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狮驼岭,跑山成大圣

第2章 天地造化,人手可夺

    “当前性命缺口:一。”

    “收集一阶宝植、宝禽、宝鱼各一样,可扩张缺口。”

    短短两句话的描述,还附带着一段便于理解的记忆,周榆趁着吃饭时间消化了一下,明白了性命缺口的机制。

    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自己身体里有个缺口,用天材地宝可以填补。

    缺口的数量对应填补的数量,填补性命缺口后会得到天材地宝的一些法力,而收集到足够的天材地宝,可以扩张缺口,填补更多的天材地宝。

    周榆得到的记忆只解释到这里,具体是什么效果,得试了才能知道。

    天材地宝,无一不是让人趋之若鹜的宝物,山里的宝植、天上飞的宝禽,水里的宝鱼,都属于此类。

    周榆记得一则传闻,不远的县里有对白姓兄弟,当哥哥的抓到一条宝鱼,重十斤,价值五十两银子。

    靠着这一条鱼,他学了武功、开了鱼档、养了数百好汉,从水里刨食的白水郎,一跃成白爷。

    周榆为了救活自己,变卖家产,还欠下大笔借贷,前前后后拢共花的,也不到五十两。

    一条宝鱼便超出许多了。

    稀有、高价值,得到一条便能逆天改命。

    而与宝鱼同样珍稀的宝植,周榆记忆里有它的线索。

    即便当了这么久植物人,他依然没忘,自己当初就是为了采摘宝植,才失足跌下山崖。

    危险同样是机遇,那宝植名叫红铜果,是县里武师们喜爱的滋补上品,拳头大小的一枚就能卖到五两银子。

    周榉是鱼栏的人,山上是柴帮的领地,不能随便进,因此周榆能说话后,也没把这个情报告诉周榉。

    他一直惦记着,等能走动了,就去摘下那枚红铜果。

    五两银子,可以大大减轻兄弟两人的压力,如果真能给自己些许法力,那更是好上加好。

    “哥,这阵子县上有没有人打到宝鱼,摘到宝植啊?”

    喝着热气腾腾的粥,周榆向周榉打听起镇上的事情。

    “有。”

    周榉想了想,给了肯定的答复:

    “是鱼栏的孙癞子,他踩了狗屎运,一连打起来两条夜叉妖鱼,送给郑管事,第二天立马就有了自己的鱼档。

    平日偷鸡摸狗的无赖,这就叫他翻身了,这老天可真不公平。”

    周榆听出哥哥的语气里有羡慕,他不是鱼栏的人,却也知道夜叉妖鱼的价格。

    在宝鱼里,这算不上特别值钱的那一档,价钱在一斤二两,成年个头能长到三四斤,两条,那就是十几两银子。

    都快抵得上普通人家半年的收入了,周榉这辈子也没抓到过一条,居然让孙癞子一次抓到两条,他这运气简直邪门。

    周榆又问:“那有人采到宝植了吗?”

    周榉摇头:

    “这倒没有……小弟,别想有的没的。”

    他像是察觉到什么,语气一转:

    “你就在家好好养身子,这次能挺过来,一定是祖宗显灵,近来天冷,哪怕是染了风寒,也很危险。

    有什么事儿,大哥来应对。”

    周榆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送大哥出门打渔后,他等了一阵,确定大哥没有杀个回马枪,才从角落的泥巴罐里摸出所有铜板,带上门出去。

    走出屋外,眺望四方,是高耸入云的群山。

    这些日子,他已经清楚自己到了哪里。

    附近的县城,叫流水县,依靠着一条八百里黑水河,有郡县制度,自然就有国家。

    这群山之中的国家名号,在周榆听起来是如雷贯耳。

    狮驼国!

    起初他以为是巧合,后来才知道,狮驼国分南北,又称南岭群山和北岭群山,合称狮驼岭。

    而作为樵夫,他也知道,河流深处和大山深处,真的有妖魔鬼怪。

    周榆不敢自称多爱看书,但西游记还是看过的,对狮驼国有人这点,他不意外,因为按照原著记载,狮驼国原本就是人类国度。

    在西行开始的五百年前,金翅大鹏飞来,吃了所有人,狮驼国才彻底变为妖国。

    如今科举还在正常举行,也有从其它县城和郡府来的行商,金翅大鹏肯定是没来。

    那他还来不来?什么时候来?

    周榆无从得知,起初他有些焦虑,现在不怎么在意了。

    不是看开了,而是眼下困难多多,自己连这个秋天都未必过得去,去担心金翅大鹏属实有些多余了。

    户外凉风习习,让周榆牙齿打颤,虽然刚吃饱,身体却没多少力量,沉的像灌了铅。

    一瘸一拐的走到山下,在上山路的入口,摆着张桌子,桌上摆着茶具,一个地中海老头正在品茶,看起来很惬意。

    “叶叔,我要上山。”

    周榆走到叶高林跟前,恭敬的喊了一声。

    叶高林是这座云峰山的守山人,负责管理人员的出入,如果有没加入柴帮的人要上山,不管你是去拾柴的、跑山的、采药的还是打猎的,都得交钱。

    据说他年轻时是县里的武师,能举一千五百斤的鼎,一拳能把山壁打的破碎,年龄大了气血衰败,便在柴帮寻了个守山人的闲职,没人敢在他眼前闹事。

    周榆此前就已经加入柴帮,只需要知会一声。

    叶高林看着周榆这风吹即倒的样子,挑了挑眉毛问:

    “这幅样子也上山,不要命了?”

    周榆笑着回答:“我家的情况您也知道,拾些柴火,也能减轻些大哥的负担。”

    叶高林哼哼一声:

    “说的也对,山上风凉,你有个三长两短,正好帮了你哥的大忙。

    五文钱,你旷工半个月多,已经不是柴帮的人。

    这钱,算你重入柴帮。”

    看着叶高林用手指头敲了敲桌子,周榆嘴角抽了抽,他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好在他想到过这点,拿出了周榉的全部身家。

    看到周榆把五枚铜板在桌上一字排开,叶高林砸了咂嘴,一把掳走,又叮嘱了一声:

    “别离山道太远,有人在山腰看到了狼的脚印,你这身板,被狼瞧见就是死了,跑不掉。”

    山道是一代代樵夫、猎户、跑山人等靠山吃饭的人走出来的道,山里野兽都会尽可能的远离,最为安全。

    但也因此,山道两边的树往往最早被砍光,想要有收获,只能离开山道,深入山中。

    “谢谢叶叔。”

    周榆听着叶高林的提醒,道了一声谢。

    他抬头看向一代代人走出来的山路,这条路在记忆里他已经走过许多遍,只觉得亲切,不觉得害怕。

    按照记忆,走到山腰后,往东南方向走,绕一段路就能看到宝植,摘下宝植就是摘下希望。

    凉风刺骨,他满心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