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抛弃,不放弃

    连越过三队,李孟羲不管背后众多失望的眼神,他走到了第四队之前。

    第四队就是,既不是住在县城,又不是小吏,还不是小商贩之类的“其他”人群。

    能自己承认自己啥也不是的人,至少是算的是老实的。

    于是,李孟羲就在这啥也不是的第四队,开始挑人。

    女人不要,年龄太大的不要,太瘦弱的也不要,太矮的也不要,嗯,脸白的也不要,越黑越好。

    就照着这样的标准,李孟羲记着秋,一个一个的,选足四十个青壮。

    余人解散。

    四十个青壮茫然的站在原地,解散的众多民夫,都围了过来。

    李孟羲身高是劣势,站远一点儿还好,站的近的话,他得抬着头,才能看到大人们的脸。

    时间久了,李孟羲觉得这么长年累月的下来,脖子要得颈椎病了。

    数了一遍四十个人数目对,“好了,诸位便是某选出的兵。日后便以诸位为始,习练阵略,等诸位熟悉阵略之后,我便向玄德公举荐诸位为十夫长,练训全军。”

    “诸位出去就是当军官的,可得用心。”

    李孟羲一把甜枣撒出去了,这选中的四十人,皆面露喜色。

    就在新兵们欢喜不已之时,李孟羲在想该如何展开最开始的训练。

    直到事情临近,李孟羲才突然发现,虽然前世经历过好多次军训,自以为也懂训练,但贸然要去训练别人,并无多少头绪。

    场地也不行。

    民夫营挤的都是人,都没个下脚的地方。

    而且一会儿天黑了,得布置场地。

    李孟羲先把人带走,到处找地儿,在营寨边上,找到了一块还算平坦的地。

    然后又叫来鲁犁,鲁犁他们木匠营这段时间做的插火把的架子,可算又派上用场了。

    木匠们依照李孟羲的吩咐,在空地上,方棱四正的钉了一圈插着火把的木桩,把中间围起来一块正方形的空地。

    李孟羲瞅着火把柱,他也不知道,一会儿天黑,火把的光能照亮场地不。

    很早之前,当知道火把往营寨一圈一插有稳定军心和防止炸营的作用之后,李孟羲就特意下令,把松木都留着,专门用于火把柱用。

    鲁犁他们把劈好的细松木条,一根根插在火把架上。

    不一会儿,忙碌完了。

    天未黑,暂时不用点火。

    场地布置好了,李孟羲准备开始练兵。

    在李孟羲布置火把架时,那四十个叫过来的青壮坐了一地。

    李孟羲过来了,看见他来,比较有眼色的青壮连忙站了起来,而其他人看见有人站起,稀稀拉拉的陆续起身。

    来到民夫们面前,目光扫过站的乱七八糟的众人。第一步,该下达怎样的口令来着,李孟羲眉头微皱。

    对了,训练之初,要做的不是下达口令,而是教授口令,教会士兵们口令的含义,并说明口令下达后,该做出如何反应。

    想明白该怎么做之后,李孟羲于是清了清嗓子,往前站了两步,毫不怯场的看着前面的青壮,“现在,听我口令。

    第一个,【立正】口令。

    当听到我下达【立正】口令之时,昂头挺胸,眼睛目视前方,双腿紧并,双手贴于两腿外侧,双脚跟对齐,起,脚掌分开四十五度……额。”

    说着说着,李孟羲突然停下不说了,他看到青壮们全都一脸茫然。

    好像,不太容易解释的清。

    李孟羲不由挠头。

    “这样,第一排蹲下。”李孟羲又下达了一个命令,青壮们依然茫然,对命令不明所以。

    当然会这样,蹲下还没学过,突然下达蹲下的命令,青壮们得反应一会儿这很正常。

    训练比想象中的难。

    “你们第一排坐下来,别挡住后边的人看了。”李孟羲只好先让第一排人坐下,也不要求其动作标准了。

    青壮这才明白过了李孟羲说的什么,第一排人参差不齐的就坐了下来。

    没了第一排遮挡,后边的人能看的更清楚一点。

    李孟羲朝队列中间稍走了走,然后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他立正住,站的板正,开始了示范教学,“眼都看过来,看我怎么做。”

    说着,李孟羲原地踏步走着,“像我正这么走着,当听到口令,【立——正】!”

