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诸天轮回,投胎西游霍乱三界

第34章:西行开始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这天,注定是让长安百姓永生难忘的日子。

    铺陈道场,悬挂佛像,法鼓金铙,幢幡宝盖,长安大大小小的寺庙倾巢而动,无数僧人接踵而至,齐聚在此地。

    空旷的土地上立起了金黄色的经幡,梵文阵阵,随风飘扬,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法会由此拉开了序幕。

    场内悬挂了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等供物。

    安放四个长方台,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台上分别置放铜磬、斗鼓、铙钹、手铃等法器。

    一对德高望重的僧人队伍缓缓而出,站在最前方的便是这次的取经人——玄奘。

    玄奘还有李世民瑶瑶对视,不知为何,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却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咦。”

    神庭魂宫里面的金乌大帝魂魄迸发出一声疑惑。

    “我觉着这秃驴为何如此面善。”

    经过先前佛门的事情,他对这些和尚僧人全无好感,可不知为何,看到这法号名为“玄奘”的僧人,竟然有种亲切的感觉,实在是有些诡异。

    李世民脸色岿然不变,实则通过神魂与金乌大帝交流,“原来前辈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只当是自己的错觉呢,佛门竟然有这等蛊惑人心的手段?”

    金乌大帝越想越觉得有些古怪,仔细感知,什么也没有发现,并没有发现什么佛门烙印。

    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他猜错了,要么就是更为高级的佛陀手段,因此他才感知不出来。

    “我觉得有些不像,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不应该是为那些虚伪佛门办事的人。”

    不仅仅是金乌大帝和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同样的,玄奘也在和法海交流着,觉得李世民有些面善。

    “阿弥陀佛,好奇怪啊,明明是第一次见这大唐帝王,却总感觉眼熟。”

    法海魂魄也有感而发,倒是没有想太多,“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许是这唐王长得比较大众吧。”

    两人都发现了对方在打量自己,淡淡一笑,随后错开了视线。

    “阿弥陀佛,贫僧法号玄奘,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贫僧有感而发,愿西行取得真经,借此普度佛法,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力,带着某种安定人心的力量,配上那悲天悯人的脸庞,周围百姓看了无一不露出信服崇敬的表情。

    什么叫做得道高僧,如今这位便是了。

    随着玄奘话音落下,只见一道瑞气自天边升起,刹那之间金光万丈,所有经幡无风自动起来。

    天地之间金莲盛开,道道彩霞从半空中飘落,云烟袅袅,耳边传来偌大的经文声,所有人都沐浴在佛光下,心灵放佛得到了净化。

    一时之间百姓的惊呼声此起彼伏,瞠目结舌望着眼前的场景,甚至有人忍不住掐了自己一把,怀疑是否在梦境当中。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只见一位窈窕身影缓缓出现。

    她头上戴一顶金叶纽,身上穿一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着攒翠玉的砌香环,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正是那救苦救难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显灵了!”

    一声惊呼,所有百姓全部跪伏下去,包括那些僧人,站立在场的也就唯有李世民还有玄奘。

    观音菩萨面容慈悲和蔼,“善也,上天有好生之德,西行路上困难重重,想要取得真经不是易事,感念你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之心,如今特赐你三宝。”

    只见一副异宝锦绣袈裟出现在了观音手上。

    “这袈裟乃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

    “还有这九环锡杖。”

    只见这禅杖浑身通透,不知是用什么材料雕琢而成,浑身都散发着熠熠神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说罢她朝着玄奘所在的地方一抛。

    只见玄奘身披锦绣异宝袈裟,手持九环锡杖,那袈裟好似量体裁就,当真是契合无比,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满身红雾环绕,当真是如同佛子降临凡尘。

    将他原本不俗的脸庞,衬托的更加空灵圣洁,这才是大家心目中圣僧的人选。

    所有人看的目瞪口呆,几乎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唯恐有所冒犯。

    就连那些心如止水的高僧们,此刻也露出了羡慕神情,观音赐宝这是何等荣耀之事,此刻他们恨不得将玄奘取而代之。

    要是西行取经的是他们就好了。

    若是换做以前的玄奘,只怕这会早就已经行礼道谢,感恩观音赐宝,可如今他穿着这身袈裟却是在和法海吐槽。

    “这要是锻炼起来,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还不如光着膀子舒服,到时候我还得拖了,不过这不沾灰尘什么的,日后倒也方便。”

    “花里胡哨。”

    来自法海中肯的、一针见血的评价。

    若是其他人知道玄奘的想法,恐怕会被气的吐血。

    如此珍贵的宝贝,他竟然满脑袋想的都是锻炼举铁之事!

    这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但是不能大庭广众说出来,玄奘微微点头,“多谢观世音菩萨。”

    面对玄奘无比平静的反应,观音菩萨眼里掀起一抹波澜,不过很快恢复平静,意味深长的开口道:

    “当然这最后一物,也是最为重要的存在,能够保你西行平安,此物乃是金、紧、禁三个箍儿,你且收着,日后自然大有用处。”

    只见她拿出金色打造的三个箍子,和前面两件宝物相比,这个也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除了金光灿灿的外表勉强看的过去,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观音说的有些含糊,玄奘并不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因此也没有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