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14章 首推

    拓跋弘问乞伏居:

    “你怎么看?”

    乞伏居:

    “皇上,臣没有看法!”

    拓跋弘:

    “为何?”

    乞伏居:

    “皇上,愚以为,察其言观其行,论迹不论心。”

    拓跋弘不再说话,闭目咏经。

    乙弗浑家宴,送走乙弗乾归、乙弗阿扶真,谷浑洪留了下来,显然是有事。

    谷浑洪说道:

    “大王众望所归,百僚都不希望朝堂出乱子,都希望大王为宰辅,辅佐天子稳定朝局。”

    乙弗浑:

    “不然,有人说我想学司马懿。”

    谷浑洪:

    “大王,那是少数失意人胡言乱语,不需理会。”

    乙弗浑闭目养神不说话,谷浑洪继续说道:

    “需要有人上书推举,我准备找几个驸马上书。”

    乙弗浑依旧养神,没有说话,也没有睁眼。谷浑洪站起来拱手说道:

    “大王还有什么吩咐?如果没有,鄙人告辞!”

    乙弗浑依旧没有睁眼,点点头,摆摆手,谷浑洪转身离去。

    相关大臣中,谷浑洪对乙弗浑登顶宰辅最为热心。而今的形势是,万事俱备,只差上疏推举。如慕容白曜、李敷级别的人物,并不合适首推。由此,谷浑洪将目标放在皇室舅家,尤其是当今皇上的舅家人身上。

    皇帝拓跋弘生母李氏,顿丘人,父亲刘方叔为宋济阴太守。世祖太武皇帝南征时,姊妹二人被掳回长安。李氏辗转入宫,为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所幸;拓跋弘被封为太子时,赐死。前些年,李氏几兄弟才陆续由宋归魏封爵;算算时间,还不到十年。

    大魏官无俸禄,爵无实封,被皇帝称为令公的高允家,都要时常上山采撷野菜、野果,以补家用不足;清高如博士胡叟,全靠同侪给食度日,何况有爵无官、无营生、无声誉的李氏兄弟?李氏兄弟日子过不下去,全靠李皇后未入宫时认的干兄李洪之接济。李氏去世前,见到的唯一亲人也是李洪之。

    李嶷封王前,谷浑洪便上门拜会李嶷,说道:

    “未来的丹阳王,你这王位,全靠皇上恩典与太原王提携,一定要报恩才行。”

    李嶷没多想,将这句话理解为场面话,向皇城方向拱拱手,回答道:

    “荥阳公所言极是,我李氏满门富贵,皆为高宗及当今皇上所赐。为报君恩,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得了王位,李嶷也没有上门感谢这位谷浑洪尚书。谷浑洪比较干脆,直接扣押了一部分赐给李嶷的衣物。李嶷没收到衣服,暗自发愁;没这些衣物,如何支撑“王”的门面?找有司多番询问,才得知关节所在,便找来李峻、李诞、李白等五兄弟及李洪之商量。

    李洪之官不大、爵不高,对大魏官场还是有所了解,告诉李氏兄弟:

    “诸位兄弟,稍安勿躁,谷浑洪必有所求,且一定是我们兄弟能力所及。我的爵位低,上门拜访较为合适;小事一件,无需放在心上。”

    其实,李洪之为官,也无收入,全靠其妻张氏经营资产,才能供养李氏一大家子。是故,送给谷浑洪的礼品,都十分寒酸。寒酸归寒酸,李洪之一点不在乎。

    上门之后,客套话说完,谷浑洪把话题引到官场传闻、争议,谈铨衡,谈人浮于事,谈如何改变,以至于要不要一个宰辅辅政。李洪之听出些许味道,直接询问道:

    “荥阳公,我这个人愚钝,有什么事需要在下,请直说!”

    谷浑洪说道:

    “既然文通这么干脆,在下直说!皇上幼弱,需宰辅辅政;但需要有足够分量的人上书推举,才可能禀报皇上,才可能朝议。”

    话说到这里,谷浑洪停了下来,李洪之说道:

    “荥阳公,朝廷记载,我是正牌皇帝亲舅!上书合适吗?”

    谷浑洪:

    “文通,安阳男,你就是最合适的首推人!”

    李洪之:

    “荥阳公,你人干脆!我也直说,我李洪之能得到什么?”

    谷浑洪:

    “文通,你这样说我很高兴,有什么要求直说。”

    李洪之一声长叹,曰:

    “荥阳公,外人看李家,以为皇帝舅家人,一定是大富大贵!可实际上呢,没有收入,这一大家子的日子过不下去啊!能不能到地方做牧守?”

    谷浑洪微微一笑,说道:

    “河内太守,任城候。文通,你知道,那个地方是富裕之地,也是强盗出没之地,合适吗?”

    李洪之:

    “我曾随世祖南巡瓜步,最喜欢打仗;小小山匪,手到擒来!荥阳公,其他兄弟呢?”

    谷浑洪:

    “放心,朝廷需要肃清吏治,不用皇帝舅家人用谁?只会比你好,不会比你差!”

    谷浑洪也曾上门拜见冯太后的兄长冯熙,从穿着谈吐看,冯熙很圆滑,不是入不敷出之人,或许得到太后暗中赏赐,或许有其它营生。无论如何,皇帝家后代(冯弘之孙),就是与众不同,不方便用手段胁迫,便将目标转向其他潦倒舅家人。

    这个世上从来不缺能看清楚大势所趋的能人,再加上机会险中求的赌徒,推举乙弗浑为宰辅的推举书,络绎不绝。因为推举人没有什么分量,均立档封存,不予理会。

    当李洪之等舅家人上书推举,朝堂诸公再也无法压制这股风潮,在慕容白曜的倡议下,中书监、秘书监、尚书监等朝议,如何处理。尽管乙弗浑再三推辞,甚至出言威胁,朝议结果照旧,禀报天子,由天子定夺。

    收到大堆推举书,皇帝拓跋弘的经终于念不下去,拿着亲舅李洪之的推举信,十分烦躁地问左右:

    “二卿,如何处置?”

    段渔阳:

    “皇上,臣以为,公卿集议即可。如有必要,百官殿议亦可。”

    乞扶居:

    “皇上,愚以为,静等几天,更为妥当。就像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窃以为,夫物芸芸,必当归根。找到了根,才好决定。”

    拓跋弘:

    “你们下去!朕要致虚守静。”

    思索几日,拓跋弘不得要领,私下问乞伏居:

    “乞扶阿干,你怎么看?”

    乞扶居:

    “皇上,集议是必然。臣以为,当询问太后。”

    拓跋弘:

    “太后?何意?”

    乞扶居:

    “皇上,除了太后,还能与谁商议?”

    皇帝拓跋弘与冯太后不熟,除了定期问安、问起居,几乎没有说过话。破天荒,皇帝到太后小院串门问安。太后预先得到禀报,停下手里的刺绣,让人打扫房屋。

    皇帝拓跋弘进门问拱手问起居:

    “母亲,身体可好,饭食可香?”

    冯太后大悦,手拍大坐榻,说道:

    “好!好!好!皇帝,快上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