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传奇之桃花源

第14章: 新生命的诞生

    毛豆一年三季,种植毛豆己经成了元羲一家的主要产业,他们可用毛豆换一切可需的物品,山洞附近,凡是能种植的地方都进行了开垦,他们还砍伐了一些树木,扩大了种植面积。

    毛豆旁边开辟有一个菜园,种有常见的蔬菜,菜种是由毛豆换来的,在元羲发现山药后,将山药移植到菜园,便于管理,耕地播种时,一家人都会在田地忙碌,平时管理只有魈一人了,因为女偃要花更多的时间照顾佑。

    女偃生了一个儿子,生产时倒还顺利,但这孩子却十分瘦小,元羲便取了这个名,佑为保佑、庇护之义,这里的人取名多为一字,并且甚是随意,比如族人甲,族人乙,元羲初闻时,甚觉好笑,女偃的偃是山名,魈是一种残足的妖兽,当然身份高的人其名有讲究,需由大巫来取,比如顒是上古的一种神兽,且有大的含义,在这里大代表着尊,如禹又称大禹,元羲的名字是女偃取的,因为她出身在清晨,原来冥冥之中,前世与今生总还有些联系。

    女偃的奶水很少,比当年生养元羲时还少,在得知女偃怀孕时,元羲就用毛豆换了几只鸡崽,养在山洞里,元羲用石头专门为鸡崽垒了一片空地,但女偃并没有因为吃肉吃蛋而长胖,生了佑后也不积奶,在佑三个月时就断奶了,只好给佑喂米糊糊,佑长得像猴子,脑袋小,眼睛大,四肢也小,肠胃不好,经常上吐下泄,元羲一度认为养不活了,好在佑与魈一样,生命力顽强,让他有惊无险的长到了一岁。

    尽管魈身体强壮,但经过上次重伤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今年他就病了两次,元羲给他梳发时,发现他的白发越发多了,魈老了吗?

    她不知道他多大岁数,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不能再让魈冒险狩猎了,现在毛豆产量能满足他们的温饱,他们也可用毛豆换点肉吃,但单一产品,总是不保险的,若遇上灾年,说不定连温饱都难维持了,况且住在山上,并非长久之事,终归,他们还是要回归人群。只是这个契机何时能到?

    元羲常坐在洞口,思索这个问题,身后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佑步伐不稳的来到元羲旁边,元羲一把将他抱住,回头对女偃道,“不可让他出来,万一摔下去怎么办?”

    元羲让魈做了一个高高的木栏,将正在学习走路的佑“圈养”在栏内,以防万一。

    女偃笑道,“我看着呢。”

    元羲皱了皱眉,女偃大大咧咧的性子,真是让她操碎了心。

    元羲拿出采摘的野生板栗逗佑,“叫姐。”

    “咿......咿......”

    “姐。”

    “一......一......”

    “唉。”女偃叹气道,“你这般大时,都会说话了,佑跟他阿父一样,若以后是一个哑巴该如何是好?”

    元羲笑道,“那你还和他好?”

    女偃红脸道,“因为他是好人。”

    元羲将佑举高高,笑道,“阿父是好人,阿父是好人。”

    佑格格的笑得很开心。

    傍晚,魈回来了,今日他未去田里,而是去摘野果了,女偃赶紧放下织布,接过魈身上的工具,及一大袋山梨,然后端来水给他净手,魈冼了手,就来抱佑,父子二人同时“咿咿呀呀”的一起玩耍。

    元羲清洗几个山梨放在果蓝里,就去帮女偃煮饭,今晚他们吃板栗山药炖鸡,即有主食又有肉食,饭后还有水果,魈依旧将肉分给女偃母女,即便佑咿呀的表示要吃肉,魈也不为所动,元羲把一只鸡腿拿给佑,佑有牙了,可以吃肉了,女偃又拿回来,指责她浪费,元羲无语,两口子仿佛不把佑当成亲生的一样,但元羲的心是暖暖的,原来生了二胎也不会抢走父母对长女的爱。

