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黑暗之神

第121章 思想之树

    程信道:“原来如此,远古诸神的分歧,在于集权与分权。”

    见仁子点头沉思。

    程信心道:‘这可不妙啊,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在领主宇宙就是在当前这个历史节点进行了反转。

    这么一看的话,天道的诞生目的,集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集权,到了如今的时代,已经开始成为大势。’

    思索一番,程信认为,还是得从柔子和仁子两人这里寻找突破口。

    ‘道家讲守中,儒家讲中庸,这两位是可以讲理的,不似兼子那么极端。

    目前只能看紧了兼子,一有不对就说服柔子和仁子,再加上我能影响的小学派诸子。

    兼子总不能违背大多数诸子的意见。’

    仁子道:“神子以为,将来的诸神还会因集权与分权的分歧,爆发大规模神战吗?”

    程信眸光闪动。

    他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啊,不过……”

    仁子道:“神子啊,为何总是欲言又止呢?”

    程信道:“仁子,矛盾源于立场,立场别于利益,利益由思想而变。

    可以说,一切的矛盾,都来自于思想的差异。

    这一点,您认同吗?”

    仁子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程信道:“所以要想消弭未来可能的灭世之战,您的肩上背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啊。”

    仁子问:“还请指教。”

    程信道:“要想消弭矛盾,就要尽可能地统一思想,以我观之,百家之中。

    比较适合作为基础核心的思想,是道家的守中与儒家的中庸。

    我认为,仁子和柔子可以分别以守中与中庸为核心,先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进行整理。

    再以此为基础,融合百家。

    推出一种可以包容百家的基础思想。

    创造出一棵以中庸儒家或守中道家为主干,百家为枝干的思想之树。

    有了这棵思想之树,统一思想,方能太平万世!”

    ……

    仁子大受震撼,身处时代浪潮之中,他即便有着超然的智慧,也看不到程信能看到的遥远。

    这是时代的局限。

    他被说服了。

    两人一同拜访了柔子。

    柔子也被说服。

    三人商议许久。

    最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单独以道家守中或儒家中庸为思想之树的核心是不现实的。

    不但祖神们会反对,百家学派也会有阻力。

    于是决定让思想之树的主干,足够粗壮。

    以道家守中,儒家中庸,神家尊神,墨家中效,法家执中,兵家适度。

    这六家思想为核心,共同塑造思想之树的主干。

    这其中。

    道家“守中”思想: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指说话行事,不如保持适中,不可偏激。

    儒家“中庸”思想:

    儒家把“中”的概念引入社会伦理,将“中”作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中庸”既是儒家一种政治主张、道德准则,也是一种以自然、人事的稳定和谐状态为目标的社会理想。

    墨家“中效”思想:

    墨家思想中的“中效”,是指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为准则,符合多数人认同的行为规范。墨子认为,如果有两个人,一个遵循多数人认同的行为规范,另一个不遵循,那么这两个人中,遵循规范的那个人更值得尊重。

    法家“执中”思想:

    法家主张“执中”,即把握事物发展的度。韩非子说:“赏罚不信,则令不行。令不信则功不成。”法家认为,君主只有把握好赏罚的度,才能令行禁止,成就大业。

    兵家“适度”思想: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适度”的中庸之道,他认为“过犹不及”,在处理问题时不能走极端,而要寻求适度,即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五家所贡献的,皆是对“中道”的解读。

    其实还有佛家,也有中道思想。

    不过此时佛家还未在此兴起,程信总不能自己代佛家发声。

    所谓“中道”。

    各家各有偏向。

    如道、佛等,更偏向于在观念世界中消弭各种矛盾与对立。

    儒、墨、法等偏向于在现实世界中努力了解矛盾对立的各方内在的相通、相容、相融之处,让它们在积极互动、和合、结合中共生共存。

    并通过创新而获得新生命、新发展,上升到新境界。

    这是积极面对现实世界,极具实践性、战略性及可操作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道”思想,可谓文明传承之核心。

    从百家思想之中皆有包含便可窥视一二。

    其影响极其深远。

    历史极其之悠久。

    只是,往往越是基础的核心的,最是容易被忽视。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它高举起来,不容任何人忽视。

    ……

    几家诸子会晤,对以“中道”消弭未来可能的灭世神战的想法都很认同。

    而将神家的“尊神”思想纳入其中,是对祖神们不得不做的妥协。

    以此换取祖神殿对此事的支持。

    ……

    仁子很忙,但如此大事,塑造思想之树主干,他不得不亲自参与其中。

    幸好他有着不少杰出的弟子,都可独当一面。

    也能勉强抽身于繁杂教务。

    相对于干劲满满的诸子,程信和柔子就显得咸鱼不少。

    柔子那是无为。

    程信就是懒。

    他之所以留在这里,参与其中,主要还是盯着兼子这个关键人物。

    就怕这位天才哪天脑子一抽,就去推演天志,创造天道。

    他的神职大业也没有落下。

    他早前召唤来的三千精锐斥候。

    如今散布天下,被他遥控,为了他的新神职奔走忙碌。

    ……

    其实这个工程不算大。

    毕竟百家对“中道”多有解读。

    这个主干要塑造出来,对于参与其中的诸子而言,甚至一场会议就能搞定。

    之所以耗费许多时间。

    还是诸子要梳理各自学派的理论,以适应新的大势。

    另外就是祖神的态度。

    虽然纳入了神家的“尊神”思想,对祖神们做出了妥协。

    按理说祖神应是乐见其成。

    可按照大势,新神的诞生不可避免。

    这对祖神们不算什么喜事。

    祂们乐意拖一拖。

    仁子将思想之树的主干交到祖神殿时,祂们就是打回,让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