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点三国:我能夺取他人词条

第33章转进(求追读)

    民生多艰。

    湟中的自然条件,自是比不上“穷山恶水”的凉州,沃野羌的羌人,生产方式更是落后。

    在李儒的建议下,麹展重新把心思打在了麴家上。

    同为麴家人,更是以重利为先的家族,两边的关系势必不能仅仅停留在贸易上,这对加强双边合作的关系,远远是不够的。

    可想要在贸易之外的其他方面,达成协议,麴家却迟迟不肯松口。

    想来也是,麹展需要的冶铁,锻铠的技术,又岂能是轻易流传的知识?

    但今年,当麹展再度提出要求的时候,居然来了几分转机。

    此事要从凉州的官场说起。

    自打年节时,皇帝刘宏想要收麹展这个“羌王”例钱的消息传出,从中央到地方上,不乏有钻营之辈动了心思。

    屡屡在凉州失利的袁家,则顺势盯上了护羌校尉这个位置。

    继皇甫规担任护羌校尉一职之后,数十年内,此职位形同虚设。

    倒不是说嫌弃这六百石的职位太小,而是因为这秩比两千石的职位,实在太危险。

    手下最核心的义从部队,不听宣调,羌人一旦动乱又率先遭殃。

    到后来段颎平定了羌乱,护羌校尉的职责,又基本只剩下屯田开发,更是无人问津。

    本来一心上位的泠征,还被因为伏击麹展,被顺手宰了,就这样,一度空闲。

    袁家在摸清了凉州的情况之后,顺势推出了一人,来领衔此位,寄希望于此人能顺利拿回义从,忝为外部的军队助力。

    这人正是段颎的弟弟,段煨。

    袁家的人选不可谓不精妙,段煨谨小慎微,本在董卓的军中任职校尉,迁护羌校尉,算是小有升迁;其人更是武夫出身,精通战阵,知晓兵事,不是易于之辈;更有段颎的余荫,无论是军中还是阉宦,都有他的几分薄面,到了任上,关于落在麹展手中的湟中义从,想来是有一番纠缠,届时如果兴起刀兵,更是可以发动董卓忝为助力,说不定,还有一份战功可拿,端的是一石数鸟,好不得意。

    只可惜,袁家居洛中,还是低估了凉州的险恶,也高估了段煨的为人。

    段煨身为凉人,心中自是苦涩。

    他段家也算是官宦世家,祖上段会宗本就是著名的将领和外交家,整个家族立足凉州也颇有历史。

    但自从段颎掌兵数次平息羌乱开始,段家就站在了凉州豪强的对立面,深深的恶了本地的豪族,因此不得不向士人和宦官寻求援手。

    他段煨,更没有段颎的威望,张口便能把那湟中义从讨来。

    只不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见识过兄长惨淡收场的结局后,他段煨早已不对这大汉的官场,抱有什么幻想,也不热衷去创立更大的功名利禄,核心就是两个字,“保守”。

    只做自己能做的,不管是不是自己该做的。

    这才是他段煨的信条。

    ……

    正是因为新任护羌校尉,段煨的来临,麴家似乎发现了一条全新的方案。

    他们完全可以支援段煨重建一只“义从”,所需开销他们麴家自费,当然,人员也需从麴家挑选。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段煨无人可用的尴尬境遇,也能扩张他们麴家自有的武装力量,这对于麴家来说,算不上赔本的买卖,至于其他家族的想法?那他金城麴家管不着。

    思路打开之后,段煨立马从麴家挑走了三百个自带装备的健壮儿郎,麴义赫然正在其中;而与麴家素来交好的游家,自然也紧随其后。

    在两家金城大族的表率下,段煨总算勉强凑出了一支千人队。

    然后,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段公的弟弟,居然真的致力组织屯田和放牧……

    对于湟中的羌人,似乎一点兴致都无。

    你这一副完全无害的态度是怎么回事???

    这还让金城的豪族们怎么趁火打劫?

    于是麴家又把目光投向了麹展,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既然段煨并没有“威伏凉州”的打算,那不如指望自家的子弟,至于冶铁的技术,自然是不能外泄的,但是收取生铁来换取武器乃至甲胄,倒是可以谈谈。

    于是麹展大手一挥,趁着现在双方暧昧的时节,能换甲胄都换甲胄,甚至破天荒的还换来几副珍贵的马铠。

    即便他明知麴家会从中赚取更多的生铁,但这也无所谓了,因为李儒和他接下来的计划,更需要这些武备。

    十几日后,麹展总算在如今的时代,勉强凑出了一支铁甲军,人数——五十。

    而李儒对沃野羌人口的来源,则提出了新的建议。

    一、开春后,湟中以西的草场和部落可以派义从前去侵吞,斩获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二、人口买卖,不论是凉州,并州,许多日子过不下去的汉人百姓,往往都在当地豪族的欺压下,被迫卖身为奴,这是潜伏在大汉内部的巨大生意链,可以通过金钱换取大量的汉人人口。

    三、攻掠凉州内部的羌人。湟中附近的羌人被横扫一空,几大部族相继跑路益州,这并不代表凉州各郡的羌人聚落并不存在,像之前来袭的先零羌,更是占据了北地郡城之外的大片领土。

    归功于皇甫规和张奂的政策,他们主张安抚和同化,这导致在凉州大量的乡野之中,潜藏了一大批羌族人口,又因为段颎时期对羌人政策的转变,导致这些羌人多有反复,并没有登记造册。

    现如今,和麴家达成合作的麹展,完全可以率兵突入金城郡,抢夺人口,再由麴家来处理后续的财物,实现双赢的局面。

    于是乎,在段煨一心种田,不问世事的默许下,麹展和麴家精诚合作,短短的两個月,便把麴家周围的羌人掳掠一空,仅这一项,就足足给沃野羌,带来了近千人口。

    当麹展开始把目光移向金城其他地区的时候,段煨终于坐不住了。

    令居,护羌校尉的驻地。

    如今已经荣升司马的麴义,似乎在段煨的调教下,稍微磨平了些许棱角。

    “段校尉,刺史大人屡屡问询,恐怕不得不做出答复了……”

    举止有度,不再轻佻的麴义,看起来,确有几分模样。

    段煨一身甲胄,令居的环境比他预想中还要恶劣,要不是麴家和游家的援手,他近乎于光杆司令。

    拿人的手软,对于麴家的做法,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的刺史大人,卸任在即,素有清名,并无顾及,这着实让他十分为难。

    身前的案上,放着的是凉州刺史,魏元丕的书信。

    这位马上花甲之年,即将致仕的老头,通篇只写了一句话。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魏元丕生平见于【宋拓东汉魏元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