俢海人鱼

第十四章 迷雾1

    洛城是北方的平原之城,俢海乃是南下的大海边。

    数月后燕王府一行人终于抵达至俢海,传言说俢海内生活着邪恶残忍的鲛人一族,鲛人之泪是无价的红色珍珠,更有传言说鲛人族有神秘的巫蛊力量,那种力量让世人争先恐后寻找,前仆后继的发掘。

    “传言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人一句,添油加醋,是真是假全凭世人一人一张嘴!”

    “总不能是空穴来风吧,既然是传言那就会有其事。”追莲对燕一流不相信邪恶鲛人的事情反驳道。

    “谁知道呢?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真,世事难料!”燕一流拿着缰绳,悠哉悠哉的说。

    过了这平阳关,一行人马离俢海就不远了,马队后面跟着的是一队队马车,里面坐着华嘤和许多燕王的妾室以及家仆,马车后面是许多驮着焊死的铁箱子的马匹。

    燕王与一众大将和燕一流的几个兄长开辟道路,一路上威风凛凛。

    燕一流则和追莲在后面说着不入众人耳的胡话。

    追莲的父亲乃是洛城的大将军,而他只是一个妾室生的次子,志向不高,吃喝玩乐的模样,倒是和燕一流玩得来,二人在后面也走的悠哉。

    “停马~”前方传来一声命令,整条长长的队伍瞬间停下速度。一个身着盔甲的传令兵骑着马到燕一流前禀告道:“世子爷!追莲少爷!王爷命你二人到队伍前方去!”

    追莲一脸疑惑看着燕一流,“我也不知道我父王叫我干什么?”燕一流语气漠然说道。

    二人骑着马到了前方,瞧见许许多多被削平的残竹,上面沾染着一些血迹,很明显在不久之前发生过乱战,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具死尸。

    在往前二十里就是俢海,而这里却长着茂盛的竹林和高大松柏树,周围茂盛的灌木丛更让人让人感到怪异。

    燕王与一众人围在一根完好的青竹面前,二人不好意思挤进去,只好站在众人身后。

    燕王瞧见二人站在后面像个木头人便吼道:“过来,愣在哪里做甚!”

    二人上前看见一条干瘪的尸体,燕一流两眼看着干尸的下方是一条完整的鱼尾骨,长长的鱼骨耸拉着。

    “流儿,你怎么看?”燕王问道。

    其余人都好奇的看着燕一流,虽然是个世子,可是众人却极少见过他,只知道样貌是洛城数一数二的,众人一看果然名不虚传,都期待着能听到一番独到的见解。

    燕一流看着这具干尸,什么也看不出来,两只眼睛干巴巴的盯着鱼骨,他看一眼追莲,瞧见他看的都要吐起来,让他解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燕王威严的看着燕一流,就像是说今天不说出个理所然,必然少不了一顿教训。

    “这种地方,能出现此等异像,恐怕……恐怕,”燕一流不知道要说什么,语气支支吾吾。

    “恐怕什么,快说!”燕王吼道。

    “恐怕这地方是有什么秘密不为人知,削平的竹林,带血竹叶,晒干的怪尸,像是有意为之!”燕一流一股气瞎说完,众人用赞赏眼光频频点头。他轻叹了一口气,还好这帮人不识货。

    “还有呢?流儿你再继续说,还能看出什么?”燕王见众人赞赏他,便再吩咐道。

    “我……我,这这东西”燕一流霎时间心又吊到嗓子眼,他道:“依我看,这俢海非比寻常,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来之前一流听闻这俢海时常有妖人作祟,若是深入探究,谜底就解开了。”

    “很好,说的很好,既然如此调查此事就交给你了!”燕王很满意燕一流的回答,便命令道。

    自己身为王爷,虽然说对燕一流非打即骂,可是他最看好的还是这个小儿子,自小天资聪明,相对于他其他儿子却更胜一筹。

    “啊!?父王,这事情慎重考虑啊,可以交给大哥啊,二哥也可以啊,我……我。”燕一流一脸不可置信,自己随便说的话,能查的出来什么。

    “你什么你,你是要违抗本王吗?”燕王一脸威严说道,燕一流一时语塞。

    “这……是,一流遵命!”燕一流无奈接下这道旨意。

    “启程~!”传令兵的声音拉长来。

    “来人,用铁盒子将这东西装起来,开辟路道。”燕王命令道。

    不一会儿一队身着盔甲的官兵拿起砍刀将道路两旁的灌木丛清理开,几个身着一身黑衣的男子提起一个极大的铁盒子将干尸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关上铁盒子后,几个黑衣男子快速将铁盒子抬放到队伍后方。

    将近旁晚时,一行人马到了俢海的丽城内,刚入城门,丽城的王县令便已恭候多时,周边站着许多城民,丽城内布满华灯,一片通明。

    “丽城县令王慈瑞参见燕王爷!”

    霎时间周围百姓皆跪地齐声道:“参加燕王爷,恭候王爷大驾!”

    “都起来吧!无需多礼,我燕莫然是奉朝廷之命来处理妖人祸乱一事,从即日之起这俢海的安危与民生皆是我燕莫然的责任!”

    燕王豪言壮志一通,姿态犹如大将之风,威严不可侵犯,此时此刻他燕一流才知道自己的额娘为何当初义无反顾的与父王在一起,也许就是这种临危不惧,敢言敢做的血性。

    说必,众人起身周围少了沉闷的气氛,更多的是敲锣打鼓,欢歌载舞,这一日却是丽城许久不见的欢快更是希望的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