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品家丁

第一百九十二章:齐聚金陵书院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郎朗的读书声,从夏日午后的书院中传出来。

    轻风拂过,吹皱了书院中一池碧水,沙沙作响的竹林之下,一个个穿着院服的少年、中年老人人,坐在蒲团软塌上,跟着师保摇头晃脑的读书。

    叶童叉着腰穿着他那标志性的青衣家丁服,仰头站在金陵书院的大门口,望着大门上闪闪发光的四个金色大字。

    “书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书院。”汪长武神情严肃,站在叶童右边道:“公子在这里可切莫张扬啊!”

    东湖山人则一脸木然,懒洋洋的站在叶童的左边望着那四个大字,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午后的太阳照耀在青灰色的石板地上蒸腾起层层热浪,知了躲在两侧整齐茂盛的树叶下不停的叫着。

    书院中的亭台楼阁隐匿在繁花绿树中,隐隐能听到从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这一切新鲜又美好,就像叶童那无比怀念的校园时代。

    书院大门口类似于现代的大学,是那种敞开式的。

    已经褪色的朱红色立柱斑驳,浸染了三百年江南风雨。

    “历朝历代,金陵城作为江南最重要的工农商业集散地,与杭州城一样从未经历过战火洗礼。所以书院才得以完整保留传承,这里的院正徐墨阳,乃是当朝太学院一品大学士徐墨松的兄长。为人一身傲骨,公子可切莫惹恼了他。”

    之前的介绍叶童一直左耳听右耳冒,听到汪长武这句介绍的时候,叶童连忙问道:“这院正什么级别?”

    汪长武早已经对叶童那些奇奇怪怪的话免疫了,他微微一愣神然后立刻说道:“公子,徐墨阳乃是当朝四品大员。因为金陵书院是朝廷拨款的官学,所以院正是有品序的。”

    “那我这要建造的大学技校医学院,就不能上报朝廷,给院正弄个品序鼓励鼓励?”

    又掰扯这事!

    汪长武无奈的摇头道:“公子,咱们金陵城四大书院,只有金陵书院的院正是官学,院正是政教合一有品序的朝廷官员,其它富绅名流和百姓资助的书院都为民学,朝廷有田地银两拨款赞助,但是却绝无品序封赏可能。”

    他见叶童一脸愤然,只好继续无奈说道:“公子,这有钱人家的家中都有教书先生教读,没钱人家的孩子到了做工务农的年纪根本就不需学习。所以这办学教育本来就是块鸡肋,要不是先皇定国后缺乏栋梁之才,又见民间创办的书院学堂,能为朝廷输送不少有才学的栋梁,东华朝这书院绝不会有这么多的。朝廷有良田银两赞助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就连徐大学士都不敢在朝堂上提这个话题。”

    叶童竖起三根手指:“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考取了功名的优秀青年俊杰,难道不是为朝廷所用?朝廷加大投入教育力度,再弄个官职品序引导教学人才进入教育系统,怎么算也不是亏本的买卖。”

    “公子的想法太过简单了。”从走进书院就沉默寡言的山人忽然开口对叶童说道:“公子,朝堂之上争的,是皇上的支持。朝廷之下争的,那便是同僚的支持。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哪个不营私结党,意图将向上为官的仕途掌控在他们手中?这天下寒窗苦读悠悠十载的读书人,要想真正为那些大人们所接纳,就要成为与他们一样的人,只有同流,才能合污。”

    这个叶童倒是可以理解。

    山人露出一个嘲讽的讥笑道:“公子上次不让我杀谢大宝,不过算得上妇人之仁。他日若是入朝起了党争,你天统司的身份侦缉此等大案,那些书囊虫子的攻讦也不过是让大人惹些麻烦。毕竟非常之时就要使非常手段,天统司查的都是诛九族的大案,难道还要个个和颜悦色掌握证据再绳之以法?”

