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之虎视天下

第四十一章瘟疫防治之法

    跟着太医们学习医术,然后准备将这些学徒下放到军中之内,以及大明各地方的惠民药局帮助百姓医治一些常见的疾病。

    众臣都点了点头,高薪聘请这招不错,应该很快就能在百姓之中挑选了近千个识字之人!

    太医们交这些学徒的医治方法都是最保守的,即使无法治好也不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宣德皇帝现在最关注的其实无非两个方面,人口和军队。

    而这两个方面都和医疗扯不开关系。

    宣德皇帝可远比这个时代的人明白医药的重要性!

    因而宣德皇帝现在要把医生的地位给提高起来,不然医生还是和以前那样不怎么被重视。

    宣德皇帝说道:“凡是被招聘入疾病研究院和军医院的医生,按照等级排名,分为十三个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医生每个月的待遇不同!”

    最低级别的待遇每个月的俸禄要足够养活一家六口人,再往上的那一些级别的待遇由胡濙和其他医生一同商量讨论,给朕一个合理的数据。

    还有医生等级的晋级考试,胡濙也要商量确定下来,这样医生才有动力。

    医疗体系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几率,以及减少因病死亡的百姓和士卒,医生的作用在宣德皇帝眼中重要无比。

    宣德皇帝道:“未来从军医院学习出来的医生,派到军队中。

    未来明军麾下基本每百人中就有四名合格的医务兵,而且从现在开始士兵要开始简单的学习一些包扎伤口的医术。

    争取军中大多数的士卒都要懂得,如何处理基本的刀伤箭伤。”宣德皇帝说道。

    举一个例子,一场战斗中甲方有充足的医务兵,乙方没有重视发展军中的医务兵。

    比如一场战斗下来,甲乙双方战死受伤的人数一样。

    甲方有了医务兵的帮助,军中战死受伤的人数减少一大半,乙方还是原来那样。

    就知道减少大半的伤亡意味着什么?

    几十场战斗打下来,残存下来的老兵数量能增加好几倍,战力估计都能翻个番。

    一场战斗死伤两成多,五场战斗下来老兵就剩下三成左右。

    但若是死伤减少为一成,五场战斗下来剩下的老兵就有近六成。

    很简单的一个算术题,这宛如一个血淋淋的巴掌拍在了以前的兵法大家脸上。

    而且这还是算轻了的,战斗越是激烈,医务兵的作用就越大。

    在坐的众人都不是愚笨之人,很轻易就想通了这其中隐藏的道理。

    众人越想这些事就越头痛,都开始质疑起了自己的智商。

    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就能忽视了呢?

    经过宣德皇帝这一般的提醒,在坐众人也基本明白了医务兵的重要性,这可以大幅度减少麾下士卒伤亡率,提高老兵数量的利器。

    “真的难以想象,这少量的医务兵竟然能够将伤亡比降低到这种地步!”阁老杨荣满是感慨地说道。

    即使以他这种久经战场的老狐狸,竟然也没有发现这种医疗兵的重要性。

    宣德皇帝笑了笑说道:“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稍微的细致化思考一下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你们并非想不到这些,而是被以前的经验和思想所禁锢住了。”

    经验固然重要,但追根求源才是最好的方法。”宣德皇帝郑重说道。

    中国古代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以经验来判断事物。

    人们已经习惯于在已有的东西之上进行改进,却很少有人将这些东西细致化,然后分类继续探索,追根求源。

    众人都叹了一口气暗自神伤,自愧不如。

    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自认为精通兵略堪比周亚夫的英国公张辅因为医务兵这一件事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这算什么事啊?如此简单的问题几百年来都没有人发现吗?

    是不是自己傻了吧唧了?

    英国公张辅倒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于上古诸多先贤们的无语。

    这么多的兵法大家,或许都如同主公所说的被经验禁锢了吧!

    这么一个简单的变化,就能够减少大半的伤亡,然而如此多的兵法大家却没一个能想到的。

    要知道,老兵和新兵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敌经验,士气,团队协作等因素。

    新兵对上老兵,那胜算可就大。

    宣德皇帝看到众人一副自愧不如的样子,内心暗笑。

    咱论智商确实比不过你们这些妖孽,但架不住咱见识比你们广啊!用超越你们两千年的见识欺负你,轻松就能整的你怀疑人生。

    这时八部尚书一行人,走了起来对着宣德皇帝行礼!

    宣德皇帝挥了挥手让其免礼,把刚刚说的那些话讲给这些尚书听,八人听到后同情的看了一眼搞军略的那几人。

    八人是属于内政型人才,八人内心道:“还是搞内政搞谋略好啊,永远都不会过时。”

    看看这搞军略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整的怀疑人生。

    众人头顶漂起一个个读白小人,道:“荣阁老,要不然你老人家跟着我们一起搞谋略吧!别当军师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发现不了。”八人头顶读白嘲讽似的说道。

    阁老杨荣脸色一黑,头顶读白小人冲着八人咆哮骂道:“滚!这怪我吗?就是孙武韩信他们也没发现这个问题啊!”

    “所以说荣阁老搞军略的没什么前途。”

    “有英国公在呢!”八人暗讽道。

    专注内政几十年的八人非常鄙视和羡慕这些搞军略的。

    凭什么脏活累活都得自己等人干,最后出风头的却是这些搞军略的?

