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56章 气、精、神

    大医太神秘,外人总是难以把握其医术是高是低。魏帝弘想到一个绝妙方法,找来十几位有各种病症的男女老少,隔着帷幕,让徐蹇诊断,而魏帝弘带着李修、李元孙、杨惠富等太医,在后面观看。

    超出所有人想象,徐蹇诊脉极为高明,不见病人,仅靠脉象,便能准确判断病情,治疗方案也极为准确。诊断病人过半,魏帝弘忍不住,亲自上阵。这一次,徐蹇没有那么快,一边诊脉,一边自言自语道:

    “奇怪!奇怪!”

    左右手反复数次,无数声奇怪之后,徐蹇说道:

    “少年,你这个病很奇特!”

    魏帝弘问道:

    “我有病?”

    徐蹇冷哼一声,说道:

    “少年,不要忌医,病很重。”

    魏帝弘觉得好笑,耐心问道:

    “何种病症,竟如此之重!”

    徐蹇又是一声冷哼,说道:

    “少年,别不信,且听老夫慢慢道来。”

    魏帝弘没有出声,耐心等待、倾听。徐蹇不紧不慢,缓缓说道:

    “你经常发无名火,又常常为莫名之事忧思。”

    魏帝弘琢磨,这两句话似是而非,自己是这样的人吗?不由自主回顾这几年的经历,这才觉得,徐蹇的话不算错,确实有这种倾向。

    徐蹇不知道少年想什么,也不在意,继续说道:

    “从双手可以看出,你习武有成,箭术不差。从脉象看,你很年轻,也就十五六岁吧!小小的年纪,却忧思过度,说明你是一家之主;能出现在皇城,绝对是少年得志之权贵。可为什么忧思呢?可见,官职与年龄并不相配!劝你赶快辞官回家休养,再这样下去,对身体有害无益。听老夫一句话,不要想那么多心事,快快活活过日子。”

    徐蹇略作休息,继续说道:

    “从精气神来看,你操心过度,用力也过度。少年,房事太过频繁,必须节制;练武之人,沙场搏杀是不得已,而你又没有什么外伤,肯定没上过战场。听老夫一句,练武也要节制!练武是为了强身,而不是争强好胜;炼出一身毛病,得不偿失。”

    说到这里,由不得魏帝弘不信。以前的太医,很多症候都是点到为止,根本不会说破,让人云里雾里;而徐蹇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魏帝弘催促道:

    “徐大医,你就说怎么治吧!”

    徐蹇没搭理魏帝弘,继续说自己想说的话:

    “你年纪轻轻,劳心又劳力,积劳成疾,是为虚劳。”

    虚劳之名魏帝弘并不陌生,惊得差点跳起来。徐蹇一副诊治完毕,准备下一个的样子,魏帝弘不得不开口追问:

    “徐大医,虚劳如何治疗?”

    徐蹇冷笑一声,说道:

    “你这个病很麻烦,少思虑、慎劳力、重调养,或许能恢复也说不定。”

    魏帝弘:

    “如何调养?”

    徐蹇:

    “去问其他大医,他们都知道如何调养。下一个!”

    魏帝弘不敢相信徐蹇的诊断,却又不得不信。扪心自问,徐蹇的说话方式,与传说中的江湖骗子极为相似,可为什么会深信不疑呢?或许这就是骗子的本领吧。

    数日之后,等徐蹇治好十几人的病,熟悉了皇宫规矩,魏帝弘才正式召徐蹇诊治。徐蹇四十来岁,发黑而面嫩;如其他医一般,一身道袍,看起来飘若天仙。

    徐蹇看到魏帝弘那双手,便觉熟悉;刚一诊脉,便想起了那天的少年,脸色剧变,双手发抖。

    魏帝弘笑着安慰道:

    “徐大医,朕从不忌医,好好诊治便是,勿需多虑。”

    徐蹇这才勉强平静下来,用心诊脉。大医就是大医,虽未曾接触过皇帝,还是见过大世面,很快调整好心情。望闻问切之后,徐蹇说道:

    “陛下,症候乃虚劳初期,不是病,用医病之法无法治疗,需要练养。”

    这一次,魏帝弘没有开口询问,徐蹇继续说道:

    “《养生主》便是练养之宗。”

    魏帝弘:

    “《养生主》我熟,可以倒背如流。可为何全无庖丁解牛那种韵律、乐趣?”

    徐蹇说道:

    “陛下之解,对也不对。重点不在解牛之道,而在于《桑林》之舞,《经首》之会!何也?圣君曰:精、神、气三合为一,久即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亦。”

    “气有天气、地气,经呼吸、食材入体,人身自能化气为精,化精为神。然受制于五腹六脏,自然之法仅能维生,无法蓄积。若耗费超过蓄积,便会耗去生机,折损寿命。是故,需高明道法,化气为精,化精为神,储于体内,才可以提高人身之生气,延年益寿。”

    “如何化气为精?南昌人许逊著《灵剑子》十六式(八段锦前身),是化气为精之妙法,华佗之五禽戏都无法比拟。如何化精为神?《黄庭经》心法,为不二选择。”

    魏帝弘皱眉:

    “徐大医,我读过《剑灵子》、《黄庭经》,似乎无用。”

    徐蹇严肃起来,厉声说道:

    “陛下需谨慎对待《黄庭》。化精为神,精从何来?生气!无精妙之法而妄修黄庭,本就不多之生气化神,反而会精尽人枯,折损性命。是故,单单修神,并无作用,需两部经书合修,身、心双修,方能事半功倍。”

    魏帝弘为徐蹇的一番道理所折服,虚心请教。徐蹇又谈及天地气与食物:

    “陛下,天地气变化多端,一日十二时辰,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日,一甲子六十年,时时刻刻皆不同。更有甚者,东南西北中,天地气亦不相同。陛下请想,建康、平城之天地气,能与洛阳相同吗?是故,欲得天地气,不但需四方之天材地宝,也需四方之寻常食材。人参、首乌、灵芝、雪莲等,还不如四方之寻常食材。陛下切记,诸多天材地宝,仅能刺激人体,消耗生机以达医病目的,不但不能能延寿,反而减寿。是药三分毒,便是这个道理。”

    魏帝弘禁不住诱惑,开始跟徐蹇学“修道”。徐蹇认为,现今的佛陀、道家,皆是修心;只有心身合修,方为修道。

    徐蹇矢口不提那次隔着帷幕诊断的结论:劳心劳力、虚劳,但魏帝弘没有忘记。为此,魏帝弘重读道德五千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的一切,皆交由八座议决之。

    为了进一步放手诸多杂事,魏帝弘特意将张益宗调入京城为内都坐大官,与白整一同打理内廷。实际上,魏帝弘将朝廷分为五大块,军、尚书监、中书监、秘书省、内廷,而中枢为八座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