    “但是公子若是要开派立学,要张嘴向朝廷要封赏要品序官职,那就要面对天下文人士子的那张利嘴了。纵然公子你这杂志明动天下纵横朝野,要想绞杀你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这研学可是为天下读书人天下百姓设立的,怎么就能敌对我?”叶童有些不解的问道。

    “公子教的,可是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书?可是朝堂上皇上和大人们推崇的治世之道?碗里的肉就那么多,公子的学派吃的多了,别人自然就吃少了。”

    这几句一针见血的话,顿时让叶童领悟。

    是啊,他建立学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东华朝的工农商学研。

    “现在是公子你已经开始侵犯到了那些人的利益,你远在金陵又有天统司从四品大员的身份护身,吴大人刺你一箭,摆明了车马誓将江南翻个底朝天,朝堂上的人还没有致命一击的办法之前,也不敢轻捋虎须招惹吴大人。但任由公子你这么发展下去,他们是一定会联合起来对付公子的。那时候公子若还是这般样子,吴大人也未必能再护你周全了。”

    “公子虽然有点妇人之仁,但此次剿匪事件不贪功不要名,这种性格一定会拉拢一部分人,到那时就看公子如何选择了。”

    此时三人已经走到了金陵书院的客堂门前,山人悠悠叹了一口气道:“一入朝堂,就身不由己了。今日公子入了书院读书,他日总归就有了一层读书人的身份。这层身份在读书人当中,有时候可比真金白银好用。”

    就是同学同窗战友呗,叶童心里暗笑两个一脸忧心忡忡的老家伙。

    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基本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拥有了同学。

    同学和战友一样,这种资源用好了,在哪个朝代都管用。

    “你俩不必担心,上学嘛,反正老子也不想考取功名,就是走个形式混个身份呗。”

    “公子,我俩担心的正是这个。”

    汪长武也是一脸担忧。“若是其它书院也就罢了,这院正徐墨阳可是当朝阁老的兄长。这可是万万得罪不得的!”

    “金陵书院因为有徐墨阳担任院正,所以书院风气清正学生根骨挺拔,少了些媚骨多了些傲骨,平日里谈朝论政的时候很多。”三个人刚刚走进客堂,远处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打课铃声。

    山人见叶童一副左顾右盼的样子,忍不住拽住他的衣角正色道:“我知道公子心中理想信念与抱负,但是以公子今时今日之身份,进了书院读书也要步步小心,不可轻易参与到议论朝政当中。那些学生们可以,公子不行!这一点请公子千万记得,老朽这个时机让公子进书院,是一步以退为进养精蓄锐的棋,公子若不小心布棋,日后便是灾祸!”

    能让山人郑重其事叮嘱的,那必定都是大事。

    更何况自己之前做的事给山人气个半死,叶童好歹也得给山人些面子。

    恰巧这时一群穿着院服的学生从建在小山山腰处的课堂中走下来,于是叶童深深一鞠对山人道:‘先生教诲谨记心间,请先生放心。’

    “这个。。公子不必客气,老朽与院正关系还不错,公子若是有大事可以找院正徐墨阳,小事公子就自行解决了便是。”说到这,山人的语速忽然加快:“但是公子切记,老朽与这金陵书院的院监关系不睦,公子切记不要提。其它诸事公子便宜行事即可。”

    说到这,山人拽着汪长武便往外走,等叶童反应过来之后,两个人已经走出去二十多步。

    “哎?这就走了?你俩记得回去问问齐翁他们青霉素的事,那东西必须弄出来我要用!”叶童朝着两个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喊道。

    “两个老东西神神秘秘,一定没干什么好事。”叶童嘟囔了一句,就听见身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嘿,叶童!你。。也来这里读书?”

    那么熟悉的声音,叶童只感觉天灵感上的汗毛嗖嗖冒凉风——他终于知道两个老东西为什么忽然逃跑了,敢情是看到这两小只从课堂里跑出来了。

    叶童机械的转过身子,挤出一个生硬的笑容问道:“两位公子,怎么也来金陵书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