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穿越魏帝:从高平陵奋起

19.王凌的智慧(主角名字用曹芳还是李世民好?)

    桓范与陈泰,前后脚来到寿春,也就是镇东将军、扬州都督王凌的驻地。

    他们向王凌通报了洛阳发生政变,以及天子前往许都的消息。

    王凌得知司马懿不顾老脸,弄出巨变之后,可谓暴跳如雷,还没等桓范与陈泰作什么发言,便主动表态,愿意听从许都号令,征讨司马老贼。

    又自告奋勇,将争取兖州的差事,也给揽了下来。

    因为兖州刺史令狐愚,正是他的外甥,两人关系,亲密得像穿一条裤子似的,只要他一句话,兖州便可为朝廷所用。

    有了王凌这般忠烈老将相助,桓范与陈泰也是轻松不少,便又马不停蹄望徐州而去。

    别看王凌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但他的精神头,仍然像四十岁人一般,颇为健旺。

    而且头不秃,齿不落,背不弓。

    虽然没有办法再上马杀敌,但走起路来,却是极为稳健。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做起事来,还是如年轻时候那般雷厉风行。

    一送走桓范和陈泰,他便立即召集扬州主要官员,商议调集兵马,筹集粮草,前往许都,以及安排留守之事。

    待要员们于将军府汇齐,王凌便将桓范与陈泰通报的情况,一番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遍。

    随即肃然道:

    “如今奸贼肆虐,天子蒙难,老夫决定,即刻率兵,前往许都勤王,共讨国贼,咱扬州,有镇兵十万,州郡兵五万,除留下三分之二的兵力抵挡吴狗之外,其余四万镇兵,两万州郡兵,一共六万兵马,便都随老夫与别驾劳精出征,留守之事,则由治中杨弘与淮南太守张特担任,尔等以为如何?”

    镇兵,乃是负责镇守地方重镇的正规军,统兵官为各地都督。

    州郡兵为地方军,属于各州郡管理,负责地方治安,但在战事紧急之时,也将随正规军作战。

    众人先前听闻天子蒙难,无不发出愤慨之声,但此刻一听说要他们真的去勤王,真刀真枪的与号称大魏战神的司马懿作战,却又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王凌见此情景,先就不喜,盯着劳精说道:

    “你是扬州别驾,众官之首,你说说看,老夫的布置妥当否?”

    要是放在从前他刚刚做官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是不会与下属商量的。

    但年纪越来越大之后,他开始变得谨慎起来,更讲究上下一心,一处使劲儿了。

    劳精跟随王凌有二十年了,见他铁了心要与司马懿斗,便也横了横心,说道:

    “司马懿用兵如神,手下猛将如雨,加之陛下所能掌控之州,除了我扬州之外,其他各州,均是兵力较弱,因此,我以为只带六万兵马勤王,恐怕不妥。”

    王凌稍微思索了一番,表示认同:

    “安平所言极是,那老夫便带走一半兵马吧。”

    劳精又道:

    “如此甚好,如今吴狗正闹内乱,估计两三年内不会对我形成压力,因此,咱们不必在荆州留下许多人马。”

    王凌点了点头,又看向杨弘与张特: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杨治中与张府君若觉兵力不够,可另行募兵,作为防备之计。”

    谁知那杨弘不但不领命,反而面带异色道:

    “若是老将军执意要与司马懿开战,我杨弘绝无二话,必定竭诚为老将军效力,办好留守之事,但杨弘心里有一言,却是不吐不快。”

    王凌因他一直恭顺驯服,极为赏识,此刻见他有异往常,不禁有些吃惊:

    “哦?有什么话,你只管讲来。”

    杨弘却是扑倒在地,一脸悲痛地拱手道:

    “老将军的家人皆在洛阳,若您与司马懿交战,那他们的性命,又该如何是好?还请将军三思啊!”

    王凌一脸感动,走到厅中,扶起了他,动情说道:

    “敬明为我考虑,我很是感激,唉……”

    说完,又在厅中来回踱着步子,似乎是在追忆着什么。

    只见他忽然停了下来,口气温和地解释:

    “其实,敬明之虑,我又何尝不知?但此刻,我大魏已是风雨飘摇,我等作为大魏臣子,国家尚且顾不过来,又如何去兼顾自己的小家?”

    想起众人大多是自己提拔的后起之秀,过于年轻,可能无法理解自己舍身忘家的苦衷,于是又将自己从前的经历,娓娓道来:

    “我王凌这一生,可谓少年不幸,青年落魄,晚年发达,而如今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氏几代之恩呐。”

    “想我早年,也是出生名门,乃是太原王氏之后,当年诛灭国贼董卓的王允王司徒,便是我的叔父。”

    “只可惜叔父诛贼有术,治国无功,以至董卓一灭,又使李傕、郭汜之流猖獗,我王家,也因此横遭大难,从此家道败落。”

    “王家败落之时,我才十五岁啊,堂堂高门公子,竟沦落成贱籍,以替官署洒扫为生,一扫就是二十年呐,我以为,此生再无希望,我王家一定要彻底败落了,我灰心至极。”

    “却不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太祖皇帝,他当时到官署巡视,见我正在扫街,便好奇问我,得知我竟是王允的后人,十分高兴,对我慈眉善目,关心备至。”

    “从此,太祖皇帝对我一路提拔重用,让我得脱贱籍,重新为人,至此以后,我王凌才得以重新振作,光耀门楣。”

    “太祖崩逝后,文帝、明帝,还有大将军,皆对我赋予重托,授以方面之任,因此,我王凌,得以发达至今。”

    “魏国四代先帝对我赏识重用,此等天高地厚之恩,我王凌又怎可不拼尽性命,肝脑涂地去报答呢?”

    “你等若还真的记我一点情义,又怎么忍心让我无法实现夙愿,让我愧对九泉之下的列位先帝呢?何况你等食的乃是大魏俸禄,又怎么忍心背弃其主呢?”

    说到最后,他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

    不禁自顾自的朝着许都方向,拜倒在地,任凭谁去劝,也久久不愿意站起身来。

    他或许在追思,感恩曹操当年和颜悦色的安慰鼓励自己。

    他或许也在自责,为何自己当初未能及时出现在天子身边,为他护卫。

    而这番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讲演,自然也是彻底打动了在场众人。

    既然老将军为了国家,为了天子,连家人都可以不顾,既然曹家皇帝如此有情有义,那他们,也可以竭诚报效。

    最终,他们决定,追随这位老将军,为国讨贼,全力以赴。

    见人心终于统一起来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王凌这才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从容吩咐道:

    “既然我们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便开始行事了,老夫先去兖州会会我那外甥,劳安平则调集兵马粮草,直接开往许都,咱们在许都会合,而扬州留守之事,就由杨敬明与张府君多用心了,其余文武,当各尽其职,勿要松懈,老夫到许都之后,定会为你等请功求赏的。”

    众人无不欣然领命。

    王凌见众人齐心,终于眉展心舒,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暗喜这场心思没白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