    吃完饭,魈比划着,兴奋的讲述说他今日遇到了几只山魈,还说山魈并非残足,也不是妖物,他与山魈争夺树上的果实,山魈拿石头投他,他拿弓箭把他们吓走了,女偃笑话他,他见到的定不是山魈,魈说是,山魈蓝脸红鼻,与他一样,元羲与女偃都笑了起来,佑不明所以,跟着一起笑,婴儿的笑声格外甜美,回荡在山洞里,元羲很喜欢一家人这般围坐在篝火旁,吃吃喝喝,说着开心的事,或是不开心的事。

    又是一年秋季到了,天气开始转冷,但元羲挺高兴的,因为她们一家可以去泡温泉了。曾经觉得路途遥远,如今看来也并非如此,不是距离变短了,而是元羲习惯了山中的道路,她可以做到像魈一样“箭步如飞”,小胳膊小腿也变得粗壮不少,山中的生活锻炼了她,爬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己是小孩子的游戏,她跟着魈学习狩猎,制作陷阱,了解动物习性,追踪猎物,分辨方位。她己经七岁了,个子也窜得快,这让她感到非常惊喜,前世的她娇小,这一世她相信,成年后身高一定会是她理想的结果,只是到现在,她还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呢。

    佑每次到温泉,都显得格外兴奋,他趴在魈的肩膀上,一个劲的玩水,元羲躺在水面上,让身心都极度放松,她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蓝,有两只鹰飞过,阳光被茂密的树叶遮挡,洒下的光是五彩斑斓,曾经她攀上悬崖的顶端,俯览四周,整片的原始丛林,甚至连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仿佛整个天地只有她一人存在,人回到了最初的本质,从出生到死,只为活下去。

    佑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当元羲睁开眼时,天空己经暗了下来,池面上升起了薄雾。

    “阿母,我们回吧。”元羲害怕佑受凉,可就麻烦了,于是起身穿好了衣服,佑还闹脾气大哭,原来古今的孩子都一样,喜欢玩水。

    上了岸的元羲发现雾是从丛林深处飘来的。

    “魈,你可知那边是何处?”元羲指向温泉后面绿幽幽的林子。

    魈比划一般,女偃道,“丛林,无尽的丛林,及凶猛的野兽,魈也不敢进入。”

    的确,越往深处走,四周的植被颜色越深,也意味着越危险,那么这丛林当真是无尽的吗?丛林的尽头是什么?偃山的另一边又是什么?元羲曾将这里与几千年后的中国地理位置做比较,亚热带气侯,应该属于南方某处,在古代是南蛮,要落后于中原文明,那么中原文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元羲满心好奇,暗忖着,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了解一番。

    人总是要梦想与精神,她要打造一个桃花源,也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

    几人收拾一番,准备返程,只听扑通一声,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池里,元羲蹲在池边看见一只幼鸟在池中扑腾,元羲将幼鸟捞起来,发现它的翅膀受伤了,而附近并没有鸟巢,元羲在背篓里塞了一把杂草,将雏鸟放在里面。

    其实在山中行走并不安全,但对于元羲一家己经是习惯了,魈背着弓箭,手里拿着木矛,腰上挂着石斧,女偃手拿木矛,背着佑,元羲背着竹篓,腰挂铜刀,手拿弓箭,她的弓箭是魈做的,在她看来更像是玩具,然而,却能射杀猎物,魈试箭时,用它射杀了一条蛇,颙听说她在练习箭术,送给了她几个青铜箭镞,可比石镞尖锐多了。

    除了这些工具武器外,元羲还要求他们必须携带火把,并非用来照明,而是动物怕火,可以用来救命,即便去田间干活,也不能少,所以每次出洞,皆是全副武装,除非他们窝居在洞穴,但那是不可能的,他们要生活,要寻食,要劳动,魈就曾遇到一只熊,靠着火把顺利逃生,那以后,元羲就更加确定,在这个年代要想好好的活下去是不能离开人群的。

    现代人,在社会上打拼,工作,人情世故的压力让他们一度喘不过气来,于是许多人想结庐山林,一琴一茶,净化身心,当真有人这么做了,常常有报道终南山隐士,青城山居士,他们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且不说他们是否能坚持一辈子,他们能结庐是因为他们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担心山中有熊出没,但在远古,要生活下去,只能群居。

    否则,当面对一群猴子糟蹋田间的毛豆时,又能如何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