    口令落,李孟羲啪的一声脚掌落地,身体瞬间一停,定住不动了。

    “看懂没有?当立正口令下达,脚掌落地有声,身体紧绷,站立如枪,头抬起,目视前方,脖子直起,挺胸收腹,肩往两边张。

    双腿要并拢,不能有缝隙,双脚脚跟靠紧,脚掌分开。”

    又一遍解释,“听懂了吗?”李孟羲看着众青壮,问到。

    回应者稀稀落落。

    李孟羲不由皱眉,他提高了声音,“以后我问听到了吗,要大声回【收到】,我看,谁敢不张嘴。”

    李孟羲眼神一瞪,发狠想吓人。

    然后,李孟羲吸了口气,气沉丹田,“听懂没有?”他用力吼道。

    李孟羲是想严厉,可他才九岁,说话奶声奶气的,吼也是奶声奶气,别人看了不会害怕,还笑了。

    李孟羲狠瞪一眼那个笑的夸张的青壮,恰这时,刘备关羽也到前边来了,嬉笑的青壮们这才稍收敛。

    “再问一遍,听懂没有?”李孟羲又重复问了一遍。

    “收到!”这次,青壮们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参差不齐的迎合到。

    “没吃饭吗?声音太小,听不见!”李孟羲板着脸,不满的咆哮。

    他年纪小小的,故意装作怒吼的咆哮,在别人听起来,也是稚嫩无比的。

    青壮们忍俊不禁,哈哈笑,站在一旁观看的刘备和关羽,也忍不住捂嘴暗笑。

    看来不把气氛严肃起来,是没办法再训练了。

    李孟羲恼怒,噌的一声拔出短刀,刀指着众人,“他娘的,谁再笑?!”李孟羲厉喝。

    李孟羲真个发火了,被他声势所迫,青壮们顿时安静。

    “我看谁再给我嬉皮笑脸,军法从事。”说着,李孟羲转头,看向一旁刘玄德,“玄德公,帮我把刀斧手叫来。”

    刘玄德乐意帮忙,临走,交代了青壮们好好听令,莫要不当回事。

    刘备因为身份和年龄的缘故,说话更有份量,被刘备这么一说教,青壮们严肃了一些。

    待刘备走后,李孟羲拎着短刀,人模人样的在队列前走了两趟。

    “等一刀斧手来,别怪我没告诉诸位,谁再敢嬉皮笑脸,鞭子伺候。听清没?回话!”

    “收到!”青壮们大声回答,依然不齐,但声音够大。

    “声音不够大,听不见。再来,听清没!”

    “收到!”青壮们更大声的回应。

    “不够齐,再问一遍,听到没有?”

    “收到!”

    就为这一句口令回复不够整齐,李孟羲一遍一遍的重复着问,非要新兵们把口令喊齐才行。

    本来安静的傍晚,营地里嘶喊声阵阵,吸引了好多闲的无聊的战兵凑过来围观。

    雅文库

    李孟羲看了一眼围过来的闲杂人等,不打算管。

    当注意到队列里有人注意力被吸引,朝外边看去时,李孟羲立刻过去,用刀鞘指着左顾右盼的人,“你!往哪看呢?外边的人关你什么事?你们给我记住,校场之上,等同战场,也要给我令行禁止,听到没有?”

    李孟羲眉头一挑,“又忘了?答话!”

    “收到!”新兵们以吼声回应。

    当刘备带着刀斧手回来时,远远的就听到了青壮们略整齐的喊叫声。

    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但李孟羲初一练兵,便激出了新兵们的气势,像是有真章。

    观李孟羲练兵,与关羽练兵的方式不尽相同,李孟羲似腹有成稿,刘备对李孟羲练兵的成效甚为期待,就更不打算插手了。

    李孟羲真正开始训练,发现原来训练立正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困难重重。

    新兵们接受能力有限,简单的一个立正动作,新兵们做的奇形怪状。

    某些人总是慢上两拍这还算好的了,还有人立正后头歪着,抖腿的,伸手摸头,含胸驼背的,还有脚叉开的,各种各样不一而足。

    李孟羲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的服从度和理解能力,还比不过前世的初中军训时候的学生。

    再怎么说,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从幼儿园开始,上下学就学会了排队,去公园之类的公共场合也会排队,对队列的适应性,远比日常中根本不需要纪律性和组织性的汉末农夫要强。

    所以,后世一群初中生,哪怕第一次接受队列训练,在教官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像模像样。

    这是初中生们早在之前的生活中,就被培养出了不错的纪律性组织度。

    在现代社会,处处都有对纪律的要求,哪怕是过红绿灯,不遵守纪律,贸然闯红灯,必然活不到长大。

    前世听过一个说法就是,工业时代的人口,其基础组织性比农业人口的组织性要高的多。

    以前,还对此有怀疑。

    现在,李孟羲信了。用工业时代人口选一队新兵,再用古代农夫选一队新兵,假设都不训练,工业时代人口组成的那队新兵,纪律和组织度真就吊打古代农夫。至于文明时代的人,敢不敢见血,有没有古人悍勇敢打,那就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