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后,我能预见回报

第42章 该减肥了

    回到家后,云杉对张菁说自己胖的事跟耿于怀。

    他走进浴室,站在镜子前仔细打量自己臃肿的身材。

    “我什么时候胖成这样了。”

    他掐着肚子上赘肉,站到体重秤上,狂飙的数字在90KG停下。

    凭心而论,云杉赤脚182的身高,如果穿上衣服的话是看不出肥态。

    因为他增加的都是肌肉量,而肌肉的体积比脂肪要小很多。

    按照他的判断,体脂率如果降低,他的体重也得在80KG左右。

    “也许真该减肥了……”

    云杉走进杂物间,在角落找到了那辆尘封已久的捷安特碳纤维公路车。

    云杉对公路车浅尝辄止,只是将其作为格斗训练之间穿插的有氧训练来对待。

    他这辆是捷安特TCR是太阳网车队的涂装版本,所以车架上有多处sunweb的标记。

    后续他升级了禧玛诺的DA变速套件,以及牙盘功率计,用于测试自己每一次踩踏时的功率输出。

    加上佳明的码表、time的锁踏、3D打印的车座、碳纤维座杆、碳纤维把立……

    七七八八的改装下来也花了三四万块钱。在当时可以算一辆不错的车了,但现在看来就略显寒酸了。

    既没有电子变速,也没有桶轴油碟。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重量只有6.5公斤,基本上一个手指就能提起来,这在职业比赛里都属于“犯规”的重量。

    云杉在阳台上一边给车架打上泡沫,一边感慨当年骑着它驰骋业余比赛的日子。

    生活的压力让他逐渐放弃了这项爱好,身体也随之变得臃肿起来。

    是时候重拾过去的爱好了。

    洗好之后,他给车子换了一块刹车皮,打开链条的魔术扣,轻松地将其拆下来,用WD-40喷一下,去除上面的污垢和锈迹。

    其他关键部位上一下苹果脂,传动部位打上润滑油,然后给功率计充一下电。

    大功告成。

    一辆崭新的TCR出现在眼前。

    云杉迫不及待明天的骑行了。

    他打开V信,在骑行群里喊了一句:【有没有沿海路绕圈的,明天7点集合。】

    按道理平路绕圈通常喊一声就有很多人参加,然而云杉这条发言就像石沉大海,没有一个人应答。

    也许是退坑太久,群里早已物是人非,活跃的骑友都是新面孔。

    他们似乎组织了一场天马山的爬坡活动,据说还有好几个女骑参加。

    “天马山啊……”云杉这体重去爬坡肯定吃力,但是锻炼嘛,总得上上强度。

    第二天,云杉早早起床准备出发。

    由于以前的骑行服穿不下了,他只能随意地套上一件T恤和马甲,穿上锁鞋,戴上头盔,水壶灌满,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前往天马山的路上,云杉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功率似乎上涨了。

    以前他的功率是230瓦左右,平路微风状态下,均速大概在34~36公里。

    可是今天从家里出来的这段距离,他几乎保持着40公里时速,功率在280上下起伏。

    云杉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肯定是回报奖励带来的体能变化。

    他立刻增加踩踏功率,时速提到45公里,心率终于突破阈值,乳酸开始堆积,双腿也有了酸胀感。

    来到天马山脚下,这里早就聚集着一群公路车爱好者,他们似乎在等待着谁,见到云杉后有些失望,视线继续往更远处张望。

    云杉入坑时公路车还没这么火爆,骑的车子也都是圈刹车,现在这些小年轻骑的大部分都是碟刹公路车了。

    以前说碟刹车在摔车时容易割伤人,所以环法禁止使用,后来逐步放开后,赛事官方又不提这件事了。

    云杉总觉得这些都是自行车行业发展进入瓶颈后,厂商不断推出新概念用来圈钱的手段。

    他不考虑碟刹车倒不是因为所谓的“圈刹不死”的情怀,而是制动力不仅取决于刹车,也取决于轮胎。

    除非用山地车的齿胎,否则就以公路车的光头胎来说,哪怕刹车力再强,最后也只会将车轮抱死,在地面滑行而已。

    退圈久了,云杉和本地骑行圈子并不熟悉,于是他站起来大力摇车加速,开始独自爬坡。

    “那个胖子速度还挺快的。”一个骑友忍不住向周边的伙伴吐槽道:“胖子平路快,爬坡就不行了。”

    “先让他几分钟,一会儿我们轻松赶上时,他估计脸都黑了吧。”

    “她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一个地方看去。

    本地的爬坡女神,郑雅琳,被誉为天马山的KOM(King_of_Mountain)。

    只见她身着素色的紧身骑行服,将她的身材曲线勾勒得淋漓尽致。白色头盔与骑行眼镜巧妙地遮挡了她大半张脸,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那因急促呼吸而起伏的胸口;那拉链下拉所展示出的事业线;那如同索吻般的微翘朱唇,无不诱人遐想。

    所有人瞬间像打了鸡血,纷纷上好锁踏,跟上女神的骑行节奏,开始挑战天马山爬坡路段。

    女神的正面已经够顶了,没想到背影更迷人,每个人都争相跟在女神后面欣赏她的曼妙身姿。

    然而,仅仅是第一个上坡的拐角,便已有数个男骑友遗憾地掉队了。

    他们的平均输出功率虽然都在郑雅琳之上,但功率与体重比却相去甚远。

    一个很简单的物理常识:将一个物体抬到高处所需的力,会随着物体本身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同样是220瓦的输出,郑雅琳只有48公斤的体重,功率体重比为:4.58。

    而男骑友的体重普遍在70公斤左右,功率体重比为:3.14

    哪怕大部分人能在平路薄纱郑雅琳,在爬坡中也只能被她无情拉爆。

    当然,女性想要获得220瓦的功率,付出的努力是男性的好几倍。

    甚至有些男性根本不需要系统性的训练,骑一段时间就自动获得了220瓦的功率水平。

    郑雅琳回头看了一圈,发现还有几个跟屁虫在蹭风。

    他们的体重很大,但架不住功率也高,正所谓力大砖飞,硬生生靠着高功率死咬着她的尾巴不放。

    郑雅琳不喜欢有男人在身后用猥琐的目光盯着她的……额,反正就是不喜欢。

    她站起来摇车加速,瞬时功率提升到400瓦,这个状态下她最多能顶2分钟。

    但是足够了,功体比8的程度下,身后的男骑的瞬时功率至少要600瓦才能勉强跟上。

    不到两分钟,追击集团顷刻间土崩瓦解,郑雅琳得意地深呼吸一口气,现在终于能够独自享受爬坡的自由了。

    “状态不错。”她心想,“干脆今天挑战一下天马山的新记录吧。”

    她将功率维持在105%的FTP,开始对山顶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