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穿越魏帝:从高平陵奋起

43.诸葛诞表忠

    陈泰此前在雍凉之地见识过胡骑的厉害,忍不住感慨:

    “臣以为,若建玄甲军,当以胡骑为师,胡人所以猖獗,唯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中原骑兵每难当之。”

    “正是如此,胡人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人皆擅长骑射,朕组玄甲军,就是要以之作为决定战局的利器,着重甲,则可突击摧破敌阵,着轻甲,又可长途奔袭,扰敌后路,即使贼军有如铜墙铁壁,朕也必亲领玄甲锐士奋力击破之。”

    曹芳之前多次胜仗皆是赖玄甲军的勇猛无畏,因此,说到激动处,不禁怀念起以前那些热血沸腾的战场岁月,情绪也是因之变得激动高昂起来。

    “陛下豪情壮志,让得老臣亦是热血涌动,也不禁想要立刻上阵杀贼了,不过,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即便玄甲军练成,陛下也不当亲冒矢石,免生不测,突阵奔袭之事还是交由猛士即可。”

    毌丘俭虽然佩服天子的勇气,但一想到他要亲上战场,当即忍不住提心吊胆,揪心不已。

    “正是。”位于曹芳身侧的文鸯昂然开口。“上马突阵,下马护驾,是我文鸯的责任,不须陛下亲往。”

    “陛下不可上阵!”

    “至今还未有陷阵天子呢。”

    “若是还得陛下突阵,朝廷养我等将领何用?”

    ……

    其他大臣也是纷纷谏言不可涉险。

    曹芳当即摆手制止,目视远方凛然道:

    “卿等不必多言!朕自幼喜好骑射,上阵杀敌更是平生之愿,朕不但要亲上战场,朕还要在宫中亲自教练玄甲军。”

    毌丘俭又是吓了一跳,酒盏都掉了,酒水撒了一地,神色慌张道:

    “按大魏律令,在殿中手持兵刃要处以绞刑,若是陛下允许一些卑微之人张弓挟箭在殿宇之旁,陛下身处其中,万一有不轨之人妄为,出现意外之事,以致陛下……唉,如何收场?”

    曹芳不以为然笑了笑道:

    “真正的君王视四海如同一家,所有人,只要不像老贼一党那般肆意妄为,便都是朕的忠实臣民,朕对他们也都可推心置腹,既如此,又为何要对保卫朕的将士猜忌呢?”

    不禁回想起当年为了向突厥报仇雪恨,自己在宫中亲练精兵时与将士们有说有笑同甘共苦的幕幕感人场景。

    众人细细思索,却也不得不为曹芳的见识、气概、格局所震动,脸上无不是欣然敬服之色。

    而这一番番气壮之言,也是让得曹芳豪情顿生,热血澎湃。

    他遥望着绵延无尽的山谷,想象着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精骑们如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超强冲击力,在战场上将是何等的无坚不摧啊!!

    面对贼军就是要这般毫不畏惧,向死无生!

    想当年,他不过年方十八岁,却是胸怀救国救民的慷慨大志,一心只想平定大乱,救济苍生。

    每临大战,皆是亲自披挂上阵,不避矢石相加,勇猛直前,朝朝夕夕面对敌军的险恶阵势,都是毫无畏惧,无论敌军声势如何浩大,无论群雄有多少坚甲利兵,他率军进攻,皆是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终于剪除长鲸,澄清四海,扫除余孽,平定八方。

    想到豪迈悲壮处,曹芳不禁放下烤鹿肉,一边手持酒盏,一边将他从前所做的《冬狩》一诗激昂高声吟哦道: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

    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

    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

    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

    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

    心非洛汭逸,意在渭滨游。

    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

    众多大臣,听他这一番慷慨热血之歌,尽都听得呆了,以致弄丢了酒盏,也落下了烤肉。

    “陛下文武全才,不逊于当年太祖!”

    不知是谁赞了这么一句,全场尽皆产生共鸣,崇敬若狂。

    众人随后又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慷慨言志,放声高歌,直到日落西山,天色向黑,这才慢慢收军回城去了。

    组建玄甲军的工作随即展开。

    青州首府临淄县。

    青州刺史诸葛诞一从曹芳使者口中得知洛阳城中发生巨变,司马懿一党谋逆造反的消息后,登时气得咬牙切齿。

    他迅速做出行动,一边派使者前往许都表态效忠,一边向各郡县发布文告,告知司马懿等元老反叛之举,而后,便开始调集兵马粮草,准备前往许都勤王。

    一边布置之际,又接到桓范即将到达临淄的消息。

    桓范乃是朝廷高官,官职超过了他,他便亲自出城,将桓范迎到了刺史府衙正堂。

    桓范此来青州,行程千里,期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吃了多少苦,但他全然不顾安马劳顿,甚至连诸葛诞亲自递过来的茶水都还没喝,便心急火燎的开口道:

    “国家遭此大难,以致陛下巡狩许都,皆是司马懿一党所为,如今司马懿也是势大,亦在四处收买人心,不知公可有所动?”

    想到一路听闻的徐州王基屡屡反复的情况,桓范虽已在同诸葛诞回城的途中听他表忠曹芳,但仍不敢十分确定他的真心诚意。

    诸葛诞却是一想到司马懿便气愤难当,闻言顿时慷慨激昂道:

    “桓公这是何言?陛下遭难,我诸葛公休早已愤懑不已,即便公不来,也当奋力勤王,想我年过二十便得尚书郎重任,年过三旬即升任吏部郎,负责官员任免,不到四旬已晋御史中丞,转青州刺史,授昭武将军,屡次超升,远过同僚,此等恩遇,公休一直感激涕零,尝思报国之计,今日天子有难,则正是我诸葛诞为陛下拼死效命之时!”

    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亮是同宗,同为前汉名臣诸葛丰的后人。

    史书所载的所谓“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叛”,便是他所发动。

    在那一场反抗司马昭篡权的斗争中,诸葛诞谋定后动,上演了整个三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两场大战之一。

    当时,司马昭可谓倾全国之力,挟两宫同行,亲率二十六万大军临淮征讨,最后仍用兵十月之久,才得以将诸葛诞之军打败。

    而诸葛诞战到最后,虽穷途末路,但麾下壮士数百人仍是死命尽忠,无一降者,想那楚汉相争之尾,田横得士死心,也不过如此。

    桓范见诸葛诞确属诚心,这才不再疑虑,欣慰笑道:

    “非常之际,人事变换无常,也正是考验人心之时,方才元则所问也是迫不得已而试之,还请诸葛公见谅,既然诸葛公与元则想法一致,当尽快集合兵马与我同至许都为国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