    在此时刻,他必须借自己刚刚赢得的胜利之势,将这份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信任的人手中。

    至于日后如何逐步分化、削弱这种权力,以减少潜在的麻烦,那是他未来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