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们义军,不打新兵(二)

    “初知攻心计,攻心计为一本万利之策,不可不试。”

    “义军战兵只千余,战兵不足,所以急练民夫阵列,以虚张声势。

    此临阵磨枪,不妥。

    千余战兵,战战消耗,经三五战,即消损殆尽。

    而民夫虽众,不堪大用。

    此两难之处。”

    写到这里,李孟羲停笔,眉头微皱,思索片刻,提笔又写,“可着手练兵,若能使民夫数千之众能知队列,纵不堪苦战,壮声势足矣;纵不堪战,民夫若能队列齐整,也能使行军有序数倍。”

    “经实战,有一问,何兵种虚张声势最佳?

    答为,长枪兵也。

    为何?

    长枪竖起,远观如林,其势齐盛也。

    若为刀盾兵,远则不能见刀兵,无有肃然之势。”

    “降兵来投,降兵安置之法,分诸,将,兵两部分。

    【于将】。彼率千众来降,纵其无有异心,亦不得不妨。

    可使降军大小军官,中高级将领,一应编入骑兵营。

    为何入骑兵营,而不入步营。因骑兵有马,有马则贵。降将入步兵营,心中必大有芥蒂,降将入骑兵营,虽亦有芥蒂,小矣。

    此之所以,降将因何尽入骑兵营。

    【于兵】

    降兵良莠不齐,不能尽用,故当遴选。

    兵员择选,先选甲匠,弓匠,医士等特殊人才。

    而后,选懂骑术之卒,为骑兵。

    而后,选猎户出身之卒,身强力壮之卒,为弓弩手。

    再后,选身强力强者为刀盾兵。

    最后,选枪兵。

    择兵法,当以甲胄为基,有多少甲,扩战兵多少人。

    因战马不够,而会骑术之人极难培养,会骑术之人,无有战马,也不当作步兵之用,此贵人贱用也。

    若马匹不够,骑兵兵员不入战兵营,可单列一营,编入辎重营,一则辅助管理辎重,二则保存骑兵兵员。

    至于招降之时。

    其一,择降兵之时,应派遣伍长什长。

    其二,可使降兵自选其伍。

    其三,降兵新入营,伍长什长并全什之人可与之畅谈,以为交心之举。

    招降细则,可简记为,【什伍】,【自选】,【交心】三策。”

    写完了,洋洋洒洒近千言,写字的布匹,落到地上落了好长。

    停笔,把布匹卷起,李孟羲回去睡觉。

    ——

    李孟羲夜里睡的很好,新降的黄巾降兵们,却大多无法入睡。

    自古降兵归降,难料前途,降兵分散在各什之中,降兵们很忐忑,怕得罪人,怕被打。

    然而,直到最后,夜深了,伍长什长们让回去睡觉,还是没挨打。

    黄巾军纪不会太好,在黄巾军中,说不得黄巾大小头目,就经常欺负手下的人,尤其是新来的人。

    黄巾怎样,黄巾降兵们认为刘备义军就怎样,黄巾会打人,降兵们就认为刘备义军会打人,在黄巾军中,得孝敬上官,降兵们就认为,刘备义军也得孝敬。

    可是,事事与黄巾不同。

    晚上吃饭的时候,刘备军的什长,打饭先给降兵打,这让好多忐忑不安的降兵受宠若惊。

    而后,刘备军竟然不要孝敬,有穿着一身好甲的前黄巾百夫长,看什长一身破甲寒酸无比,就想讨个好,把甲送给上官,也好卖个人情。

    没想到,人家什长吓的不敢要,说有军令在,敢问新来的人要东西,要一文钱就得砍脑袋。

    这又让许多人感慨。

    再说,打人。

    哪里打了。

    有胆小的家伙,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得怎么也逃不了一顿打,还是不睡了好,省的半夜被叫起来。

    可是左等右等,再等,等的天都他妈亮了,还是没人进来打人。

    黄巾降兵坐了起来,陷入了迷茫,(咋没人打我呢?)

    贱骨头,没人打你你还惦记上了。

    义军消化降兵的效率是极高的。

    一夜之间,降兵散的七零八落散入义军之中,渠帅王路就算是想振臂一呼,没几个人会鸟他了。

    一大早,李孟羲是听到了外边的声音,这才起床的。

    好嘛,又没人叫自己。

    李孟羲穿好衣服,刚起床,爬出车厢外,看到刘备来了。

    这么早过来,显然,是有事。

    “羲儿,我刚巡营,民夫营有人拉住我问,问草鞋啥时候收,你看?”刘备是来商量这件事了。

    草鞋这么快就编好了,李孟羲惊讶,才三四天啊。

    既然编好了,“那走,我们收草鞋去。”

    李孟羲决定趁早把草鞋收了。

    入民夫营,民夫营百人一队,席地而坐,等着开饭。

    煮饭的伙夫,全是战兵营的人。

    刘备到,民夫营呼啦一声都站起来,跟刘备打招呼,刘备笑着一一回应。

    来到前边,刘备目光扫过民夫营乌泱泱的人,指着身旁着过来的粮车,高声说到,“咱现下收草鞋,一双换粮一斤,只收千双!谁鞋编好了,前来。”

    人群一下就如沸腾的水开了一样,民夫们争相挤过来,看着闹腾的人群,李孟羲不由得就感到害怕,不着痕迹的往刘备身后站了一点。

    民夫们不少人手里都拿着草鞋,眼巴巴的等着换粮食。

    刘备随手接过其中一个年迈老人递过来的草鞋,随意看了一眼,吩咐身旁的士卒给粮,亲兵拿瓢在粮袋里挖了一瓢小米,问道,“老人家,粮怎么拿?”

    老人忙挤过来,把衣服下摆,捧起,就用衣服盛粮。

    刘备只等到老人把粮领完,这才把手中的一双草鞋,随手地上一丢,扯着嗓子,悠扬顿折的喊了一嗓子,“草鞋一双勒~~”

    李孟羲不由得看了刘备一眼,这喊的真的有那么回事,不愧是曾卖过草鞋的小贩。

    没一会儿后,“草鞋两双嘞~~”

    刘备又吆呵,越喊越起劲儿了。

    此时,李孟羲倒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民夫们吃饭的时候,都是凑一伙,由战兵煮粥给他们吃饭,也就是说,好多民夫是没有带着炊具的。

    那现在,把粮食给民夫们,民夫们拿生粮食,咋个吃吗?

    干嚼小米?

    李孟羲有限的生活经验想不明白民夫是如何把小米弄熟吃的。

    看来,还是需要炊具吧。

    涿州时,为屯田,当时开了十几个陶窑,烧了几千小陶瓮,一人发了一个陶瓮,多好。

    现在嘛,主要是没办法停下来建窑。

    行军匆忙,还真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