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夺门之变 筹谋

    让洪武君臣更加想不到的是,朱祁钰的亲儿子,已故太子朱见济的死因在这个时间节点查了出来。

    主持查这个案子的当然是朱祁钰最信任的于谦。

    “回陛下,太子是被毒死的!”

    “啊?!”

    这下,连朱祁钰都傻了!

    好家伙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还真是够蠢!

    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保护不了!?

    “如实奏来!”

    于谦痛苦地陈述:

    “臣查明,太子生前最爱读话本《山海经》,日前,臣找到了这本话本,

    发现这本书是浸过砒霜的,而太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没日读书都习惯用手指蘸着口水翻书页。”

    轰

    “于爱卿,朕,朕命你马上把下毒之人给朕揪出来!朕要把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臣会的!”

    朱祁钰彻底被打垮!

    “这,朕身边还有可以信任的人吗?!”

    而于谦担心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他担心的事,这个问题的背后恐怕还有更大的阴谋!

    “臣请陛下,即刻起不要迁怒于无辜的人,否则引起人心纷乱,后果不堪设想啊。”

    “朕不管,朕不管,朕要你尽快把他们揪出来,朕与他们不共戴天,朕,朕.”

    丧子之痛让景泰帝失去了耐心和清醒。

    唉

    洪武君臣看到这里,除了一声叹息,还能说什么?!

    九十年后的这次皇位更迭,是要有预兆,也是历史的必然。

    “哼!朕只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四要是看到这里还妄想着取而代之,

    那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无论他给自己的脸上贴多厚的金,都无济于事!

    看看他的子孙后代干的好事吧!”

    朱元璋心里这么想着,连带着脸上的表情非常难看。

    自己的大明,算是被这些不肖子孙祸害到了极致!

    堂堂太子,竟然被下毒毒死,这可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当于谦考虑到这背后的真正的目的之后,恳请朱祁钰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后,得到了朱祁钰的坚决反对。

    “不行!此事不要再提!”

    朱祁钰已经病得坐不起来了,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好家伙,复立太上皇的儿子为太子,那他自己这八年算什么?!

    无论是太上皇还是他的儿子重新登上皇位,这个代理皇帝转正的皇帝,下场都是一样的。

    他对自己的皇帝哥哥做了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唉,这个景泰帝也真是的。”

    徐达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他了。

    “难道就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吗?”

    李景隆彻底搞不懂这剧情了。

    “他那哪里是得位不正?他当初是被迫登基的。”

    徐辉祖解释道

    “特殊情况行特殊之法,他就应该在北京保卫战成功之后,立刻把皇位还给他哥哥。”

    李景隆说道。

    “你是不是忘了当初你怎么骂他哥哥的了吧?”

    徐辉祖立刻反驳他。

    “有谁觉得,如果北京保卫战成功之后,他把皇位还给朱祁镇是对的”

    铁铉问到

    “得了吧,吃过鱼翅燕窝后,再让你吃糠咽菜,你也不会乐意的。”

    “是啊,当初如果真还了这个皇位,会是什么结局呢?!”夏原吉也有这样的假设。

    “反正他儿子就不会死了,是真的。”铁铉回到。

    “错!愚以为,他儿子是不会中毒而亡了,至于怎么死,什么时候死,还不是他说了算的。”

    “嗯,这倒是,就看那个朱祁镇的废物样,就算是他没有灭弟的心思

    ,也挡不住他身边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怂恿他。”

    事后诸葛亮,谁都会,然而,事到临头,又有几个能够保持清醒,全身而退呢?!

    就在朱祁钰还在撑着病躯,和这个朝廷对抗之际,太监曹吉祥和武清侯石亨等人已经和南宫的朱祁镇达成了一致。

    表面上四海升平的大明朝,暗潮汹涌,景泰帝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不尽快立一个台子,对他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因为南宫那位,已经在徐有贞和石亨等人的花言巧语之下,开始行动了。

    一把关乎到整个皇城安全的城门钥匙,放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亨手中,

    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石亨此时负责京城防务和内城城门。

    可是石亨为什么要反水呢?

    因为朱祁镇的那把金刀,让景泰帝总是敲打他。

    使他每日如履薄冰。

    猜疑的种子一旦中下,只会生根发芽,绝对不会像没事发生过一样。

    再加上于谦推行新法,触动了这些功臣的既得利益,最明显的就是明朝的封赏制度,

    皇帝赏赐爵位之外,还会封赏土地,而于谦的改革正是针对那些不符合实情的圈地勋贵,

    这样,矛盾就不可调和,于谦又是一门心思只为国家的硬骨头,软硬话都不吃。

    推行新法,整治吏治,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连自己的老师吏部尚书王直也没能幸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性则无徒。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铮铮铁骨的清官,但是要想干成大事,只以为只有像他的后辈张居正那样才算是成功。

    这个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做官更是如此。

    于谦的铁面无私,不但导致他自己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也迫使支持他的朱祁钰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而废立太子事件,于谦虽然孤掌难鸣,坚持到了最后关头,

    最终还是迫于景泰帝的皇威而在百官奏请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行为又导致了他在太后和太上皇面前失信。

    吏部尚书告老还乡与于谦分别之际,扬天长叹:

    “苍天那,你真的要让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孤立无援吗?!”

    一声叹息,吼出了多少清正廉明士大夫们的孤独。

    纵观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改革,并非是新法有多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更大的原因,

    应该是来自皇权支持的力量不够强大。

    皇帝陛下的决心不够大。

    朱祁钰的决心足够大,可是依然被底下的人算计的儿子早夭,自己也英年病重。

    如果说阴谋,还有比这个阴谋更让人害怕的吗?

    历史的真相从来不是真相,是后来的上位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如实”记录的。

    方孝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时间来到了正月十七日深夜,朱祁镇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躺在床上,等着双眼盯着头顶那一方黑暗的屋顶!

    他恨这间屋子,因为他被囚禁在这里八年!

    石亨等人已经把计划全盘告诉了他。

    而龙袍也已经缝制好了!

    感谢评论和投票票的各位大佬及小可爱们。

    你们,是这个秋天最美丽的风景!!

    你们的留言评论小作者都有认真看完,在此感谢各位的中肯意见和建议!!

    作者承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各位心想事成,时时事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