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崛起

第八章 两路出兵

    章邯斩杀项梁,本来想乘胜追击,但是秦将王离正在率二十万秦军攻打赵国,与赵国作战不利,秦军的粮草补给不能同时支持两面作战。章邯权衡利弊,决定回师攻赵,与王离前后夹击赵家,灭赵后再来灭楚。他认为楚国项梁已死,余人不足惧,于是班师攻赵。

    章邯班师攻赵,楚国上下总算松了一口气,楚国权臣开始争权夺利,当时楚国的军队吕成军驻扎在彭城东,项羽军驻扎在彭城西,沛公军驻扎在砀。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封吕成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伊,这父子没有任何战功,给他们升官是为了架空上柱国陈婴,打压项氏的势力。宋义出使齐国后,与齐国暗中眉来眼去,宋义得到齐国的大力支持,齐使者对楚怀王说:“宋大人,在项梁失败之前,就对在下说项梁必败,宋大人见微知著,有先见之明,应该得到重用。”楚怀王就拜宋义为上将军统帅楚国军队,项羽私底下愤愤不平。

    赵国数次求救楚国,楚怀王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宋义想独揽大权,但是项羽和沛公是两个障碍,项羽是一个小娃娃,不足为虑,倒是沛公,胸有成府,很难对付,应该借秦之手除之。于是宋义便向怀王谏言道:“大王,赵国数次求救于我,应该发兵去救。当兵分两路,一路攻武关,一路救赵。臣以为应该派沛公攻武关,臣和项羽去救赵。沛公仁义,攻武关最合适,而项羽残暴,总是屠城,不可单独作战,臣愿意与项羽一同前往,节制项羽。”大臣全部附和宋义。怀王于是令沛公攻武关,宋义与项羽救赵,并约定谁先入关,谁就为王。

    项梁战死,楚军士气低落,没有人愿意去打仗,白白送死。沛公接到诏命,心里十分不快,西去武关之路,道路难行,并且有秦军大军重重把守,就凭这区区几千人马,以弱击强,何时能到武关,没等到武关,自己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但王命难违,又不得不去。沛公与张良商议,张良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啊,现在项梁已死,朝臣争权夺利,沛公孤身投靠项梁,宋义等人都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之所以让你去攻武关,是想借秦军之手消灭你,你正好将计就计,借此机会离开楚国,开创自己的事业。现在秦军主力尽数在赵国,武关这方兵力比较弱,秦用酷吏治理天下,民众恨透了这帮酷吏,秦民心已失,只要沛公能体恤民情,善待百姓,何愁不破武关。即使不能破武关,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基业,以观天下之变,看情势再做定夺,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操之在我,不用看别人脸色。”沛公大喜。

    项羽也很生气,心想为什么要宋义统军,而他只是一个副将,这是在排挤我,夺我军权,于是跟范增商议。范增说:“宋义与齐国来往密切,他想凭借齐国的势力把持朝政。这次出兵救赵只是他的一个借口,想借救赵之名,行夺将军军权之实。寻找将军的过失,削弱将军兵权,逐渐掌控全军。”“亚父,那我该如何应对呢?”“将计就计就行,救赵不能马上去救,要等到秦赵两国打得差不多了,消耗得差不多,兵疲意沮才去救,这样胜算才大,宋义并不真心救赵,他会故意拖延,到那时将军把宋义杀掉,统兵去救就可以了。”“亚父,沛公去攻打武关,他如果要是先入关,那该怎么办,怀王可是说了先入关者为王?”“他先入关,就凭他几千人马,几乎不可能,如果他真的先入关,将军也不用担心,只要将军打败章邯,将军将威震天下,各路诸侯必将臣服,天下谁又能挡将军的锋芒,到那时将军要沛公怎么样就怎么样,沛公将掌握在将军的手掌之中。”项羽听了心中大喜。

    楚分兵两路,秦帝国的灭亡大戏已经徐徐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