    杨荣额头青筋直冒头顶上读白小人大声说道:“本阁老让你们八人带着一路大军和我战一场试试?我一对你们八人看我不把你打到哭!”

    八人面露不屑的转过脸看向别处,头顶读白小人不说话了。

    开玩笑,自己一个搞内政的和你一个搞军略的作战,脑抽了吧!

    这时杨溥读白小人站了出来道:“好了好了,军略内政缺一不可。我等分工不同,但并无高下之分,何需在此怄气呢?”

    宣德皇帝也发现了众人这古怪的氛围,内心乐呵呵的看着热闹,见到差不多了便咳了咳嗓子。

    众人听到声音后,立马回神看着宣德皇帝的下文。

    宣德皇帝道:“朕观武举的制度跟文举相差太大,所以朕想完善武举制度!”

    武举考试二年一试,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猛将,二为统帅。

    猛将类型考试以“以武艺为主,谋略为辅!”

    统帅类型考试以“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

    第一个考完再进行第二个!

    考虑到有些人同时具备武艺和统帅,像是岳飞那样,可以同时报名猛将和统帅两种类型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弓箭和策试。

    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进士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对于落第的武举人,按路程远近发给回家路费,多则十两,少则四、五两。

    而大部分武举人,按规定可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效力。

    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算有了进身之机,同样也有逐步升迁的机会。

    “各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众人点头同意!

    宣德皇帝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那就通传天下,明年开始正式实行吧!”

    好,那接下来朕又调整一下马政,朕观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期的马政虽然有成效,但是太过于分散。

    管理马政的机构有苑马寺,御马监,两京太仆寺总共五个,各司其职缺少统一的领导监督机构。

    朕在其上建立监督领导机构,名为马政监督局,设置局长一名,副局长三名,监督苑马寺和两京太仆寺。

    还有在马政监督局里设置一个兽医司,司长一名,副司长三名,招聘全天下有名,技术高超的兽医为战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兽医分为五个级别,最低级别的俸禄待遇一个月也要足够养活一家老小六口人,往上的级别可以等招聘到足够的兽医,开会讨论出来。

    再送过来内阁以及朕确定!

    马政监督局独立出来,位同现在的八部归朝廷管辖,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不?

    宣德皇帝想起来,一句话非常应景道:“谁反对谁赞成?看着众人!”

    众人想了想,便都同意了,反对也没有用啊!

    还不让省点力气。

    宣德皇帝说道:“那马政监督局局长由谁来担任合适呢?各位爱卿可有适合的人选不?”

    众人听到这就来精神了,纷纷各自推荐人选。

    内阁首辅杨士奇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兵部侍郎王骥此人不错。”

    阁老杨溥也出声道:“启禀皇上,臣觉得御史于谦重名节,轻名利!是个不错人选,可以让其一试。”

    阁老蹇义道:“皇上,臣认为郭璡吏部右侍郎不错,为人厚重勤敏。”

    阁老夏原吉也提出人选,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大理寺卿胡概,为人刚正不阿,执法严律!是不二人选!”

    宣德皇帝看见这一个个的阁老争相发言,只有英国公张辅沉默不语。

    宣德皇帝问道:“英国公,你可有合适的人选不?适合的武官也可以,说出来让朕听听!”

    众阁老听到宣德皇帝说话,一个个的内心有点羡慕道:“英国公真得皇上恩宠。”

    英国公张辅听到宣德皇帝叫自己也说一个人选,心里想了想说道:“皇上,臣有一人选,乃是武康伯徐祯,为人颇有清廉之志。”

    宣德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英国公这样说了,那就让武康伯徐祯任马政监督局局长吧!”

    众人听后,心里有点酸酸的,宣德皇帝对英国公张辅也太恩宠了吧!

    不过内心怎么想的,表面上还是一如既往不露出任何神情。

    宣德皇帝道:“好了,会开完了,大家都散了吧!”

    众人起身,向着宣德皇帝行礼告退。

    宣德皇帝等到众人都退出去后,转头看向小福贵,说道:“去叫钟法保过来见朕!”

    小福贵点头领命,领着两个小太监去叫人了。

    大殿内只剩下宣德皇帝一人坐着,陷入沉思之中。

    锦衣卫指挥使钟法保此刻正翻看着各地广告司人员名单,察觉到了有人靠近。

    抬头看去,就见到小福贵率领着两名小太监过来,钟法保赶紧起身道:“福公公,是不是皇上要召见我!”

    小福贵挑了挑眉头道:“钟指挥使,怎么知道的?”

    钟法保挠了挠头笑道:“能让福公公前来找某,大概率就是皇上要找某了。”

    说着赶紧朝着小福贵走了过去。

    小福贵笑了笑,便领着其朝乾清宫方向走去。

    小福贵几人走了两分钟,走进了乾清宫里,钟法保见到上首坐着的宣德皇帝,连忙行礼道:“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德皇帝听到钟法保声音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见钟法保道:“法保,起来吧!广告司之人散布的怎么样了?”

    钟法保起身,说道:“回皇上,臣已经在全国各地招收了人手,组建好了广告司,只剩下一些偏僻之地还没有广告司人手。”

    宣德皇帝点了点头,道:“不错,剩下来的慢慢招人,一定要招那些诚实可靠之人,不要那些浑水摸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