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西风

第十章 崭露头角

    “印心”之后的那段时间,秦榣峰总在思考着一些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在事上磨练,铸造强大内心,为安身立命提供强大支撑。

    他认为,真正强大的内心,需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而欲铸造强大的内心,则必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这样才会有切实的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的环境,而未经受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遇事便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难以行稳致远。

    他进而认为,所谓“急中生智”者,其“智”亦非自天外飞来,而是平时学问纯笃、器识宏深所致,此即谓“厚积薄发”。因此,人应该经历各种事情的磨练,才能立足沉稳,方可“养得此心不动”。

    想到这里,秦榣峰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阳明先生的谆谆教诲:“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他认为,正是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藏着成败胜负之分、天上地下之别。他越是思考得深入,越是被阳明先生的“心学”所深深折服。

    他进而想到,一个人欲在事上磨炼,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绝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从古至今,但凡只知读书而未能将所学落实到实践者,绝难成为真正的人才。他不允许自己犯下阳明先生当年为了验证“格物致知”而去“格竹”,把自己弄得一身毛病的错误。

    思考使人深邃。在反复的琢磨中,秦榣峰越来越理解恩师所谓“红尘即道场、处世即修行”以及“遇事修性、遇人修心”的深意。当这些思考深深地融入秦榣峰的血液与骨髓后,他在工作上也就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

    进入市委办信息科一个月后,祁科长便把《凉城信息》的编辑工作交给他独立完成。同时,他报省信息的采用率也越来越高,他以因此越来越被科长器重。

    同事们都夸他很能干,市委办公室的领导也对他的名字越来越熟悉。但秦榣峰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觉得心里还有一丝隐隐之痛,他还在为没弄好第一篇报省信息的事而自责,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仍觉得现在的表现,不足以完全弥补他当时犯下的低级错误。

    他需要一个更好的机会,一次更为完美的表现。

    “榣峰,你进来一下”,秦榣峰在听到祁科长的召唤后,迅速走进科长办公室,听科长断续说道,“我有个想法,你不是产业园区来的吗,我们就尽快着手弄一篇关于我市产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这也是领导近期比较关注的点,如果写得好,我想领导们会很感兴趣的。”

    “好的,科长。我一定认真准备,尽快着手弄,争取把质量搞得好一些,能够引起领导重视,真正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嗯,该下县区去跑的就去,多了解点实际情况,多获取点一手资料,这样才写得准、写得实。要车的话就给我说,我给你做好后勤保障。”

    就这样,秦榣峰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机会。他要借这次机会,彻底消除那次错误在他心里产生的阴影,并让这次机会,成为他在市委办公室(而不仅限于信息科)真正崭露头角的新起点。

    他在心中一次次地给自己鼓劲,必须全力以赴地完成好这次任务,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他开始认真收集、查阅资料,不管是市内的还是市外的。同时,下沉到市内的几个重要园区开展调研,向有关人员全面了解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此过程中,他特意向老东家的几位领导请教了有关问题,获取了不少“含金量”极高的信息。之所以说“含金量”极高,是因为这些信息通过座谈或听取汇报等常规方式难以获取。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同志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总是有很多顾虑,选择性地回避他们认为不应该或不适宜向领导提及的那些问题,致使他们所汇报的内容不过是想汇报内容的冰山一角。

    正是这些“含金量”极高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秦榣峰的这篇调研报告。打个比方,这些信息作为原始素材,就像是一块璞玉,在经过秦榣峰的反复雕琢后,便呈现出其应有的耀眼光芒。

    “榣峰,你的调研报告张副市长签批了”,还在办公室加班的秦榣峰听到了电话那头祁科长兴奋的声音,“刚政府办打电话给我,说张副市长充分肯定了这篇调研报告,批示转给相关部门按照相关建议抓好落实,并要求呈常务副市长、市长阅示,我已请政府办的同志转给常务副市长,待常务签批后,再请他们送市长。等会市长签批后,他们会联系你,到时你去政府办拿一下,并继续将其呈书记阅示。”

    “好的,科长,”秦榣峰高兴地回应道,“我就在办公室等着,待从市政府取到件后就直接送书记。”

    “这次干得不错,兄弟!我估计几位大领导还会陆续作批示,而不只是圈阅。你就在办公室守着,等几位领导都签完后,去把件拿回来,看看他们分别有什么批示,到时电话告诉我。”

    果然不出祁科长所料,当秦榣峰拿到件后,发现整页处理签上几乎被几位领导写满了,这可把他给激动坏了!他迅速浏览着领导的批示,一行还未看完就迫不及待地看下一行。

    待他把领导批示内容大概浏览了一遍后,便抑制不住激动地拨通了科长的电话,“科长,几位领导都作了批示,没有一个领导是圈阅的,且都是正面肯定,大概内容是肯定我们这篇调研报告写得好,基本情况实,问题找得准,原因剖析透,对策建议好,并要求各级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强化问题导向,切实加以整改……”

    “好!快给我说说,领导们都是怎么签批的。”秦榣峰从电话中就能感受到祁科长的兴奋与激动。那一刻,秦榣峰觉得,通讯信号不仅能传递声音,还能传递情绪。

    他开始逐一将领导批示念给科长听,由于激动之情尚未平复,导致他念得并不顺畅。

    “兄弟,别激动,慢慢来,我要一字一句地听清楚领导批示的具体内容。”祁科长打趣道。

    “科长,不好意思,确实是很激动,很开心!哈哈,我再重头开始,慢慢念给您听……”

    秦榣峰在结束和科长的通话后,依然舍不得把领导们的批示放下,又反复地、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看了几遍,尽情感受领导们在字里行间的肯定和赞许。

    这一战,让秦榣峰开启了在凉城市委办公室崭露头角的新征程。市委办的领导们对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夸他不仅文字功底好,更为重要的是有思想,写东西能抓住关键,切合市领导的关注点。

    经此一战,祁科长走到哪都愿意带着他,而且几乎是逢人便夸,说秦榣峰是他的得力干将。

    自此之后,那藏在秦榣峰心里的隐隐之痛,总算是终于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