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途证道

第四十七章 佛缘深厚

    山上山下十几里山路而已,莫小北总觉得他与方三爷、方大小姐,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离他们明明很近了,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他也从来没想过,能靠他自己去跨越那道屏障。

    也没想到凭他自己,也可以去那连云道宗内寻人。

    段浪的建议,对他来说,看起来虽是有些不切实际,但却也撕开了蒙在他面前的那层屏障,让他的心里透亮了不少。

    他知道了即是没有方三爷,他也有希望迈进到那座牌楼后面去。

    因此,嘴上虽说着不去,可心里却是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起来。

    200块灵石对他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这样花出去也真的很心疼。

    可一想到来此目的,一想到能离方三爷和方大小姐更进一步,一想到能跨进到连云道宗的山门,他的心就有些安奈不住的激动。

    随即,他决定欠下,段浪这个天大的人情,接收下这份情谊。

    不过,等他再次返回到大伞之下时,却是已经看不到段浪的身影了。

    怅然若失的看了看远处的山峦,莫小北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懊悔。

    他暗恨自己矫情,没有当面应允下段浪的建议来。

    好在,很快他就发现,是他自己想多了。

    “段浪虽是有些不靠谱,但为人还是蛮讲信用的。

    既然说三天之后帮我,想来也是算数的。

    到时,我上山寻他便是,在这想这么多干啥!真是!”

    这样一想,他便不再纠结去连云道宗的事,平复了心境,就专心做起了眼下的活来。

    不多时,莫小北正在低头干活,耳边却突然响起了一阵嘈杂声。

    莫小北应声望去,原来是街上来了一老一小两个僧人,大家正在指指点点的议论个不休。

    神州大陆在有王朝国度以前,佛学曾昌盛过一时。

    不过,后来鸿蒙王朝建立,在道统之争中,道学力压群芳,一举成为神州大陆的诸学之首。

    而佛学和其他诸学,此后便相继没落了下去。

    再之后,轩辕王朝建立,独尊道学,奉道学为国教,致使其他诸学更是一落千丈,乃至销声匿迹。

    可以说,三朝以来皆以道学为骨,礼学为表,来教化天下子民。

    天玄王朝的平民子弟,启蒙时所学不外乎《礼学》和《道学》。

    家境好一点两样都学,如莫小北这样家境的,一般不会浪费时间和灵石在《礼学》上,几乎上手就是《道学》。

    若学馆先生见识渊博,授课时还能掺杂一点其他学说,让学子们开开眼见,听听传闻。

    水平一般的,几乎张口就是,道之道......

    因此,对河口镇这样的关外小镇上的居民来说,碰到两个僧人在镇上行走,那无疑就是稀奇事。

    自是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引起众人的好奇来。

    莫小北亦是如此,虽不像其他人那样兴奋的上前观摩,但也是不顾手中的活,站在大伞下一动不动的远远观望了起来。

    这一老一小虽是被众人围观议论,但也并不恼怒,只是自顾自的向莫小北所望的方向漫步而来。

    很快,二人的身型样貌,便清晰的出现在了莫小北的目光里。

    莫小北见老僧人长相怪异,不由得便仔细打量了起他二人来。

    老者身型不是很高,且枯瘦如柴,那一身宽大的褐红色僧袍,不像是穿在身上,到像是挂在身上一般。

    头顶上疙疙瘩瘩的,头发不像头发,瘤子不像瘤子。

    眉毛差不多完全没有,高高的眉弓很是显眼,眼窝凹陷的几乎让人认为他是个瞎子。

    然而,即是如此的面相,莫小北也没有感觉到老僧人有一丝的狰狞可怕,相反,他觉得老僧人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即庄严又温珣的气息。

    老僧人打着赤脚,树枝般的腰杆,没有一丝佝偻。

    步伐轻盈,却又显得铿锵有力。

    身边一个七八岁的光头童子,亦步亦趋的跟着。

    童子长的粉雕玉琢,分不清是男是女,倒是他那一双眼睛很是招人,水灵的好似会说话一般。

    身上穿着一件黄葛小僧衣,项上挂着一串快要及地的大黑色珠子,让人看的即可爱又滑稽。

    莫小北看着看着,突然发觉老僧人那凹陷的眼窝中抹过了一阵流光。

    他以为是自己看了半天,看花了眼,随即,便眯起了眼,准备缓解一下。

    不过,等他睁眼再看时,却发现那一老一小已经到了他的面前。

    他心中一惊,慌张的差点站稳不住,一屁股坐到地上去。

    “哞......”

    老僧人见莫小北心慌至此,便轻启薄唇“哞”了一声。

    随后,就一脸温和的看着莫小北说道:“小施主莫要惊慌,老僧只是想与你说几句话而已。”

    莫小北在听到那一声“哞”后,便觉得脑海之中像是有了一眼泉水一样,一阵阵清泉叮铃,让人听的清爽至极。

    随即,便觉得脑中渐渐的清明了起来。

    等老僧说完话后,他慌乱的心神也终于回归了平静,人也镇定了起来。

    来不及惊叹老僧手段如何了得,想了想,便连忙回道:“老人家,不,大师傅,不知你要问小子什么?”

    “小施主!你与我佛佛缘深厚,不知可愿意放下俗尘前事,皈依我佛,随老僧云游天地,研习佛法。”

    “啊......”

    听到老僧的话,莫小北先是“啊”了一声,随后,略一思索,便回道:“大师傅!小子谢过你的厚爱了。

    只是小的父母俱在,再加,有契约在身,怕是不能跟你老人家出去云游四方了。”

    “哦!原来如此。也罢!既然你俗缘未了,老僧便也强求不得。

    不过,我覌小施主有生死大难临身,不知可有度难之法傍身。”

    莫小北心下猜测,觉得是这老僧要向他索取些钱财,对所谓的大难临身之事,也没在意。

    心中只是在琢磨,该如何应付了事。

    沉默了几息,便委婉的回道:“大师傅!小的今年还不满十六,一无寿命之忧,二无仇杀官司,不知大师傅所说的生死大难从何而来?”

    “呵呵!小施主这是不信任老僧啊!

    小施主所遭受的大难,并非外物所致,而是小施主与生俱来的。”

    莫小北突然觉得这老僧所言,不似在恫吓自己,心中不由便起了几份重视。

    想了想,便有些恭敬的问道:“不知大师傅可有化解之法,还请大师傅指点。”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小施主不必客气,小施主此劫,本是来自天地的造化,只可惜福祸相依,由福及祸了。

    如果再早五六年,老僧或可还能逆转,但时之今日,老僧也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福能及祸,那祸也能及福。

    小施主,老僧这有两部经书,希望你能日日勤修不戳,假以时日,小施主或许还能争得那一线生机。”

    老僧说完,便将两本装裱精美的经书递向了莫小北。

    莫小北听得云里雾里,不甚明白,但又不知该如何发问,只能呆呆的接过经书后,说道:“谢谢大师傅指点。”

    “小施主佛缘深厚,他日你我或许还能有相见之日,小施主保重,老僧这就告辞了。”

    莫小北一听老僧要走,收了经书便要躬身行礼。

    不过,还不等他低头,那一老一小便又回到了来时的位置。

    听着耳边又起的喧闹和嘈杂,看着老僧两人从自己眼前走过,莫小北恍惚间,觉得刚才他像是做了个梦一样。

    慌忙的打开储物袋,拿着那两本经书掂量了一下,才确定自己刚才不是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