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高冷白月光校花哭着倒追我

第四章 无题

    为今之计,...

    重新学习,肯定是来不及了,陈廷泽觉得只能直接从高考题上下功夫。

    当年的高考题目都是什么来着?

    语文作文是要写什么来着?

    陈廷泽坐在那里,眉头微皱,一脸凝重,冥思苦想,绞尽脑汁。

    想啊想……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图画内容:餐桌上,三只猫在吃鱼,旁边有一只猫在地上捉老鼠。

    其中一只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陈廷泽骇然发现,脑海中竟多出了一股信息!

    并且,除此之外还多了一篇作文,只读了几句,陈廷泽就知道这正是当年自己写的作文。

    这就是重生者的福利?

    陈廷泽抿了抿嘴唇,脸上止不住的笑,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太爽了!

    语文,第一题是什么?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陈廷泽脑海中,又多出了一股信息。

    第一节下课时,

    他已经确定了一件事,他的记忆力发生了变化!

    只要他全神贯注,去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某件事时,那件事就会清晰的呈现在脑海中,无一遗漏。

    现在陈廷泽的脑海中,

    有完整的一套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数学、英语、理综,一题不少。

    当然,还有他当年写下的答案。

    不过这个并不重要,因为他也不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早都忘光了。

    “走,买瓶饮料喝!”

    正暗自傻乐的陈廷泽胳膊被拍了一下,旁边许君浩招呼道。

    “走!”

    直接起身,二人走出教室,从东边下了教学楼。

    教学楼东边,有一个下沉式的大操场,这半边是几个篮球场、乒乓球场。

    沿着主干道往南走一百米,左边有个小过道,里面有小卖铺、蛋糕房、热水房。

    故地重游,

    陈廷泽看什么都津津有味,这里可有着他的三年青春。

    现在重生第一个小目标,基本已经稳了,他的心情非常好,十分放松。

    小卖铺,

    拿了两瓶冰镇可乐,陈廷泽就从裤兜里摸出手机。

    “扫码!”

    下一秒,他的动作就定住了。

    手里是一个黑色大屏,直板触摸手机,需要用指甲点的那种,还是山寨的。

    没记错的话,600块钱买的。

    这手机装裤兜里,昨晚喝酒到现在为止,他都没看过。

    至于二维码,有个毛线。

    他摸了摸兜,空空如也。

    这没智能机,不能扫码也太不方便了,谁还天天兜里装钱啊。

    “耗子,你付钱吧!”

    “靠,又让我付,早上包子都是我买的!”

    许君浩嘟囔了一句,摸出5块钱。

    溜溜达达,回到教室,正好第二节上课铃响。

    ?????-

    “咱们这一节,主要是自习,大家多复习一下公式、定理。

    也可以把上次模拟中做错的题,再过一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一个四十多岁的光头大汉,站在讲台上。

    看着下面学生说道,然后就坐在讲台小课桌后面。

    这是陈廷泽高三的数学老师,刘建国。

    对于这位数学老师,其实他印象不多,最深刻的也就是对方发型。

    随着刘建国坐下,有两个同学一前一后,拿着卷子走向讲台。

    刘建国开始讲,那两个同学听,时不时的点头,学习氛围很浓。

    到了这个时候,就连班里的差生,也都安分起来,还会看一会儿书。

    心里再来一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样安慰自己。

    陈廷泽看了一眼旁边,

    许君浩也在看一张数学卷子,拿着笔写写画画,很投入。

    这家伙挺牛逼的,上一世高考超常发挥,考出个一本。

    其实二人坐在最后一排,并不是成绩差。

    二人都是一米八的个头,坐在前面,有时候后面总会有人提醒。

    “低一点、低一点,挡住我了。”

    挺烦的!

    坐在前面,出入也不方便,还得给人让位,或者让别人给自己让位。

    哪有最后一排爽,清静,来去自由。

    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偶尔还能偷偷溜个号。

    想着这些,陈廷泽拿出了数学书,从头翻看起来。

    高考数学题是有了,可答案是啥,怎么解题,他还是一脸懵。

    还是得看一些公式、定律,试试以此为原点,能不能回忆起老师讲过的内容。陈廷泽埋头翻书,翻的很快。

    左边已经摞了两本数学书,那是高一的。

    现在他手里正看的是高二数学书,高三时,数学并不讲新的知识。

    只是把高一、高二的重新过一遍,题目综合性比较高。